老婆,程序员这条路可能不适合你

我不信,我再问问。

前不久老同学聚会,这是疫情三年后的首次碰面,来之不易,围着火锅,大家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工作烦恼和生活的琐事。

有位老同学的妻子,原来读文科,现在正在攻读IT相关的企业经济管理学学位。课程中也包含了挺多的编程课程,于是借机会来说了说一些她的困扰。

第一个问题就是:编程怎么入门?

1我适合做开发吗?

听到问题我笑了。

言语中听得出她对程序开发的兴趣和热忱,不过有热忱还不够,她现在的苦恼是:对课程里的编程作业很感兴趣,比如开发一个小游戏,她也可以静下心来研究一个晚上,调试,测试,改参数看结果。但是一旦让她从头开始编写一个程序,她又觉得完全无从下手,哪怕是同班同学把现成写好的代码,摆在她面前,一行行讲解完毕,她还是不太能理解整个逻辑和构架。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了很久,非常郁闷。

问题虽然简单,但我一个老鸟也没有通用答案,仅仅说“多做多看”的话毫无营养,这其实是天下所有程序员必须过的一关。就像武侠中的武功秘籍一样,需要悟到并打通经脉方能练就上乘武功。但怎么悟到,什么时候悟到,每个人又完全不同,有的人通过这一关用了几周,有的用了几月,有的用了一学期,有的用了一年,有的花了几年还在挣扎,还是无法独立完成一个需求,有的直接放弃另寻其它行业了。

我也遇到很多文科、理工科转程序员的人,有男有女,初衷各有不同,有的是因为本专业找不到工作,听说IT行业好找工作赚得不错,于是转行;有的是因为自己学的是天坑专业,对未来就业悲观,接触IT后发现挺有意思,于是转行;有的是突然对软件和开发很感兴趣,发现前途也不错,于是转行。之后发展也是各有千秋,有的一直在保持学习,斗志昂扬考证不断;有的在公司每天都如履薄冰,总是要其他同事帮忙才能开发,工作总是一堆问题;有的平平淡淡,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讨厌,就当是一份普通工作维持生活。

诚然,热爱是做好一份工作的第一前提,但现实中确实也有人始终保持着一部分兴趣,但就是有“入不了门”的情况。其表现就是,你可能看过这些人的代码,虽然可以运行,但总归就是差点意思,开发上“没开窍”:结构不行,考虑不周,漏洞频出,可维护性差等等。可明明这些人已经是工作好几年的人了啊。

我深信每个人都有其最擅长的方向,并且培养鱼去爬树也是很没效率的事情。通过交谈,她说她虽然编程这块还不熟,但其实很擅于做交流联系的工作,比如他们作业分组时,德国的男同学们互相都不沟通,代码也不交流,很多时候都是靠她来协同进度,组织讨论。(初级程序员的通病,都觉得自己的代码最牛,哈哈)。

看到这,读者们心里也许已经有了对她的职场建议了吧?底层的程序开发到底适不适合她,我无法下断言,毕竟人的潜能很大,不过用在更适合自己的途径上的话,事半功倍。

2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不过引发我思考的是另一件有意思的事。

我这个老同学当初的毕业论文就是软件开发相关,毕业后也做了几年程序员。他之前也给妻子提过建议说,可能程序员这条路不太适合她。不过她不信,想再问问IT行业的其他人的意见。按理说,作为最她最信任的生活伴侣,她应该更相信他老公提出的专业建议吧?

