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环思维》工作改进计划
学习了《闭环思维》工作改进计划,获得如下心得体会:
1. 什么是闭环思维:
闭环思维:是指别人发起的活动或工作,在一定时间内,不管我们完成的效果如何,都要认真的反馈给发起人,并且每件事情或者工作都要有这种思维,这叫闭环思维。
2. 没有闭环思维会怎样:
我们每个人都生存在很多恶性闭环中,比如由拖延导致的熬夜。
拖延症 → 无法完成任务 → 不得不熬夜 → 第二天精神不济 → 无法完成任务 → 继续熬夜……
越是忙越是累的人,就越不愿意学习时间管理和人生规划,更不愿意安心学习,只愿意蒙头干活。
可是越忙越累,用的知识和工具越落后,事情就越多,效率也就越低。
3. 个人有关闭环思维例子:
我记得当时准备毕业论文的时候,因为在外地实习,论文的进度很慢,导师也很忙,两人只能通过QQ和邮件交流。不过导师总是很快回复修改意见,即使不能马上回复,也会告诉我大概什么时候能给我指导。小到标点安排,大到文章结构,这位老师每次的建议都条理清晰,提前安排规划,指导着我进行论文的写作。多亏了有这么靠谱的导师,我才能顺利完成毕业论文。这位老师的指导就是一次完美的闭环。
有一次,在用电脑办公的时候,当时还没有养成及时保存文件的习惯,结果电脑突然蓝屏,之前付出的心血付之一炬。如果我当时养成了“工作-保存-工作-保存……”的习惯,工作效果便会在一次次闭环的实践中得到保障和提升。
心得:在开始一项任务前,首先要搞清任务的目的,从而明确做事的顺序,设想会遇到的问题,需要注意的事项……先形成一轮自我可控的闭环思考。等到交结果的时候,如果实在不能按时完成,就及时与领导沟通,并给出能想到的解决方案,不能留下问题等着别人来解救。完成以后,主动告知领导及同事完成情况,最好附上自我总结。
在职场上,我们不是一个人在工作,回归闭环,不仅能说明一个人有完成任务的能力,还有合作的意识。正向闭环的反馈机制不仅能让人心态更加积极,也能让整个人的状态进入良性循环。
有始有终的闭环,其实是生活的一份智慧。
4. 如何养成闭环思维:
在拖延导熬夜事例中,睡眠就是一个检查点,需要正向的反馈。发现因为熬夜精力不佳,工作没有完成,那就在“熬夜”这一环进行改变,暂且放下工作,补充好睡眠。精力充沛,第二天才有可能弥补没有做完的工作,从而终止拖延。
越是高手就越会选择一种能够让自己越来越强的正向闭环,而且能够越来越省力。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热爱自己的职业,让兴趣作为事业的核心驱动,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提升业务能力,然后不断实践、再学习,再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