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传奇-让人匪夷所思的创业奇迹

像许许多多硅谷的创业奇迹一样,乔布斯和他的伙伴们的创业故事中,有从大学退学、有车库工场、有技术创新、有商业模式的创新、有天使投资、有上市、有少年得志。没有的是,他居然被自己创立的企业开除了!但是,按照乔布斯本人的说法,现在终于发现,被迫离开苹果,是他人生中经历过的最好的事情(I didnt see it then, but it turned out that getting fired from Apple was the best thing that could have ever happened to me.斯坦福大学演讲,2005614)

  沉默的力量

  20世纪70年代,电脑作为一种昂贵的设备开始被一些大型公司和机构采用,面向个人办公和学习的电脑还没有出现。苹果公司开启了个人电脑时代。走在这个时代最前列的、也是最核心的两个人,史蒂夫·乔布斯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下文提到人名都统一用姓,沃兹尼亚克也按照英语习惯简称沃兹。两个史蒂夫,同名不同姓,不是一家人,而且沃兹常常把名字写作史蒂芬)的相识很早,热爱游泳的乔布斯五岁的时候,就结识了同一个游泳俱乐部的10岁的沃兹,当时他们只知道交流泳技。

  1968年,13岁的乔布斯,跟随同学中惟一的好友佛南迪兹去看他表哥制作的电脑,乔布斯看罢,吃惊不已,似乎只有看的份,一言不发。那个表哥恰恰就是沃兹,天生不爱讲话的沃兹也不知道怎么跟这位游泳界的小老弟解说这台机器的内涵。乔布斯此前已经迷上电子学,经常缠着邻居(一位惠普的工程师)学习电子技术,并且加入了年轻惠普工程师的技术交流俱乐部,12岁时就见识过电脑。这次相比游泳更专业的会面中,两位日后的大人物都选择了沉默,沉默蕴含的力量,乔布斯心里清楚极了。尽管这台电脑没有任何商业价值,完全是简单的科技小制作,在乔布斯的头脑中,似乎已经有了八年后的苹果事业蓝图。

  乔布斯父母的诺言

  那次会面后,一直到1972年,四年时间里,乔布斯跟沃兹一起制作电子新玩意儿,一起到斯坦福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学到很多专业知识。沃兹技术高超,不善言谈,思维经常短路。乔布斯表达清晰,理解问题迅速。两个人成了很好的搭档,在技术领域,乔布斯逐渐拉近了和沃兹的距离,他确信沃兹是最伟大的电脑天才!

  乔布斯的亲生父亲是个大学教师,母亲是个大学生,他的降生属于意外。父母无法正式组建家庭,只好把孩子送人收养,生母对收养者的要求只有一个,一定要让乔布斯上大学。乔布斯的养父母都是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蓝领,他们节衣缩食,在1972年履行了诺言,而且送儿子上了学费十分昂贵的理德学院(Reed College)。乔布斯的专业是字体设计,有点类似于我们中国的书法专业,属于艺术范畴。乔布斯在2005年的斯坦福演讲中回忆起这段往事:

  我没预期过学的这些东西能在我生活中起些什么实际作用,不过十年后,当我在设计第一台Macintosh时,我想起了当时所学的东西,所以把这些东西都设计进了Mac里,这是第一台能印刷出漂亮东西的电脑。如果我没沉溺于那样一门课里,Mac可能就不会有多重字体和变间距字体了。又因为Windows抄袭了Mac的使用方式,如果当年我没这样做,大概世界上所有的个人电脑都不会有这些东西,印不出现在我们看到的漂亮的字来了。

  嬉皮士的回归

  乔布斯在理德学院只待了很短的时间,不仅深刻掌握了该学的知识,还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变成一个嬉皮士,他的教务长杜德曼是这样回忆嬉皮士乔布斯的:

  他除了那副伶牙俐齿令人难以招架之外,还拒绝接受一般人早已信服的真理。简单地说,他是一个十足的叛逆者!

  的确异于常人,17岁的乔布斯把叛逆做到了极点,他退学之后,只身来到印度,参禅苦修。一晃就是两年。这两年的出世经历不知道对乔布斯意味着什么。我们只知道从那以后,重新入世的他,变得无比勇猛精进!

