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分层,学会这些就够了

如果没有做分层基本就没有在做运营这件事。——王慧文

用户分层是一个应用于产品和运营领域的概念。通常由运营人员协调数据分析部门和产品部门共同完成。

不同的用户行为会衍生出不同的特性;面对不同特性的用户,为了提高其更大的价值又对应了不同的针对办法,从而在业务上衍生了用户分层的概念。网上关于用户分层的方法已经多如牛毛,但在实际应用中依然有很多坑并未做详细的阐述。本文将以我的实战经验,按照用户分层的顺序, 细数几个大家可能不知道的知识点。

图片

图片

 一:数据是分层的前提  

完善的数据打点是用户分层必不可少的前提。

图片

在分层的最初,最忌讳的就是经验主义者凭借自己的【感觉】对用户进行切割。

很多分层项目刚展开时,相关人员会犯 【前端可见】 就是特性的错误。打个比方,有10万名用户在论坛里发了内容,于是这10万人被分层到类似「创作者」这样的类目中,对应的可能是50万人被归类到「浏览者」这样的层级中。这并不是错误的分类,但相较于分层颗粒度太大,且很难做出对应的调整。

10万人中有多少每天都在发内容?有多少曾经发过内容现在不发了?有多少人在一天内发布的数量远超于均值?细数下去可以有无数的纬度等待挖掘,而挖掘的前提一定是前端的打点足够精细。

图片

二:分群必不可少 

分层不等于分群

用户分层是根据不同的用户行为对用户进行层级的划分;

用户分群大多是根据不同的用户属性进行群体的划分。

图片

打个比方,男生女生、有娃无娃、老师医生这些就是用户群体的划分,而如果是 说你本次消费了8000元,是当日消费者贡献金额的前10%,这就是一个层级的划分。简单来说 ,分层和分群是动词和名词的区别。

一个用户可以同时处在多个分群中,但在一个环境中他仅可能在一个层级里。我可能是男生,同时我也可以是医生、我也可以是个有娃的宝爸,但我当前在社会上的地位尽可能是中产,不可能除了中产以外又同时是个高净值人士。

分层前尽可能先分群

很多分层模型搭建以后,会发现一个不好解释的问题:当对一个低层级的用户采取对应的运营策略后,并不起实质作用。

这个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因为对分群的忽视。

假设小明是重点高中学生,小红是职业院校的学生,我们用数学、物理、英语和机械修理的分数来对两个人进行分级的话,毫无疑问,小明凭借数学、物理、英语的得分将遥遥领先于小红,并处于分层的上级。那么似乎我们找到了对应的针对办法:针对小明要补习机械修理相关知识;针对小红,要补习数学、物理、英语。

补了一个月以后,在下一次的考试中我们会发现,两人的成绩没有丝毫变化。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