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的烦恼》纪录片笔记



他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孩提时代,托尔斯泰的兄弟们还自称蚂蚁兄弟。
托尔斯泰当时5岁,尼古拉11岁。
尼古拉声称他知道一个秘密,能够让所有人幸福,
这个玄妙的秘密写在一根绿色的木棒上,而那根小绿棒,
被埋在峡谷边缘道旁的森林里,谁要能找到小绿棒,就能够让全部人幸福。
那就好像是黄金时代,人人都是蚂蚁兄弟,
他们的生活中没有战争,没有疾病,
活在和平,基督的爱与友谊之中。
然而,尼古拉死了,能够让所有人幸福的秘密也随之而去。
然而对托尔斯泰来说,那个即天真的孩子气的而又终将实现的传说,成为了一种深邃的哲学象征。
 
 
十几岁的托尔斯泰,在喀山大学读书,显然他是差等生,恶劣不堪,被关禁闭,在漆黑的禁闭室里,他会从鞋子里变出一根蜡烛,然后一整个晚上模仿学校的教授。
可以看到托尔斯泰终身对权威的蔑视。
他挂了两科,没拿到学位。
事实上他从未后悔过,还在诸多场合颇为自得地提起:
我高兴的是,在我余生之中我从未再次与任何的正统教育机构有瓜葛,从而收益于此。
 
他日记中,不停记录自己不执行的计划,种种恶劣的行为以及悔恨的泪水。
他好像乐于自我惩罚。
 
在克里米亚赌博,几乎输掉波利亚纳庄园。
置之死地而后生。
在俄国,“妥协”不是个褒义词。
俄国从来就倾向极端。
他们的总体特点是偏离常规,寻求极端的体验,并在伟大的俄罗斯文学中将之一一表现。
 
克里米亚战争后,托尔斯泰前往圣彼得堡。立志写作。
差不多一个月,托尔斯泰在屠格涅夫的沙发上安营扎寨。
他昼伏夜出,晚上花天酒地,白天呼呼大睡。
屠格涅夫写信给一个朋友说:
“你无法想象他是一个多么高贵卓越的人,尽管我给他起了个穴居者的绰号,
因为他那粗野的热情,以及水牛一般的固执。”
这是一段臭名昭彰的关系。
 
他做的一切都是宏大的。
写完《战争与和平》,并获得巨大成功,
在阿尔扎马斯的小旅馆,与自己必死的命运相遇,死亡的不可避免,令他浑身一颤。
“是的,死神。死神会降临。”
 
人生的转折,他开始放下一切。
 
我的哥哥尼古拉告诉大家,他知道一个秘密,当这个秘密公布于世时,
所有人都能幸福,没有病痛,没有忧愁,
没有人会对任何人心生不满,所有人相亲相爱,
他告诉我们,他把秘密写在一根绿色的小木棍上,
木棍则被他埋在了峡谷边的路旁。
这个乌托邦式的故事吸引了幼小的托尔斯泰,且在他的有生之年始终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萨马拉草原)这片乡野是美丽的,仿佛至童真中脱胎而来。 
托尔斯泰就是安娜,
他不轻易向幻想屈服,他过分卷入了实际生活之中。
如果说《战争与和平》关乎托尔斯泰是谁的话,
或许《安娜》关系到他成为了谁。
 
伸冤就在开篇,自杀摆在结尾。
构思来自一个可怜的女人,她在里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不远之处,卧轨了断,而托尔斯泰作为当地治安官,不得不到太平间查看被碾过的尸体,并且在尸检结果出来前待在那儿,这一想法在他脑中生根。
《安娜》有着很黑暗的氛围,有更多的暴力,更多的厌世,它不像《战争与和平》结尾那旭日融融的高地。
 
当基蒂和列文有了他们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列文当时的反应是:
我看着这个扭动的小婴儿,然后我想,多么脆弱啊,那些即将降临到你生命中的可怕的事情哟,
别人怎么可能拥有如此悲观的态度?
多悲观啊,它在某种意义上描述了托尔斯泰。
对这部步步相逼的作品爱恨交织。
《安娜》是所谓泪旅上一个偏远的中途停车点。
《战争与和平》是巨著,而《安娜》更亲切,因为它贴近生活。
托尔斯泰身陷在一场中年危机中,小说结束,我将往何处去?
 