  1974年,嬉皮士兼苦行僧回到了加利福尼亚,在印度完成成年礼的乔布斯开始在一家电玩公司打工。沃兹此时已经是惠普的工程师,此前他刚刚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退学。两个人继续他们的业余电子爱好,眼看着一台完整的个人电脑就要做好了,这时乔布斯有点着急了,他力劝沃兹从惠普辞职,沃兹觉得还不是时候,于是,乔布斯和沃兹达成妥协,由乔布斯主要负责电脑制作,沃兹把他在惠普的工资拿出来平分,两个人晚上一起开发程序和制作硬件,同时由沃兹晚上制作一批电路板,乔布斯白天拿出去卖,这笔收入也平分。

  1976,作坊版的苹果公司

  1976年的愚人节,像个作坊一样的苹果公司宣告成立,乔布斯成立公司的原因是,只有把业余爱好放进公司里,才会正规,参与者才会重视。至于为什么叫苹果,乔布斯有两个理由:他在印度的时候,往往靠吃苹果度日,苹果代表生命力;将来公司在电话黄页里面会比较靠前(A在字母顺序中最靠前)

  当苹果I号样机出来后,马上需要量产,所谓的量产,也就是10台起步。资金成了大问题,乔布斯把15岁时父亲给他买的菲亚特跑车卖了,收获不到1000美元,沃兹把自己心爱的惠普65电脑卖了再加上借来的钱,凑够1300美元。乔布斯发挥他的伶牙俐齿,到处购买便宜的材料并争取赊账进货,而且拉来妹妹担任装配工人。可是,苹果I在他们参加的俱乐部里面得到其他电脑迷的很低评价。乔布斯和沃兹受到了打击。

  命运开始垂青执著者。在全国拥有74家电子器件零售店的Byte公司老板泰瑞尔相中了苹果I,并决定以500美元一台的价格订购50台。到1976年年底,50台果然全部卖掉了,苹果公司当年实现了25000美元的收入,其中半数为利润。

  这年秋季,在乔布斯家的车库里,苹果II也基本开发出来了。开着豪华汽车的投资家也来了。这个慧眼独具的人叫迈克·马库拉(A. C. Mike MarkkulaJr.)

  马库拉的管理课

  马库拉是苹果公司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幕后主宰。没有他,苹果公司还只能算一个作坊!遇到乔布斯和沃兹以前,马库拉已经是硅谷一个知名的百万富翁了,他在南加州大学取得电气工程的硕士学位,在美国休斯公司担任技术职务,以后依次担任过仙童半导体公司集成电路部的营销总监和英特尔公司的营销副总裁。马库拉发现,尽管两个年轻人对技术十分在行,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但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公司,不知道怎样开启更大的事业。最重要的是,他们还缺钱。

  这些,马库拉都有!他首先为两个人上了为期15天的管理课。都讲了什么,笔者现在无处求证。大概不是什么学院派的讲法,毕竟马库拉没有专门学习过管理,但是,他由技术人才成长为硅谷最知名企业的营销副总裁,实践经验应该相当丰富!21岁的乔布斯听得很入神,那个26岁的木讷的计算机天才沃兹大概压根儿没有听进去。

  事实是,在15天的管理课结束后,他们三个人完成了一份像样的商业计划书,由马库拉承担融资的工作,他不仅自己投入92000美元,还筹集到69万美元,外加由他担保从美洲银行得到的25万美元贷款,100万美元的资本,足以支持苹果的腾飞了!

  1977,个人电脑史的苹果元年

  马库拉以平等合伙人的身份,正式加盟苹果公司,并出任副董事长,乔布斯担任董事长,沃兹任研发副总裁。由马库拉推荐的迈克尔·斯科特出任苹果公司首任CEO

  19774月,苹果II在旧金山举行的美国西海岸计算机交易会上大获成功。当年实现销售收入250万美元,此型号连续五年畅销不衰。

  19801212日,苹果公司在纽约上市,融资1.01亿美元,创造了美国当时IPO的最高纪录。

  1983年,苹果公司实现销售收入9.8亿美元,继上一年,第二次进入《财富》美国企业500强,位列第291名。28岁的乔布斯由于拥有财富2.84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富有40人中最年轻的一个。那些在七年前押宝苹果的风投人士更是笑开了花,他们的原始股票,升值243倍!

