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粮食

今天无意看到了一则新闻,讲述了一位北漂10年后,回老家开了一家书店的故事,书店的名称就是人间粮食。这是一家可以用旧书换粮食的二手书店。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现在互联网社会,感觉书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短视频成杀时间的第一利器”,这是前几天的热搜新闻。真实的反应了当前人们业余生活。

我们看一看世界读书排名情况:

中国每人年均读书4.66本,
韩国每人年均11本,
法国每人年均14
日本每人年均40本,
德国每人年均47本,
俄罗斯每人年均55本,
犹太每人年均64本。

作为拥有几千年灿烂历史的古老国度,曾经读书是我们每代人的传统,但是如今,我们正在离读书渐渐远去。我们的时间都被某些无关紧要的东西霸占了,**不是我们没时间,是懒散了罢了。**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寂寞空虚,感到火急火燎,毛毛躁躁。

我记得小时候,大概是04年左右吧,在学习寄宿上学,没有手机和电脑,平时的业余活动时间比较充裕。宿舍的小伙伴们总是跑去一个小旧的二手书店里面租书。是的,就是可以办一种租书卡,放20元押金。然后就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借走。我记得好像是1毛一本数吧,一个星期的周期。书店老板有好几本翻的不能再烂的小册子,里面密码麻麻记录了谁谁什么时候借了几本书。只要归还了就把这条记录画一条横线。这样就可以很清晰的知道有多少书借出去了。我们这些小伙伴都办了一张卡,每个人借的书都交换着看,就可以省下一笔。这个小书店太破小了,书都是非常老旧的,几乎没有什么新的书籍。但是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新鲜的。那时候最流行的书是讲UFO的,尼斯湖水怪呀,北幕大三角,北纬30°之谜啥的。

后来县城开了一家新华书店,这里面的书就不一样了,都是崭新的,而且很多还是一个序列的。而且种类还特别多,我们的目光马上转移到这个宝藏中。每个周末都是成群结队的跑去里面看书。这里的书只能买不能借,而且有好几个管理员会定时巡视,如果看到你没有买的意愿,会“请你出去“,被请的次数多了,她们也就认识了我们这帮吃白食的人,每次去过不了多久就被请出来。到后来我们也就放弃了这个宝藏。不过还是得感谢它,他让我认识了宝岛台湾有个叫李敖的人,写了特别多的书,李敖有话说序列可以摆一行书架子,可以那时候读的不深,也有很多不解。货币战争,石油战争也是我喜欢的系列,百年孤独,金银岛到鲁迅的狂人日记。再到后来,学业负担开始加重,我离这些书和书店也越来越远了,读书的习惯和爱好也慢慢消逝。虽然偶尔会心血来潮的看几本有趣的书。

其实我也不知道以前读的这些书对我有什么用。可能写作文的时候可以多一些故事,可能对待网络事件的时候多一些思考,可能看待一些鸡血鸡汤的时候多一些理性。为啥读书?自己从来就没有想过,那时候时间多,又没什么有趣的活动,而读书算是一个比较有趣的事。现在社会生活太丰富,有趣的事情太多,真的很少人能够沉下心来去认真的看一本书。从功利的角度讲,他也不会马上提高孩子的考试成绩,也不能让你从书中学会赚钱。所有现在很多家长可以花很多钱报很多培训班,学习很多的数理化的知识,做大量的题目,却不会引导他们去阅读一本科幻小说。大名鼎鼎的特斯拉CEO马斯克从小就阅读了大量的科普科幻小说,无形中激发了他对科学科技的热情。而中国的小孩子却在“争”起跑线,小学阶段就超纲学习大量的知识,然后考试取得高分,然后就被称为聪明的孩子。对科学的热爱绝对比熟练掌握奥数解题技巧更重要。其实现在所有的科学成就,都是从最基本的科学定理发展起来了,而真正的第一性科学定理并没有几条。

读书更多培养的是道而不是术,是一种思维的修炼和情感的培养,多读书和多经历是相通的,而人只有经历足够丰富,思维才会成熟,才会迸发自己的思想,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本文由博客群发一文多发等运营工具平台 OpenWrite 发布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2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runtoweb3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