 
《安娜》截稿时,托尔斯泰50岁,并且愈发为自己存在的意义感到困扰。
小说完成后,托尔斯泰到奥普京修道院朝圣,渴望找出生命的意义。
生命无意义,他不喜欢这样的说法。
托尔斯泰是非常复杂,悲剧性的人,他一辈子都无法安顿自己的心灵,永远在拷问内心。
他青少年时期曾荒淫无度,他的灵魂饱受煎熬,他探寻着各种答案,向往一种更加属灵的生活,因此教士们觉得他不正常,很讨厌,是一个心灵荒芜,日渐调萎的人。你可以说,这是一个唇上凝结了血块的男人。
这次奥普京朝圣,标志着托尔斯泰深刻的宗教之旅的开端。
 
托尔斯泰老年时写到:用一种艺术的笔调写作简直是一种羞耻。
他为自己的作品感到羞愧。
当人们向他问起《安娜》,他假装记不起。
 
1880年初,托尔斯泰把他的精力悉数用于一系列对灵魂,宗教和哲学的求索,他对俄罗斯的东正教种种教条冷眼相向。
 
他决定自行翻译福音书,事实上他把四本福音书合而为一,那就是他独有的托尔斯泰福音书,他舍弃了书中所有不符合他观念的一切,而那占了福音书的大多数,比如说,所有的神迹,所有含糊不清,玄奥的东西都被弃绝,唯一被全部保留下来的东西,是耶稣的语录。
他认为这样就可以了,事实上,他的宗教哲学可以浓缩为登山宝训。
 
托尔斯泰下定决心要按照福音书生活,他在田间劳作,像农民那样穿着,甚至学会了自制靴子,更惊人的是,他打算给他们土地,然而,他的善举却引发了农民的猜疑,还惹恼了他的妻子。
 
他把所有非必需的东西,钢琴,家具,马车,或卖掉或送人,
他这样做的唯一目的就是寻求幸福。
这种幸福,在于知足常乐,善待他人。
托尔斯泰越是沉迷于宗教和道德之中,追寻美的生活,他就越发觉自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这不是个快乐的故事,他一点点退缩到自己的内心世界,直到退到,自以为是。
不切实际的期许,以及失望的孤岛。这是一个非常悲伤的故事。
你知道他不对劲在哪儿吗?
他无法爱上任何人,这就是托尔斯泰的大悲剧。
从他的全部作品中,他得出的最终结论就是:人类的唯一出路,就是爱。
我们必须相亲相爱,这最终将解决我们一切问题。
然而,在整个俄罗斯文化中,再没有人比托尔斯泰更不具备爱的能力了。
 
1883年,弗拉基米尔.契尔特科夫,
一个英俊富有的骑兵军官,
人们谣传他是沙皇的弟弟,一个私生子,
在改信福音派基督教以后,
他放弃了自己的军事仕途和社会地位,
成为托尔斯泰最亲密的朋友,
直到托尔斯泰去世,他们27年里书信来往近千余封。
 
1897年,托尔斯泰和契尔特科夫,参与一个名为分裂派(或称弃绝仪式派)的和平主义团体发起的活动中。
这一次备受瞩目的危险活动,致使契尔特科夫10年流放在外,而托尔斯泰,则变成了国家公敌。
 
这一运动同时促使托尔斯泰开始了他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复活》的写作。
“《复活》是一部需要被复活的小说,它一直鄙陋没世,险遭遗忘,我推荐所有人阅读它,这实在是一部相当有力的小说,从艺术角度来看它的开端很不怎么样,因为托尔斯泰的写作动机并不正确,他是出于特殊的目的写这个故事的。”
托尔斯泰写《复活》是为了要给分裂派筹一大笔款项。
他们因为拒绝为沙皇军队作战,而面临着被监禁、判刑的危险。
托尔斯泰出资助他们逃往加拿大。
 
分裂派究竟代表了什么,托尔斯泰为什么对他们情有独钟?
分裂派的成员,重新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村中,离托尔斯泰庄园不远的一名教师回答:
“其一,他们即便是在战争中,也不会杀人,他们觉得每个人都是永生上帝栖居的殿堂,上帝活在每个人的心中。其二,上帝不仅居住在教堂那方寸之地,而且正因为人体才是安顿上帝之灵的首要教堂,所以才会出现敬虔的人。”
 
他们视托尔斯泰为恩人,半神,
他们从托尔斯泰那里学到:
你在人生中的任何时刻都可以对生命的真谛有全新的认知,并且改变你的生活方式。
 
《复活》的终极要义就是灵魂的进化。
这本书是对刑事司法制度以及政府的愤然一击,而对东正教的抨击则最为尖锐。
托尔斯泰呈现于文本中的,是他对一切形式的组织与政府的反对。
他对东正教会的百般嘲讽,最终引火上身。
 
1901年2月,安东尼大主教,圣彼得堡的最高神职人员,登上祭坛宣布:
“托尔斯泰伯爵,受其高傲的智能之蛊惑,将我主赐予他的文学能力与才能,
用于散步反基督反教会的学说,在世人头脑与心灵之中破坏他们的民族信仰。”
托尔斯泰被逐出教会。
当天,他在莫斯科中心,卢比扬卡广场散步,大批抗议者涌入广场,显然,人群中有人认出了托尔斯泰,整个广场欢呼雀跃,高呼:“列夫.尼古拉维奇万岁!”
最后局势过于热烈,骑警不得不把托尔斯泰从拥挤的人群中解救出来。
 
他希望政府解体。
他不想再有任何私人的财产。
作为一个无以复加的自恋者,他深信自己知道真理。
 
契尔特科夫,是索菲娅眼中的魔鬼。
是邪恶的天才。
 
最后这是一个李尔王式的时刻,托尔斯泰的这次逃离,是一出真实版的莎士比亚戏剧,在那个寒冷的十月之夜他自行离开,丢了帽子,被绊倒,摔了一跤,还得穿过一个峡谷,这些都是惊人的细节,而这时,他是真的病倒了。
往高里说,这是一位艺术家试着完结一个伟大的人生。
 