  辉煌背后的阴影

  苹果的成功,使美国西海岸加州旧金山和圣何塞之间那块300平方英里的狭长谷地,硅谷,再次成为风险投资家和创业家的热土。一大批个人电脑的制造商开始起步。1981年,这股风气达到顶峰,计算机行业的蓝色巨人IBM就像一只睡醒的雄狮,宣布进入个人电脑领域,立志分享由苹果垄断的市场。

  乔布斯马上召集公司管理层开会,商讨对策。乔布斯认为,苹果公司上上下下早已经让胜利冲昏了头脑,技术人员失去了创业初期的研发热情,长达五年时间,居然没有出现任何有价值的创新!还是苹果II在打天下。消费者们也陆续发现苹果II的各种问题。带领团队的斯科特并未在意,他安慰乔布斯不用慌张,已经在组建团队准备推出更好的苹果III

  19816月,公司采用在《商业周刊》等知名杂志上刊登巨幅广告的方式,高调宣布,比苹果II100倍的苹果III即将在半年内推出。此举用意有二。第一,振奋员工精神。第二,威胁新进入这一市场的竞争者。然而,到年底,苹果的技术团队迟迟没有交卷。新闻界和苹果爱好者们已经频频来电询问进展了。这时,公司面临两种选择。第一,不顾时间限制,按照当初的技术承诺,继续硬着头皮研发下去,直到完美交差。第二,尽快出笼,削减技术指标。斯科特选择了后者。就算这样,苹果III还是拖到19825月才面市。技术指标远远低于当初的承诺。身负技术缺陷和不守信两种罪名的苹果III,遭到市场的无情唾弃,当然,这时候,只有CEO斯科特来顶罪了。6月,董事会宣布解除斯科特的CEO职务,马库拉担任新CEO,全面改组公司,并辞退了40名员工。由乔布斯代表苹果公司向公众诚恳道歉:

  苹果III事件给苹果公司的声誉带来巨大影响,同时新闻炒作加重了此事件的程度。苹果公司从中汲取了教训,改组后的公司将以全新形象立于公众面前。苹果永远是第一流的!

  卖糖水的也来卖电脑了

  1983年,面对IBM咄咄逼人的攻势,苹果公司的市场份额迅速缩水,乔布斯认为公司缺乏一个真正有实力的深谙管理和营销的领导者。他力排众议,相中了时任百事公司CEO且根本不懂计算机的斯高利,乔布斯对斯高利说的一句话,改变了后者的命运,你想一辈子卖糖水,还是想改变世界?

  早年,斯高利在布朗大学主修建筑设计,又从沃顿商学院获得了MBA学位,1967年加入百事,从罐装车间实习开始,凭借工作业绩,30岁就担任了营销副总裁,38岁出任百事CEO。是年44岁的斯高利,已经是美国家喻户晓的营销大师,因为他成功发起入户品尝、市场调查和广告战,百事可乐已经击败了竞争对手可口可乐,赢得了美国软饮料市场的最大份额。也许正处在胜利者的孤独中,这位商业奇才被乔布斯的话打动了,毅然放弃了比苹果大得多的百事公司的职位,加入到更有挑战的个人计算机行业中。

  斯高利是执掌苹果公司的第一位科班出身的管理专家,苹果公司由此进入了扩张规模的10年,年销售收入由1983年的10亿美元提高到1993年的80亿美元。但是,我们要清楚,这10年恰恰是整个个人计算机市场巨量成长的10年,由于产品研发和市场定位的问题(斯高利意识到了,可是无法推行,详见苹果文化一节的具体分析),苹果正在逐步失去市场,市场份额由20%变成8%

乔布斯的三宗罪

  斯高利发现这个公司的问题恰恰就集中在乔布斯身上。乔布斯年轻有为,没有失败过,在公司里唯我独尊。一个依靠技术发家的公司若想在美国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实现长期的成功,必须遵循企业的成长规则。由于乔布斯热衷于技术、不懂管理(马库拉的15天速成管理课毕竟有限),再加上叛逆性格,他常常会做出一些违背商业规律的决策,并利用其神化了的地位大力推行,导致一次次市场的失利。事后看来,乔布斯至少在决策上犯了三宗罪

