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单芯片毫米波雷达代码走读(二十)—— 多普勒维CA-CFAR检测之数据分析

本文详细介绍了TI单芯片毫米波雷达在进行多普勒维CA-CFAR检测时的数据分析过程。通过数学公式解析门限因子的计算,并通过实际数据展示了动目标和静止目标的检测效果。文章讨论了虚警率计算,以及CFAR处理后对静止目标和动目标的检测能力。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上一篇文章,我们提到了一个计算公式,记为公式1:

换算出的门限因子Tcli也就是代码“[noise sum /(2^(const2))] +const1”中的const1,

我们在上位机中设置的门限因子默认是15dB,也就是公式1中的T的取值

我们先解释一下门限因子为什么要这样换算。

之前的文章有写到求模值的时候,对2取了对数,还进行了放大:

round(log2(abs(x[i]))*2^8)

公式1中的256就是这个放大倍数2^8;

公式1中还写了虚拟天线数量,其实就是2发4收,1次发射会产生8通道回波,所以numVirtualAntennas是8,

在进CFAR之前是将8个通道的数据进行了叠加的所以门限因子也要乘8;

公式1中为什么除以6,这个解释起来比较麻烦些:

我们假设原始的门限因子(未取对数)记为T0,那么

公式1中的T的计算公式为

T=20*log10(T0)=15dB

T0=10^(T/20);

再将T0换算为

CFAR(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是一种常用于雷达信号处理中的检测算法,目的是在不同噪声水平下保持恒定的虚警率。二CFARCFAR检测中的一种,它考虑了距离和角度两个度上的信息。这种算法通常用在目标检测中,特别是对于空间噪声变化和杂波环境的检测。 二CFAR的工作原理是,首先通过滑动窗口的方式在整个检测区域中移动一个大小确定的参考单元格(也称为训练窗口),在参考单元格中估计杂波功率的平均水平,然后根据这个估计值来设置一个阈值,以此来判断检测单元格是否包含目标信号。 二CFAR在实现时,需要确定以下几个关键参数: 1. 训练窗口的大小:决定用来估计杂波水平的区域大小。 2. 检测窗口的大小:检测窗口紧邻参考单元格,用来检测是否有目标存在。 3. 阈值因子(CFAR因子):用来调整阈值的大小,从而影响检测的灵敏度和虚警率。 在MATLAB中实现二CFAR检测,通常会涉及到以下步骤: 1. 初始化参数,包括窗口大小和CFAR因子。 2. 遍历雷达回波矩阵,对每个检测单元格,确定其周围的训练窗口和检测窗口。 3. 计算训练窗口内的杂波功率平均值,并基于此计算检测阈值。 4. 判断检测单元格的信号强度是否超过阈值,如果超过则认为检测到目标。 5.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遍历完整个矩阵。 二CFAR算法能够有效地处理杂波环境下的目标检测问题,提高雷达系统的目标检测性能。
评论 1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lightninghenry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