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k+Python开发框架的前后端交互是Web开发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其核心思路在于通过Flask框架提供的路由和视图函数处理前后端的请求与响应。以下是详细的交互思路:
-
Flask框架简介
Flask是一个用Python编写的轻量级Web应用框架,它遵循“微框架”的设计理念,即保持核心功能简单且易于扩展。Flask没有默认使用的数据库、窗体验证工具等,但可以通过扩展(Flask-extension)来增加这些功能。这使得Flask在保持灵活性的同时,也能满足复杂Web应用的需求。 -
文件结构
在Flask项目中,通常会将前端代码放置在static(静态文件,如CSS、JavaScript、图片等)和templates(HTML模板文件)目录下,而后端代码则主要写在app.py或其他Python文件中。 -
路由与视图函数
路由:Flask通过@app.route()装饰器来定义URL路由,将特定的URL绑定到视图函数上。当客户端访问该URL时,Flask会调用对应的视图函数来处理请求。
视图函数:视图函数是处理请求和返回响应的函数。在Flask中,视图函数通常返回渲染后的HTML模板、JSON数据或重定向等。 -
前端请求
前端页面(HTML、JavaScript等)通过发送HTTP请求(如GET、POST等)与后端进行交互。这些请求可以通过浏览器自带的AJAX功能、Fetch API、jQuery的$.ajax方法、或第三方库(如Axios)来发送。 -
后端处理
接收请求:Flask的视图函数通过请求对象(flask.req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