  一宗罪:拒绝其他公司仿造苹果电脑 这实际上阻碍了苹果把其领先的技术标准转化为行业标准。如果苹果能够适时开放标准,IBM等跟进者就只能制造与苹果兼容的电脑,那样的话,在市场竞争中,苹果恰恰可以发挥其技术领先的优势。苹果的自我封闭,给蓝色巨人良机,1982IBM顺应美国政府对其提出的反垄断指控,一举开放了IBM-PC标准,这个标准日后变成行业标准,一大批公司,例如惠普、康柏、甚至后来的戴尔,都在这个标准下超过了苹果。在操作系统领域,尽管我们知道苹果的Mac OS比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优越很多,但是它的优越除了给微软升级Windows一次次做免费教材之外,只能孤芳自赏。标准旁落前提下的技术领先没有换来苹果市场的成功。虽然这是25年前的往事,但是电脑行业格局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定型,并影响至今。

  二宗罪:产品研发缺乏内在关联 针对第一宗罪,有人说,苹果那时候不是不想开放标准,而是没有标准可言。的确如此。苹果在追求技术领先的行动中,由于不顾及市场的需求,在成功的单一产品苹果II之后,几乎同时开发了苹果IIILisaMac三种技术复杂、彼此不兼容不关联的产品,并相继投入市场,给自己的市场造成混乱。遇到挫折之后,才由Mac复归一统,但为时已晚。如果苹果当时的技术研发能够遵循市场规律,及早定型在哪怕上述 三种中随便一种,并确立自己的标准,今天也不会这样尴尬了。我们反观微软,它的产品定位非常明确,只有一种操作系统,先是指令代码时代的MS-DOS,然后是图形界面的Windows,还有并行架构在Windows基础上的Office,就连为了打垮NetscapeIE也会注意捆绑在Windows中混同为文件管理器使用。

  三宗罪:脱离市场的定价机制 当苹果已经看到竞争对手纷纷站起来的时候,即便不开放标准,如果利用其成本优势,压低价格,在市场还不知道什么是标准的时候,用巨大市场份额,同样可以击败对手。形成自然垄断,然后由联邦法院出面解除垄断,自然也就得分享其标准。可是,苹果完全从技术研发的角度确定价格,高昂的价格使一般家庭和公司只能转而投向以IBM为首的另外一个电脑阵营。本来应该由苹果这个个人电脑老大哥做的事,以后通通交给IBM了。

  有此三宗罪,苹果安能不败?可是乔布斯那时候哪里意识得到呢?他作为苹果的创始人,技术团队的皇帝,只知道迁怒于营销部门的无能。甚至对于他自己请来的CEO也不信任了。

  乔布斯版的引狼入室

  由于斯高利认识到乔布斯的三宗罪,他执意进行改革,矛头自然会对准乔布斯。然而乔布斯却容不得斯高利对自己指手画脚。其实在乔布斯心里,斯高利只不过会卖东西,请他来,给他高位,但是一定要按照乔布斯的意思办事。两人之间产生了矛盾。

  斯高利初来乍到,以容忍乔布斯的颐指气使为上策,同意乔布斯带领的Mac研发部门可以完全独立听命于乔布斯,且不参与公司的整体改革。斯高利的让步,在公司政治层面无疑是可以理解的,要不然,他恐怕会失去实现改革的机会,早早被乔布斯赶走。他的用意在于首先亮明自己的立场,然后让事实给乔布斯一个教训,这样,在董事会面前,在全体公司员工面前才可以有十足的把握战胜乔布斯的独断专行。

  事实正如斯高利所期。品质优秀的Mac,经历了上市的短期辉煌之后,也就是满足了那批苹果的忠实Fans之后,迅速低迷,那些可以在苹果和PC之间作选择的更大数量的客户用钞票做选票,投给了PC阵营。

  在19858月的董事会上,斯高利公开了对乔布斯的不满,且有理有据。董事会其他成员似乎早与斯高利达成默契,尤其是那位幕后铁腕人物马库拉。董事会通过决议,解除乔布斯的一切行政职务,包括他的Mac研发领导职务;乔布斯只担任苹果的董事长,不得介入具体经营事务。

