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空间是最基本的物理量。科技问题在本质上是物质(能量)与时间、空间的问题。测量是科学的基础。”
尸子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宇宙是时间、空间、质量和能量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老子认为宇宙起源于无,现代主流科学家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点的大爆炸。”
“时间、空间以及时空中的质量和能量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整个世界。质量和能量不能离开时间、空间而独立存在,时间和空间也只能通过物质和能量来感知。”
“墨子对于光的感知,尽管他的理论没有纳入西方的科学体系,但他称得上是东方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墨子关于光学的研究比我们所认知的希腊要早。”
对于观者而言,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对于宇宙而言,时间和空间并不具有客观性,客观存在的只是时空。在宇宙中,时空物质浑然一体,说时空弯曲,倒不如说时空不均匀。时空度规是人为定义的,时空计量是有先决条件的。现代的时间和长度单位都是以光为参考的。时间和空间可以转换。
“物质产生引力,引力产生实物;能量产生斥力,斥力产生虚空;质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引力与斥力在宇宙中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平衡是万物存在的基础。这一矛盾统一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必然结果,与中国的阴阳学说相符合。”
“中国古人认为,世间万物,莫非阴阳。无论时间空间,还是物质能量,都符合这种阴阳世界观。”
“我泱泱华夏文明从远古走来,光耀五洲。但在19世纪中叶之后的一百多年中,由于鸦片战争,华夏文明逐渐变得有些无精打采。西方列强不仅毁掉了一个强大的东方帝国,更重要的是打掉了中华民族的自信。百余年中一股股否定中国文化、全面西化的运动思潮在我中华大地上频频涌现,直到今天,中医不科学、周易是迷信之类的陈词滥调还沉淀在许多国人的脑海之中。”
“从科学理念上看,我们对生命、对宇宙的认识并未取得本质上的突破,对于万有引力、磁力和光这些基本东西仍然说不清道不明,而许多物理学理论却从以观测和实验为基础走向了纯数学抽象,与欧几里得几何的逻辑体系相差甚远,玄之又玄,几乎是不食人间烟火,自娱自乐。为了解释一些新的宇宙观测现象,科学家不得不引入暗物质、暗能量和高维度空间这些与普通常识相悖、令常人难以想象的东西。但是,从哲学观念上看,大爆炸宇宙学并没有比老子的宇宙观高明多少。”
“我们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更不能闭关自守。在传承东方文明的同时,我们必须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理念,吸取西方文化之精华,做到中西兼蓄,取长补短。”
图1 欧几里得(a)、 牛顿(b) 爱因斯坦(c)
第1章 绪论 1
1.1 宇宙及其感知 1
1.2 时空测量与真理的相对性 3
1.3 关于“光”和“电磁波” 5
1.4 关于“时间”和“空间” 8
1.5 关于“引力”和“斥力” 11
1.6 关于“质量”和“能量” 13
1.7 关于“惯性”和“万有引力” 15
1.8 关于“自由运动”和“受迫运动” 16
1.9 关于“直线”与“短程线” 18
1.10 关于“时空度规” 20
1.11 时空度量的基本约定 23
第2章 欧氏空间与伽利略变换 28
2.1 欧氏空间的标量与矢量 28
2.1.1 标量和矢量的概念 28
2.1.2 矢量运算法则 28
2.2 矢量并积与张量运算 31
2.2.1 矢量并积与张量 31
2.2.2 张量运算 32
2.3 仿射坐标及其变换 34
2.3.1 空间参考架与仿射坐标 34
2.3.2 仿射变换 34
2.4 逆变坐标与协变坐标 35
2.4.1 对偶基底矢量 35
2.4.2 逆变坐标与协变坐标 36
2.5 度规系数与度规张量 36
2.5.1 坐标系与度规系数 36
2.5.2 度规张量 37
2.5.3 度规张量的基本特性 37
2.6 参考架下的张量运算 39
2.6.1 张量的坐标表达 39
2.6.2 矢量运算 39
2.6.3 张量运算 40
2.7 伽利略变换 41
2.7.1 笛卡儿坐标 41
2.7.2 坐标旋转变换 42
2.8 曲线坐标与仿射联络 44