他乘上一列火车,接着开始给整个车厢上课,大谈和平主义和非暴力。
没人知道托尔斯泰往哪里去。
或许,事实是:他自己也没有计划。
 
在这里,阿斯塔波沃,一个无名之地的偏远小站,
托尔斯泰被扶上站台,进入站长的家中,敬畏不已的站长先借给一间房子,
后来干脆借给他整栋房子。
 
索菲娅请求每一个进入房子的人,告诉托尔斯泰她在那里,
她最大的恐惧,便是他会在她不在场的时候逝去,这样他们就没法道别。
11月7日凌晨6点,托尔斯泰逝世。
 
当五千名哀悼者来到墓前时,那儿没有悼念仪式,没有神父,没有十字架,
在民众的大声呵斥中,他们所有人都跪下了,包括武装警察。
 
托尔斯泰选择的长眠之地,并非他的家人下葬的墓园,
而是峡谷边上的小路旁,
在这个他哥哥告诉他埋藏着绿色小木棒的地方,
小木棒上写着能让所有人幸福的秘密。
我不知道,托尔斯泰究竟有没有机会一睹小木条上的秘密,
我想是没有,至少不是为他自己,这位伟大的俄罗斯作家,似乎永远都与世界格格不入,总是陷入是非,又不停地惹是生非。
 
既向这个最伟大的小说家喝彩,又把空想家托尔斯泰看作一个怪人,一位不切实际的艺术家,是很容易的。
然而托尔斯泰的真正烦恼,却也是我们的真实烦恼,他所宣扬的:
爱才能解决所有问题,
而暴力之能招致暴力,
谁也无法掌控他人的生活……
尽管让人不舒服,却是确确实实的真理。

附:托尔斯泰写给他的妻子的信

一八九七年六月八日,托尔斯泰写给他的妻子的信。再没有比这封信更能抒发他的热爱与苦痛的心魄了。
 
“长久以来,亲爱的索菲亚,我为了我的生活与我的信仰的不一致而痛苦。我不能迫使你改变你的生活与习惯。迄今为止,我也不能离开你,因为我想我离开之后,我将失掉我能给与你的还很年轻的孩子们的小小影响,而我将使你们大家非常难过。但我不能继续如过去十六年般的生活。有时是对你们抗争使你们不快,有时我自己陷于我所习惯的周围的诱惑与影响中间不能振作。我此刻决心要实行我已想了好久的计划:走……如印度人一般,到了六十岁的时候到森林中去隐居,如一切信教的老人一般,愿将他的残年奉献给上帝,而非奉献给玩笑,说幽默话,胡闹,打网球,我亦是,在这七十岁左右的时节,我在全个心魂的力量上愿静穆,孤独,即非完满的一致,至少亦不要有在我一生与良心之间争斗的不一致。如果我公开地走,一定会引起你们的祈求,辩论,我将退让,或者就在我应当实行我的决心的时候就没有实行。因此我请你们宽恕我,如果我的行动使你们难过。尤其是你,索菲亚,让我走罢,不要寻找我,不要恨我,不要责备我。我离开你这个事实并不证明我对你有何不慊……我知道你不能,你不能如我一样地思想与观察,故你不能改变你的生活,不能为了你所不承认的对象做何牺牲。因此,我一些也不埋怨你;相反,我满怀着爱与感激来回忆我们三十五年的冗长的共同生活,尤其是这时期的前半期,你用你天赋的母性中的勇敢与忠诚,来负起你所承认的你的使命。你对于我,对于世界,你所能给予的已经给予了。你富有母爱,尽了极大的牺牲……但在我们的生活的后半部,在这最近的十五年间,我们是分道扬镳了。我不能相信这是我的错误:我知道我改变了,可这既非为了享乐,亦非为了别人,而是为了我不得不如此之故。我不能责备你丝毫没有跟从我,我感谢你,且我将永远怀着真挚的爱想起你对于我的赐予------别了,我亲爱的索菲亚。我爱你。”
 
 
这封可怜的信,写完了,他的决断的力量已经用尽了。
他并未离开她。
对于他,写了这信似乎已经足够,似乎已经完成了他的决心。
“我死后,将此交给我的妻,索菲亚.安德烈耶夫娜。”
他的出亡计划到此为止。
这是他的力的表现吗?他不能为了他的上帝而牺牲他的温情吗?------当然,在基督教名人录中,不乏更坚决的圣者,会毫不踌躇地摒弃他们的与别人的感情……怎么办呢?他绝非这等人。他是弱者。他是人。为了这,我们才爱他。
 
(这封信,在他死后,由他们的女婿奥博连斯基亲王交给托尔斯泰夫人。)






参考:
http://www.jianshu.com/p/c297d5839cc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7436610102waj1.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7436610102wa18.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