  从此,斯高利可以彻底推行他的改革,但是毕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较量,迁延了改革的推进。这段时间相对于计算机市场的瞬息万变可谓漫长的等待!斯高利的正确举措一下子变成亡羊补牢,虽然说为时未晚,毕竟给成功打了折扣。打发走了乔布斯,他还要面对乔布斯留下的那些乔布斯版的技术精英们,以及最终让他无法解决的乔布斯版的苹果文化。

  顶着三宗罪名下野的乔布斯,这时还只是一个30岁的年轻人,他可不愿意就此在董事长位置上养老。他觉得自己被斯高利的阴谋所害,那次董事会就是斯高利的残酷突袭”(乔布斯的原话)。带着对自己引狼入室的深深自责,乔布斯决定另起炉灶,他一方面秘密联系旧部,一方面有计划地出售苹果

股票 筹集资金。然而,根据股票交易规则,大宗交易都会被例行报表公开,董事会觉察后,准备彻底开除乔布斯。乔布斯这次没有被动,而是提前一步高调宣布辞去董事长职务,与苹果 bye-bye

无奈的苹果文化

  苹果CEO的宿命

  阿米里奥是苹果公司历史上任职时间最短的CEO,这位曾经拯救过几个困顿企业的卓越管理者逐步发现了苹果公司的痼疾,并尝试开出一剂剂良方,而这些问题在他的前任CEO看来,绝对不是新发现。令人无奈的苹果文化,成了乔布斯不在的日子里,所有敢于品尝苹果而最终落得满嘴酸涩的几位CEO的共同宿命。

  苹果公司历史上包括乔布斯在内,一共有六位CEO,除了乔布斯,其他五位,都没有在苹果善终,他们离开时,也几乎毫无例外地对苹果的文化持尖锐的批评态度。

  阿米里奥199411月进入苹果公司董事会。这时候他担任美国

半导体公司的CEO,并因为使该公司从年亏损五亿美元一举转为历史最高盈利而名声大振。阿米里奥是位物理学博士,曾就职于贝尔实验室、仙童半导体和洛克威尔国际公司。 1996 2 2 他接替斯平德勒出任苹果CEO

  阿米里奥来到苹果之后最大的发现是该公司的中层领导都不听他的话。具体表现是,当他召集重要的战略会议的时候,居然有人不出席,出席的人拿到战略计划后,回去也不执行。他找这些人谈话,表面上应付,回去还是纹丝不动。这令他十分无奈,觉得这实在是不可思议。苹果公司的中层干部喜欢高层给他提供不需要再细化的执行方案,如果没有这种细化的东西,他宁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习惯安排部门的事务(潜台词是:因为你的方案不具体,那就不如我的好),而全然不顾整个公司的目标。阿米里奥认为苹果公司缺乏一个现代公司应有的标准文化,他心中的样板是惠普和施乐公司,那些公司的中层领导更具备职业经理人的素质,且能够领会公司整体战略,并有在自己负责的部门制定详尽执行计划的习惯和能力。

  阿米里奥不明白苹果的这种现象是怎么积累形成的,他的两个前任CEO斯高利和斯平德勒都有过类似的感觉。在苹果,是铁打的兵,流水的CEO。每个CEO来到苹果履新,都要经过苹果文化的考验,如果这个CEO稍稍疏忽就会引起员工的躁动不安。这一点,阿米里奥早有耳闻,一贯着装正式的他,特意找了件休闲的羊毛衫穿上,参加他的首次苹果员工大会。此举得到认同(还是乔布斯嬉皮士风格的印记)。而他的助理由于第一次为一位博士CEO服务,就特意在接听电话时称,这是阿 米里奥 博士的办公室。就是这个博士的添加,也让苹果公司上上下下议论不休,由于没有遵循苹果直呼其名的惯例,而带来员工对苹果未来文化可能变化的担忧。

  苹果文化的源头大概应该追溯到乔布斯身上,尽管此时他已经离开苹果12年。乔布斯对技术的重视,使得苹果的研发人员都很自负。在他看来,技术创新是企业惟一重要的因素,管理和营销尚在其次。苹果的技术人员因为崇拜乔布斯和沃兹的