2.8.1 曲线坐标与基底矢量 44
2.8.2 曲线坐标系中的度规张量 45
2.8.3 仿射联络 45
2.9 张量微分与仿射联络表达 46
2.9.1 张量微分 46
2.9.2 仿射联络的表达 47
2.10 度规行列式与不变体积元 48
2.10.1 度规行列式及其坐标变换 48
2.10.2 度规行列式的坐标微分 49
2.10.3 不变体积元 49
2.11 梯度、散度和旋度 50
2.11.1 梯度与张量扩张 50
2.11.2 方向导数 51
2.11.3 张量的散度和旋度 52
2.11.4 拉普拉斯算子 53
2.12 伽利略相对性与科里奥利定理 53
2.12.1 牛顿力学与弱等效原理 53
2.12.2 惯性参考系与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55
2.12.3 非惯性参考系与科里奥利定理 56
第3章 闵可夫斯基空间与洛伦兹变换 58
3.1 闵可夫斯基空间 58
3.1.1 闵可夫斯基时空假说 58
3.1.2 闵可夫斯基空间的时空线元 58
3.1.3 时空光锥 59
3.2 闵可夫斯基空间张量运算 60
3.2.1 张量运算法则 60
3.2.2 闵可夫斯基空间度规张量 60
3.3 洛伦兹变换 62
3.3.1 闵可夫斯基时空间隔 62
3.3.2 洛伦兹变换 63
3.4 狭义相对论效应 65
3.4.1 时钟变慢效应 65
3.4.2 尺长缩短效应 66
3.5 闵可夫斯基空间中的运动方程 67
3.5.1 时空位移矢量 67
3.5.2 四维速度矢量 67
3.5.3 四维加速度矢量 69
3.5.4 角速度矢量 69
3.6 能量-动量张量 70
3.6.1 粒子的质量与动量 70
3.6.2 粒子的能量-动量张量 72
3.7 闵可夫斯基空间短程线 73
3.7.1 类空间隔与类空短程线 73
3.7.2 类光间隔与类光短程线 73
3.7.3 类时间隔与类时短程线 74
3.7.4 双生子佯谬 75
3.8 光行差与多普勒效应 75
3.8.1 四维波矢量 75
3.8.2 光行差与多普勒效应 76
3.8.3 多普勒效应的进一步讨论 77
3.9 洛伦兹力的相对论表达 78
3.9.1 经典麦克斯韦方程 78
3.9.2 闵可夫斯基空间中的麦克斯韦方程 79
第4章 黎曼-爱因斯坦空间与参考系 80
4.1 相对论时空度量 80
4.1.1 时空引力场 80
4.1.2 黎曼-爱因斯坦空间及其度量 80
4.2 大尺度时空参考系 82
4.2.1 时空参考系 82
4.2.2 时空间隔与短程线 83
4.3 度规张量及其特性 83
4.3.1 时空度规张量 83
4.3.2 度规张量的特性 84
4.3.3 张量运算 85
4.4 仿射联络与不变体积元 86
4.4.1 仿射联络矢量 86
4.4.2 不变体积元 87
4.5 张量微分 88
4.5.1 矢量张量微分 88
4.5.2 度规张量的微分 89
4.5.3 哈密顿算子与张量梯度 90
4.5.4 张量的散度、旋度与拉普拉斯算子 90
4.6 平行移动与测地线方程 91
4.6.1 莱维-齐维塔平移 91
4.6.2 测地线方程 92
4.6.3 三维时变测地线方程 93
4.7 黎曼曲率张量 93
4.7.1 黎曼张量的定义 93
4.7.2 黎曼张量的特性 94
4.7.3 黎曼张量的几何意义 95
4.8 里奇张量与比安基恒等式 97
4.8.1 里奇张量 97
4.8.2 比安基恒等式 98
第5章 爱因斯坦场方程及其解 100
5.1 能量-动量张量 100
5.1.1 能量-动量张量 100
5.1.2 能量-动量守恒定律 101
5.2 爱因斯坦场方程 101
5.2.1 爱因斯坦场方程表达 101
5.2.2 牛顿极限与场方程标量常数确定 102
5.2.3 宇宙常数及其物理含义 104
5.2.4 坐标条件 105
5.3 球对称引力场与史瓦西度规 106
5.3.1 球对称引力场的度规形式 106
5.3.2 球对称引力场的仿射联络与里奇张量 108
5.3.3 球对称引力场方程的解 108
5.3.4 史瓦西各向同性度规 109
5.3.5 史瓦西度规的测量学意义 110
5.4 旋转轴对称引力场与克尔度规 112
5.4.1 克尔度规表达 112
5.4.2 克尔度规的测量学意义 113
5.5 仿射联络表达式 114
5.5.1 史瓦西标准坐标仿射联络 114
5.5.2 史瓦西各向同性坐标仿射联络 115
5.5.3 克尔各向同性坐标仿射联络 116
第6章 测量中的相对论效应 117
6.1 相对论效应的概念 117
6.1.1 观测量与坐标量 117
6.1.2 观测模型与相对论效应 118
6.2 天体测量中的观测量 118
6.2.1 观测方向和观测频率 118
6.2.2 距离测量和引力时延 119
6.2.3 坐标方向与视差 120
6.2.4 光线引力偏折 120
6.2.5 本征频率与引力红移 121
6.3 史瓦西场运动方程 122