看来不是,外来的和尚永远是念的一手好经。

公司里常常遇到这种情况,项目里有个岗位空缺,但是领导往往不在现有的员工里择优提拔,反而倾向从外部招一个人来填缺。虽然这种情况常常让项目里原有的员工不心生不满,新来的也不一定熟悉项目水土不服,但是空降几率永远大于低位提拔几率,这就是职场现实。

上学时课堂上老师从不会教你的一个道理是,事情能不能做成,专业度可能不一定是第一要素。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合作方成事时往往会遵循这个道理:信任大于专业,好感度大于逻辑正确。

不信的话,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面对一个没上过幼儿园的孩子,你和他说1+1=2,但是他妈妈说1+1=3,他会信谁的?孩子一定是信他妈妈的对吧,哪怕他妈说的是错的,因为他对他妈妈的信任度要大于你这个陌生人。这就是信任大于专业。

同样一个场景,两个陌生人,一个对孩子说1+1=2,另一个说1+1=3,这个时候孩子会听谁的?这时就取决于这孩子更喜欢谁,对谁的好感度更高。这就是好感度大于逻辑正确。

所以工作中甲乙双方的沟通,往往是从获取信任开始的,继而展示专业度。你逻辑再正确,专业度再高,失去了合作方的好感和信任也是毫无意义。既然如此,那为什么我们还是不自觉地认为一个陌生的外来的和尚,会比自家庙里的每天见面的和尚更会念经呢?或者,再熟悉不过的夫妻之间常常会质疑对方在各自专业上的判断,从而需要一个外人的建议来作为辅助思考呢?

《新约》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耶稣那时已经很有影响力了,带着他的门徒,回到了他的家乡布道。一些人就过来准备听,但他们到了一看,说,这不就是那个木匠约瑟的儿子!于是大家就散了。

耶稣自己也说过:“先知在本乡是不受尊敬的。”

所以,信任和好感也是有边界的。

有人说,从心理学角度来讲,熟悉感会降低预期。无论是人是物,接触的时间越长,彼此越熟悉,你对ta的期望就越低。而一个“外来的和尚”与你是有距离感的,距离感会产生神秘感,人们对“探索神秘”又充满好奇,即使外来的和尚不神秘,人们也会自己加上一个滤镜,对其格外推崇,而这个感觉是身边熟悉的人给不了的。

我原来不太信这套说法 ,觉得理工思维可以让人做出较为理性的判断,在专业型选择上,一个知根知底的员工肯定会比一个只简短面试过几小时的陌生人,更为可靠和信任。可后来我在看综艺、追剧时却认可了这个说法。

黄磊和孙红雷,都是很优秀的演员,演戏非常专业,他们的代表作都让人印象深刻。不过有影评人评论他俩近年来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就是因为他们参加了太多真人秀,过于暴露了生活中的“真实”形象,导致观众不能入戏。比如在综艺《极限挑战》里,一位精明算计深思熟虑,一位胡搅蛮缠插科打诨。不过确实在之后追剧时,每次看到他俩,我还真的会有些入不了戏,因为总会浮现他俩在综艺里的种种搞笑场景。可他俩明明还是演技优秀的专业演员啊。

天然人性在思考中是很难摆脱的。就好比有一位很熟悉的员工,你知道他专业能力非常强,但在长期共事过程中,你同时又知道他很多缺点和毛病。这时,手头有一个简历非常漂亮,面试中又给予你很正面印象,貌似没什么短板的的候选人,你会怎么考虑?

3小结论

最后做个小结论,一家之言,欢迎讨论:

在职场上,既要保持专业性,同时也要维护合作方以及上司的好感度;但是,不要走得太近,近到他们可以看到你一身的小缺点,从而影响到对你个人的信任度。

不过即便如此,最差的情况也不过是:如果你在一个公司里因为待得太久而失去光环,可以考虑换一个环境,也许会轻而易举的变成一个神秘的让人期待的明星呢。

db38c5e3e6ba2a933727d0e4a8a79ebb.gif

至于夫妻之间,如何解决专业上讨论的相互信任度,这个无解,哈哈哈。

本月新闻&文章回顾

可向下滑动

写自己的故事,帮别人说话

德国IT行业薪酬水平大揭秘--2023

德国IT民工找工有感

葡萄牙的数字游牧村, HO的天堂

欧洲软件工程师40 岁后职场怎么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