神话,坚信一条原则:一个人,一张桌子,一台电脑,就能改变世界!苹果人追求技术上的创新到了一种脱离企业的地步,这就是为什么阿米里奥发现苹果的各个技术部门开发着如此多的项目,技术人员在开发项目过程中自得其乐,而根本不考虑是不是应该生产这样的产品。由技术人员养成的这种各行其事的作风,逐渐沾染到每一个苹果人身上,就连职能部门也未能例外。

  针对这种情况,其实早在19861月,赶跑了乔布斯的苹果第三任CEO斯高利就做过努力。当时IBM和微软结盟,开放了个人计算机生产标准和操作系统的部分源码。大量兼容机的出现,培育了市场,使IBM-微软标准逐渐成为主流,有相当多建立在这个标准平台上的应用软件被开发出来。斯高利意识到如果苹果电脑公司不这样做,势必造成苹果电脑将来成为市场上的流浪儿。他提出改进Mac电脑、开放标准的战略,这个战略得到董事会的一致支持。当他和技术部门谈及此事的时候,却受到了坚决的抵制!技术人员认为,改进电脑无可厚非,开放标准绝对不行!像艺术品一样的苹果电脑及其完美操作系统凝结了多少技术人员的心血,说什么也不能开放,如果开放,允许别人也生产苹果标准的电脑,会造成苹果电脑的泛滥,那简直就是在伤害苹果人的感情。多次交涉,没有进展,斯高利败下阵来!他大概还不敢轻易辞退这些技术寡头们,那时候,苹果的技术人员简直比哈佛、沃顿的MBA还要值钱。这位沃顿的MBA只好在他的10年任期里面,眼看着苹果成为越来越稀缺的艺术品而不是工业产品,市场份额逐年下滑,到1996年,苹果终于决定开放操作系统的时候,一切都晚了。几乎绝大部分的电脑用户都只会用Windows了。

  斯高利曾说过:我认为任何人都管不了苹果公司,它有点像意大利,充满着创造力,也充满了混乱。这就是苹果CEO的宿命!

苹果的救世主

  写作这一章的时候,笔者脑子里不由自主地响起那波里民歌《重归苏莲托》的旋律,而且还是帕瓦罗蒂的版本,请别离开我, 不要再使我痛苦, 重归苏莲托吧, 不要使我痛苦而死。按照斯高利的说法,像意大利的苹果公司,在呼唤救世主乔布斯的归来。这首歌颂苏莲托离任地方领导人的政治歌曲一直以来披着爱情歌曲的伪装,流布四方。如今用在乔布斯和苹果公司身上,再合适不过。

  乔布斯的阴谋

  199724日,阿米里奥决定以4.29亿美元收购乔布斯离开苹果之后创办的公司之一NeXT软件公司,并以该公司的

操作系统为基础,研发Mac OS X。事后,他相当后悔,收购NeXT出价太高。当然,更后悔的是,用这种方式把乔布斯请回来,早早让自己下台。

  当阿米里奥完成收购乔布斯的公司NeXT的时候,乔布斯以不拿薪水的顾问身份再次回到了他和沃兹一手创建的苹果公司。阿米里奥低估了乔布斯拿回苹果的野心,而乔布斯一方面主动建立和保持与阿米里奥的私交,以便稳住他,一方面却在背地里四处活动,不断拆阿米里奥的台。乔布斯公然违背和阿米里奥的约定,早早抛售了手中持有的全部150万股苹果

股票,给经营绩效不佳的苹果公司和其CEO最重一击,此举给苹果客户和投资者的信号是:乔布斯尽管把软件公司卖给了苹果,但是对苹果的未来根本没有信心。果然,苹果股票一路下跌,跌到12年来的最低点。股市的反应,乔布斯的运作,董事会对阿米里奥再也沉不住气了,就在1997年美国国庆节那天,在伦敦西南郊温布尔登网球赛的观众席上,超级网球迷兼苹果公司董事伍拉德(前杜邦公司董事长、CEO)代表董事会通过电话通知阿米里奥下课。经历了三代CEO的更替,这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把乔布斯看作苹果的救世主,乔布斯终于拿回苹果!

