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剩余电流
1、剩余电流原理
2、RCD分类
3、分断时间
4、额定剩余动作电流的标准值
二、剩余电流与零序电流的区别
1、概述
2、零序电流保护
3、剩余电流保护
4、总结
5、互感器接法
1)剩余电流互感器接法 2)零序电流互感器接法
三、智能型漏电断路器电路设计
一、剩余电流
1、剩余电流原理
剩余电流电路原理见:接地/漏电(原理图)/接零/零线保护之2、漏电保护。
2、RCD分类
1)剩余动作保护器按照动作方式,可以分为电磁式和电子式。电磁式不需要外部辅助电路,而电子式则需要。
2)按照 RCD 含有直流分量时,动作特性分别 AC 型、A 型和 B 型三种。其中,
AC 型: 对交流剩余动作电流能正确动作。家用漏电保护器使用 AC 型漏电保护器即可,只要检测剩余正弦交流电流即可。
A 型:对交流剩余电流、脉动的直流剩余电流叠加 6mA 的平滑直流电流能正确动作;对于脉动的直流可以参考下面的示意图。
B 型:对交流、脉动的直流和平滑的直流均能正确的动作。
3)根据是否带有延时性,可以分别无延时和有延时(F型);这个功能类似断路器中是否可以调节整定动作时间。
3、分断时间
最大分断时间小于 0.3 秒,部分厂家承诺可以做到 0.06 秒。
4、额定剩余动作电流的标准值
①额定剩余动作电流的标准值为 6、10、30、100、300、500mA,额定剩余不动作电流是额定剩余动作电流的标准值的 0.5 倍。
②一般终端场所选用 RCD 的额定剩余动作电流 ≤ 30mA;电流较大时,若 >63A 的插座,可考虑采用 100mA。
③为减少接地故障引起的电气火灾危险而装设的剩余电流监测或保护电器,其动作电流小于等于 300mA。
二、剩余电流与零序电流的区别
1、概述
为了防止人身间接触电以及配电线路由于各种原因而遭损坏,引起火灾等事故,保证设备和线路的热稳定性,我国现行的电气设计、施工等有关规范都提出了在低压配电线路中需设置接地故障保护。
在国家标准 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第4.4.10条明确指出了采用接地故障保护的两种方法:零序电流保护与剩余电流保护(亦称漏电电流保护)。这两种电流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相同,但使用范围、安装等要求却有所不同。
2、零序电流保护
具体应用可在三相线路上各装一个电流互感器(CT),或让三相导线一起穿过零序 CT,也可在中性线 N 上安装一个零序 CT,利用这些 CT 来检测三相的电流矢量和,即零序电流 I0,IA+IB+IC = I0。
当线路上所接的三相负荷完全平衡时(无接地故障,且不考虑线路、电气设备的泄漏电流),I0 = 0。当线路上所接的三相负荷不平衡,则 I0 = IN,此时的零序电流为不平衡电流IN。
当某一相发生接地故障时,必然产生一个单相接地故障电流Id,此时检测到的零序电流 I0 = IN+Id,它是三相不平衡电流与单相接地电流的矢量和。
3、剩余电流保护
具体做法是在被测的三相导线路上与中性 N 上各装一个 CT,或让三相导线与N线一起穿过1个零序 CT,得到三相导线与中性线N的电流矢量和 I+IB+IC+IN。
当没有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无论三相负荷平衡与否,则此矢量和为零(严格讲为线路与设备的正常泄漏电流)。
当发生某一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中会通过保护线 PE 及与地相关联的金属构件,即 IA+IB+IC+IN ≠ 0,此时数值为接地故障电流Id加正常泄漏电流。
4、总结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零序电流保护和剩余电流保护两者的基本原理都是基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流入电路中任一节点的复电流代数和等于零,即ΣI = 0,并且都用零序 CT 作为取样元件。
在线路与电器设备正常情况下,各相电流的矢量和等于零(对零序电流保护假定不考虑不平衡电流),因此,零序 CT 的二次侧绕组无信号输出(零序电流保护时躲过不平衡电流),执行元件不动作。
当发生接地故障时,各相电流的矢量和不为零,故障电流的零序 CT 的环形铁芯中产生磁通,零序 CT 的二次侧感应电压使执行元件动作,带动脱扣装置,切换供电网络,达到接地故障保护之目的。
5、互感器接法
1)剩余电流互感器接法
以三相四线制为例,如下图所示,这是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三相四线制电路接线图。
图2.5.1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三相四线接法
正常时 I1+I2+I3+IN = 0(矢量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不动作。
当设备发生漏电或人身触电时 I1+I2+I3+IN ≠ 0(矢量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就会动作,从而切断电源。
类似,单相电路接什么线和三相三线制电路接线接法也是一样,注意 PEN 线不能穿过剩余电流互感器。PEN 线兼有保护接地线(PE线)和接中性点功能(N线)的导体。参看:零线与地线的区分。