6.3.1 史瓦西场三维时变测地线方程 122
6.3.2 光子运动方程 123
6.4 史瓦西场的光线引力偏折 124
6.4.1 史瓦西场光线引力偏折 124
6.4.2 太阳光线引力偏折观测 125
6.5 引力时延与雷达回波延迟 127
6.5.1 史瓦西场引力时延 127
6.5.2 水星雷达回波延迟 128
6.6 行星近日点进动 128
6.6.1 粒子运动方程 128
6.6.2 行星近日点进动 131
6.7 测地岁差与时空拖曳效应 132
6.7.1 托马斯进动 132
6.7.2 测地岁差 133
6.7.3 Lense-Thirring效应 135
6.8 原子钟计时与引力红移 135
6.8.1 原子钟计时技术 135
6.8.2 原子钟引力红移效应 136
6.8.3 时钟变慢效应的再讨论 137
第7章 后牛顿时空度规 139
7.1 坐标规范 139
7.1.1 坐标任意性 139
7.1.2 谐和坐标规范 139
7.1.3 标准后牛顿规范 140
7.1.4 谐和规范与标准 PN 规范的坐标关系 140
7.2 各向同性坐标 141
7.2.1 关于“优越”坐标 141
7.2.2 空间各向同性坐标 141
7.3 场方程的后牛顿近似 142
7.3.1 后牛顿时空度规形式 142
7.3.2 里奇张量的后牛顿表达 143
7.3.3 后牛顿场方程及其解 145
7.4 时空度规的 DSX 表达 146
7.4.1 1PN度规形式的指数化表达 146
7.4.2 DSX场方程的意义 148
7.4.3 DSX三维测地线方程 148
7.5 引力位势的展开式 149
7.5.1 DSX度规的位势函数 149
7.5.2 静态引力场的多极矩展开 150
7.5.3 BD多极矩 152
第8章 后牛顿时空参考系 154
8.1 惯性系与相对性原理 154
8.1.1 相对性原理 154
8.1.2 马赫原理 154
8.1.3 等效原理与洛伦兹参考架 155
8.2 局域惯性系 156
8.2.1 局域惯性条件 156
8.2.2 坐标变换关系 157
8.3 局域惯性系的时空度规与测地线方程 160
8.3.1 局域惯性系的时空度规 160
8.3.2 仿射联络与三维测地线方程 162
8.4 DSX星心局域惯性系 163
8.4.1 N体系统时空参考系 163
8.4.2 DSX星心局域惯性系 164
8.5 N体系统时空度规 167
8.5.1 系统质心准惯性系时空度规 167
8.5.2 星心局域惯性系时空度规 168
8.6 星心星固坐标系及其度规 170
8.6.1 星心星固坐标系 170
8.6.2 星心星固坐标系时空度规 171
8.7 EIH平移运动方程 171
8.7.1 质点体系的时空度规 171
8.7.2 EIH平移运动方程 172
第9章 天文参考系 174
9.1 太阳系质心天球参考系 174
9.1.1 参考系与参考架 174
9.1.2 质心天球参考系时空度规 175
9.1.3 国际天球参考架 175
9.2 地心天球参考系 176
9.2.1 地心天球参考系时空度规 176
9.2.2 地心天球参考系与太阳系质心天球参考系之间的坐标转换 177
9.3 国际地球参考系 179
9.3.1 定义和实现 179
9.3.2 国际地球参考系与地心天球参考系的转换 180
9.3.3 地球坐标系时空度规 183
第10章 时间系统 184
10.1 时间的概念 184
10.1.1 时间的本质 184
10.1.2 时间的度量 185
10.1.3 时间频率技术 186
10.1.4 时间基准与授时服务 186
10.2 真太阳时与平太阳时 188
10.2.1 真太阳时 188
10.2.2 平太阳时 188
10.2.3 计时仪器 190
10.3 历书时与原子时 192
10.3.1 历书时 192
10.3.2 原子时“秒” 192
10.3.3 国际原子时 193
10.3.4 协调世界时 195
10.4 质心力学时与地球时 196
10.4.1 相对论时标的定义 196
10.4.2 相对论时标之间的转换 197
附表 IERS数字标准 (2010) 199
参考文献 200
后记 206
古人云“为之度,以一天下之长短;为之量,以齐天下之多寡;为之权衡,以信天下之轻重”。
“就地球的形状而言,说它是球形是对的,说它是椭球是对的。无论“球”还是“椭球”都是地球形状的一种近似。说水平面是平面是对的,但说海平面是平面在大尺度上就不正确。看你讨论的是什么问题,看其产生的误差是否是可以容忍的。在某一精确程度上来说是对的,而在更高的精确程度上可能就被认为是错的。在小尺度空间中是对的东西,在大尺度空间中可能就不正确。”
“任何“正确性”都是有先决条件的。不论是理论模型的正确性,还是观测结果的正确性,都只能根据一定的精确程度来进行判定。在给定的时空范围内,如果误差是可以容忍的,那么就可以说它是正确的,否则,则认为是不正确的,或者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