  阿米里奥们留给乔布斯的遗产

  裁员和组织结构调整 在企业毛利不能提高的前提下,减少管理费用是扭亏为盈的惟一选择。苹果在斯平德勒时代和阿米里奥时代都经历了大裁员。最高裁员幅度甚至达到1/3。苹果员工被迫离开苹果的时候,几乎都没有怨言,而是把美好的期望留下来,这样的裁员实属罕见。与裁员相一致的是生产部门的外包,例如深圳的富士康公司就是苹果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以及大幅度地削减产品种类。

  保持苹果的独立法人地位 苹果公司在长期低迷的时候,董事会以及管理层都曾经动念把苹果卖给别人,比较著名的一次是在斯平德勒与阿米里奥交接前后。那时候,IBMSUN以及飞利浦都打算收购苹果,因为出价太低,再加上阿米里奥的坚决反对,苹果才保持了独立法人地位。

  和微软的合作 苹果和微软的合作可以追溯到盖茨22岁那年,盖茨回顾那时候,觉得自己是在仰望苹果。虽然今天两个公司在业界的地位发生了改变,但是合作一直在持续。阿米里奥前任斯平德勒对微软有天生的反感,在其任期内拒绝和盖茨会面,两个公司的合作状态跌至历史的低谷,苹果的员工,特别是技术员工也对微软有很深的敌意,因为在他们看来,微软只不过是一个技术无能的窃贼,一次次剽窃苹果的技术成果。阿米里奥上任后,特别在意微软对苹果的支持,盖茨同样珍惜苹果这个大客户,当时苹果向微软购买软件给后者提供了将近三亿美元的年利润,二者的工作会面达到四次之多。阿米里奥希望微软改进其Mac版本的Office系列软件,因为当时在Windows上打开Office的速度要远远快于在Mac OS上的速度。盖茨虽然没有满足阿米里奥的这个要求,但是后来的IE浏览器就优先以Mac为基础开发,之后才做Windows版,速度有了明显改进。阿米里奥在被通知离职的前一天晚上,在家中欢度国庆节,还在抽时间一遍遍修改和微软的合约,他为乔布斯扫清了和微软关系的障碍。

苹果的复兴

  乔布斯有种魔力,尽管几位CEO都表示苹果没人能管得了,但是到他手里,苹果奇迹般地复兴了。首先继续大裁员,并把公司产品从六十多个减少到四个。在乔布斯的主导下,苹果公司利用其卓越的工业设计创新能力以及消费电子产品创新能力再次在业界领先,其股票在最近10年间,上涨了1273%

  工业设计的典范

  苹果的伟大贡献在于,它证明了可以通过出售激情而成为亿万富翁,著名工业设计师阿米特这样说。乔布斯上任伊始,为了贯彻他的设计理想,曾经向IBM Thinkpad的设计师萨帕,以及几位卓越的建筑师、汽车设计师发出了邀请。最终发现,他要的人就在苹果内部,打点行囊拿着辞退金准备离开的乔纳森·伊夫被乔布斯留下了。伊夫早在1992年就已经加入苹果公司,并成为设计部门的主管。苹果产品设计的精彩绝伦就是建立在这位强势老板坚定不移的设计取向和设计师伊夫的完美创造力上面,甚至伊夫的设计能够超越乔布斯的愿景。当然,也有人对苹果在设计上的专注表示质疑,惠普公司的首席设计师卢森特认为苹果公司的模式无法上规模,背离了工业化的准则,其白色方盒子的视觉形象已经用了五年,已经没有新意了。苹果在设计上的投入,也是惊人的。苹果设计师的薪水高于同行业水平50%。为了实现设计意图,苹果iMac电脑外壳的成本就达到65美元,而行业水平大概不到20美元。

  向数字电子消费品转型

  2001年之后,

苹果电脑事业已经逐步丢弃了其一直固守的技术标准和技术特色,例如引入Intel芯片、引入Windows操作系统,除了品牌,现在的苹果电脑看起来和任何一台PC都一样了。然而,能够这样大幅度撤退,是因为乔布斯有了更好的方向,转向数字电子消费品的生产,这是彻底挽救苹果的战略决策。事实证明,乔布斯又成功了!不仅大卖iPod,还在iPod节目源(iTunes)上获得了惊人的歌曲和专辑销售收入。iTunes成功的模式甚至被总结为长尾理论