2)零序电流互感器接法
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作用是检查零序电流是否过流。如果低压配电系统中发生单相或两相接地故障,故障电流会通过 PE 线或工作接地回到电源变压器。
为了测出这部分接地故障电流,PE线或工作接地引线上必须先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随后接至变压器。如果变压中性点直接接地,那么接地故障电流就会直接通过工作接地回到电源变压器,而不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零序电流互感器就无法测出是否过流。
如下图是零序电流互感器错误接法,若按此接法,只有相线碰地时,零序电流互感器才动作;若相线碰 PE 线,故障电流就从 PE 线回到变压器,并不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铁心,因此二次侧中不会感应出电流,零序电流互感器不动作,就失去了安装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作用。
①零序电流互感器的正确接法如图1(a)所示。在这种接法下,当相线碰地或碰 PE 线,零序电流互感器都能动作;当三相电流不平衡超过允许值时,不平衡电流将通过 N 线使零序电流互感器真正起到过电流保护的作用。
②如果需要零序电流互感器在漏电超过允许值时动作,而在三相不平衡时不动作,可按图1(b)接法接零序电流互感器。三相不平衡时,不平衡电流在 N 线流过,但不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故零序电流互感器不会动作。
③对 TN-C 系统,零序电流互感器的接法见图1(c)。不管相线碰地,还是碰 PEN 线,只要漏电电流或三相不平衡电流超过允许值,零序电流互感器就动作。
三、智能型漏电断路器电路设计
1、系统基本功能
智能型漏电断路器集剩余电流、短路、过载、过压和欠压(缺相)、相序错误等电气故障的监测、分析、报警及控制于一体,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①剩余电流检测和保护功能。当检测到发生漏电时,即剩余电流 IL ≠ 0。该信号经过 MCU 采样运算后进行快速判断,当剩余电流达到整定动作值时,驱动晶闸管,接通电磁脱扣器电源,电磁脱扣器吸合,使断路器跳闸,从而达到漏电保护的功能。
②保护动作电流、分断时间可调:用作台区总保护时,剩余电流动作值可设置为 300~1000mA,分断时间可设置为 0.6S;而作为二级保护时,动作电流可设置为 200mA 档,分断时间可设为 0.3S。这样的设置可以避免因越级跳闸而引起的大面积停电现象的发生。
③可智能识别突变剩余电流和缓变剩余电流,从而鉴别设备漏电和活体触电。缓变与突变漏电分开鉴别适合我国农村低压电网特点,得到广泛应用,是农村安全用电的一项有效的技术措施。
④过电流长延时、过电流短延时和短路瞬时保护三段保护功能,组成所需的智能漏电断路器保护特性。智能设定漏电电流、过电流长延时、过电流短延时和过电流瞬时的整定值及预警值。
⑤显示并储存故障发生点的线路地址、故障类型、故障发生时间和漏电电流、三相电流值。可记录多达 200 条历史故障,长期储存,直到用户主动删除。
⑥采用 RS485 总线通讯技术,可以利用总线与主机构成主从式监控系统,实现用户连网。一台电脑可对 1~250 台智能断路器在线远程监控,随时检查各用户安全用电情况,随时接通或分断各用户供电线路,并可对断路器的各种参数进行远程设置。
2、整体硬件设计
图4.2.1 整体框图
1)剩余电流检测电路
剩余电流检测电路是一个零序电流互感器。被保护的相线、中性线穿过环形铁心,构成了互感器的一次线圈,缠绕在环形铁芯上的绕组构成了互感器的二次线圈。
若没有漏电发生,这时流过相线、中性线的电流向量和等于零,因此在二次线圈上也不能产生相应的感应电动势。
如果发生了漏电,相线、中性线的电流向量和不等于零,就使二次线圈上产生感应电动势,这个信号就会被送到中间环节进一步的处理。
交流信号经过绝对值放大电路处理后,得到全波整流,处理后的信号送入到 MCU 中。MCU 每个周期采样 36 个点,根据下式可以计算出剩余电流的有效值,其中 X 为采样值。即均方根算法,详情移步:有效值/峰-峰值/幅值/瞬时值。
2)三相电压电流及相序检测
①电流检测由二三相交流互感器、运算放大器和整流滤波电路组成。其中三相交流互感器把电流转换为电压信号,经运算放大器构成的电路调理后整流滤波输入到 MCU 的 A/D 转换器。
②电压检测方法采用电压互感器或者线性光隔器,采用电压互感器进行电压检测的缺点是互感器体积偏大。
③电源相序检测采用峰值检测法,A、B、C 三相电压的相位相差 120°。检测的方法是当检测到 A 相的最大值时开始计时,当检测到B相的最大值时停止计时,A、B 两相峰值之间的时间间隔就可以得到,设为 △t。根据△t可以求出 A、B 两相的相位差 φ,其计算公式为:
若计算出来的相位差 110° ≤ φ ≤ 130°,可认为相序正常;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则判定为相序错误。
难走的路,往往能把我们带向更远的地方。觉得不错,动动发财的小手点个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