  乔布斯没有辱没苹果救世主的称号,他继续带领着苹果人准备迎接下一个奇迹。

两个苹果创始人交恶之谜

  离开苹果之后的沃兹 沃兹1981年遇到空难,身体受到严重伤害,甚至短期失忆(据说,他是通过在苹果电脑上打游戏恢复了记忆)。他不得不暂时离开苹果公司,恢复健康后,他化名罗基(他的狗的名字克拉克(妻子的娘家姓)重新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直到1986年获得计算机科学的学士学位。就在读本科期间的1985年,美国总统里根给他颁发了国家最高科技勋章。这一年沃兹正式离开苹果公司。他把全部财富都注入慈善和公益性质的电脑技术支持和教育事业,直到今天,他还坚持为五年级的小学生上课。20069月,他出版了自传。人们通常喜欢把沃兹的乐善好施和淡泊名利与乔布斯的吝啬(据说乔布斯从来都不怎么慈善捐款,仅有的捐款给了他支持的执政党)和张扬对比。我们不去评价乔布斯的吝啬,但说张扬,这个批评有些过分,乔布斯的张扬自始至终都与苹果的产品宣传联系在一起,作为企业的代言人,作为苹果员工的精神领袖,乔布斯的张扬就是他的本职工作。

  小人乔布斯 1985年沃兹离开苹果的同时,外界发现他和乔布斯突然行同陌路。就连对苹果嗅觉异常敏锐的新闻界也一直不知底细。在19971月例行的苹果大世界活动中,时任CEO阿米里奥原本设计了一场两个史蒂夫加上他同台登场的压轴节目,这对于全世界的苹果迷来说都是令人振奋的场面。可是,当已经和苹果无缘的沃兹如约登台捧场的时候,已经成为苹果顾问的乔布斯却不顾大局,头也不回的下了场,让阿米里奥和沃兹尴尬不已!私下里,沃兹向阿米里奥道出实情,在两个人年轻的时候,他们曾经约好由沃兹制作一批电路板,乔布斯拿出去卖,平分所得(本期文章中嬉皮士回归一节提到此事)。原定总价格为1000美元,可是乔布斯只给了沃兹300美元,乔布斯告诉沃兹说被压价到600了。事隔几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那个当年的买主对已经发迹的沃兹笑谈这段往事,说在二人最困难的时候支持了1000美元。沃兹这时才知道自己被乔布斯骗了。当乔布斯也发觉沃兹知道此事之后,两个人就分道扬镳了。

  苹果企业史文章写作后记

  在电脑上写作苹果企业史文章的同时,我利用iPodiPod HiFi,一遍遍重复播放乔布斯那段著名的斯坦福大学讲话录音,从乔布斯的声音里,我力图更多地感受他的魅力,尽管这种魅力在我迷上iPod产品那一刻起就牢固地固化在每一个简单操作中了。

  为了写文章,我查阅了很多关于苹果公司的资料,这些资料无一例外都围绕乔布斯个人,他几乎被

他自己也热衷于在每一次苹果产品展示活动上的表演,他的表演吸引了全球的苹果迷和无数新闻记者的追捧。

  我不想继续沿着这条线解读苹果公司,在仔细阅读了阿米里奥的著作《我在苹果的500天》后(阿米里奥在苹果那500天的种种努力,限于篇幅,笔者未能展示给读者,有兴趣深入了解者可以好好看看他那本畅销书,中文译本由当当网旗下科文出版公司在2002年出版,遗憾的是,中文书名叫《IT帝国》,不仔细看副标题和内容,还真的很容易错过这本好书),我终于发现了宝贵的信息,苹果公司在公司内部管理和企业文化上面确实存在很多令人难以置信的问题,印证了在零散地方看到的几个CEO的意见。这些问题隐藏在乔布斯的魅力光环下,一时显得不太重要了。毕竟,这个时代是科技创新的时代,是美国式英雄的时代,是大众传播的时代!

  这些问题随着阿米里奥的离去,几乎又无人(新闻界)关注了,苹果人追随着救世主乔布斯,又迎来了2007年的110日,苹果电脑公司更名为苹果公司,随着iPhone的问世,苹果开始明确向消费电子类产品公司转型。

  在苹果公司如日中天的时候,尽管乔布斯已经52岁,他不会再犯25岁的错误,我们还是需要冷静观察,究竟主要是依赖不断的创新还是主要依赖管理能够支持这个企业顺利走下去。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