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物联网业务分为物联卡、行业应用卡两类,本手册适用于物联卡业务。
本手册针对物联网支撑的业务管理员、工程、维护人员编制,提供关于物联网专网业务组网方案的指导建议,用于指导物联网专网业务开通、维护工作。
序号 |
术语 |
解释 |
|
APN |
Access Point Name-接入点名称, APN是SIM/USIM卡使用数据业务时必须配置的一个参数,它决定了SIM/USIM卡通过哪种方式来访问网络,用来标识数据的业务种类 |
|
NB-IoT |
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 |
|
ESOP |
Enterprise Service Operation Platform-集团客户业务综合运营平台 |
|
P-GW |
PDN GateWay-PDN网关,是面向PDN终结于SGi接口的网关 |
|
GGSN |
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GPRS网关支持节点 |
|
SGSN |
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 GPRS服务支持节点 |
|
BOSS |
Business Operations Support System-业务运营支撑系统 |
|
MME |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function-移动管理节点功能 |
|
HSS |
Home Subscriber Server-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 |
10 |
GRE |
Generic Routing Encapsulation-通用路由封装协议 |
11 |
L2TP |
Layer Two Protocol-第二层隧道协议 |
12 |
IPSec |
IP Security-Internet安全协议 |
13 |
VPN |
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 |
14 |
PTN |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送技术 |
15 |
PON |
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网络传送技术 |
16 |
LTE |
TD-LTE和FDD-LTE等LTE网络制式的统称 |
3.1 产品定义
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是指在传统互联网基础上,将用户延伸和扩展到了物品,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业务以2G/3G/4G/5G、NB-IoT等移动通信网络为传输载体,为政企客户提供设备到设备、设备到人、人到设备的信息传递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对生产过程监控、指挥调度、远程数据采集和测量、远程诊断等方面的行业应用信息化需求。为规范物联网业务的开通、维护、管理,合理、可靠、安全、高效地组织、有效支撑政企业务发展,提高物联网接入设备服务质量,提高维护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物联网业务由移动公司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包括业务管理、功能规划、资费管理、码号管理等。
物联卡是指基于物联网专用网络,采用物联网专属号段,通过物联网专用网元设备承载的移动通信接入业务,支持短信、数据通信、语音等通信方式,并提供自服务门户、API能力接口、专用APN、位置定位、静态IP服务等智能通道服务。基础通信服务包括无线数据通信、短信通信,部分号段支持语音。
物联网业务按照APN接入点可以分为两大类型:通用APN和专网APN。通用APN为CMMTM/CMIOT/CMNBIOT/CMIOT5GN等,主要用于用户访问互联网。专网APN为CMIOTXXX,主要用于用户访问企业内部的私有网络。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业务应用需求自主选择通用APN或是专网APN。物联网业务还可以通过DPI深度报文检测技术和黑白名单列表,为政企行业用户提供物联卡数据定向访问个性化需求,适应多种灵活多变的行业应用场景。
物联卡在通过移动公司统一分配的APN名称进行无线网络接入时,在网络侧会对SIM卡和APN进行验证鉴权,只有签约该指定APN的SIM卡才允许访问网络。利用SIM卡的唯一性,划定用户可接入指定系统的范围,并且物联卡与物联网终端支持机卡分离检测,一旦发生机卡分离,即采取停机措施,有效避免非法用户接入,保障用户数据安全。
物联网终端通信IP地址的获取方式有动态分配和静态分配两种。动态分配就是指同一张物联卡每次PDP激活联网时,核心网设备为物联卡分配的IP地址不固定。静态分配就是指物联卡和IP地址是个一一绑定的关系,即同一张物联卡每次PDP激活联网时,核心网设备为物联卡分配的IP地址都是物联卡绑定的IP地址。
3.2 产品优势
高质量的网络:中国移动率先搭建了全球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公众物联网,为物联网客户提供优质的、智能的网络服务。
一点接入全网使用:可实现一点业务受理、开通,为客户提供全网智能连接服务,满足客户全网“一站式服务”需求。
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通过VPN或者物理专线的方式在网络侧为用户提供专用的数据传输通道,满足用户的高安全性、可靠性、专用性需求。
用户自主管理:为客户提供物联网运营管理平台(OneLink平台)账号,可实现在线状态查询、开关机状态查询、故障诊断工具等服务。
漫游定位服务:提供LBS基站定位能力,满足客户在终端无流量、低功耗的业务场景下,及时快速获取物联网终端位置信息的需求。
空中写卡:在不更换物联卡的情况下,通过OTA方式实现数据动态切换,满足跨境、跨运营商客户实现“换卡不换号”的需求。
丰富码号资源:拥有13位和11位的物联网专用号段,总容量达12亿以上,满足行业客户大量的码号需求。
灵活计费方式:提供测试期、沉默期、长周期套餐、NB-IoT等套餐,满足客户生产测试、库存、运输等全业务流程需求。
工业级SIM卡:提供车规级、工业级等多类型物联卡,提供插拔式和贴片式等物联卡形态,满足客户对抗震动、抗腐蚀和耐高温等多方面的个性需求。
国际漫游:提供国际漫游功能,为客户的产品/货物在短期跨境迁移时提供连续的通信保障。
API开放能力:通过平台对接的方式向客户平台输出8大类、290多个API,满足客户使用情况查询、财务信息查询、物联卡状态查询的等业务运营管理需求。
物联网业务在传统通道服务基础上,提供通信状态管理、流量查询、通信鉴权、质量监控等增值服务,物联网核心网元设置东西南北基地,按片区承载物联网业务。物联网端到端网络由设备侧—无线网—核心网—承载网—传送网及上层隧道—用户侧及业务平台组成专业的网络服务。
物联网网络的总体网络组织架构如图所示:
图4-1物联网业务总体网络组织架构
4.1 无线网
目前移动公司为物联网业务提供四类无线网网络,分别为NB-IoT、2/3G、4G及5G。物联网终端模组必须与承载物联网业务的网络制式相匹配。
-
-
- 2/3G模式
-
2G是第二代手机通信技术规格,以数字语音传输技术为核心物联网主要使用其数据业务以及短信+部分语音业务。2G系统具有广域覆盖能力强、网络容量大、稳定性强不易受干扰、信息灵敏等特点。物联网业务使用2G模式可以满足业务的连续广域覆盖+语音的业务类需求。由于5G的更新,通信能力的不断升级换代,2G网络已陆续进行减频。
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中国移动的3G技术为TD-SCDMA,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在频谱利用率、对业务支持具有灵活性、频率灵活性及成本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现今已不再对TD-SCDMA网络进行新建及维护,物联网业务不建议选择此网络模式。
4.1.2 4G模式
4G即第四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该技术包括TD-LTE和FDD-LTE两种制式。4G网络能快速传输数据、高质量、音频、视频和图像等,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物联网业务选择4G网络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不完全适用所有的物联网应用业务场景,如智能抄表、汽车金融抵押类物联网业务,业务终端对象具有移动性要求,但对数据传输速率以及带宽要求没有特殊需求,NB-IoT、LTE Cat.1等网络即可满足客户基本需求,因此物联网业务应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的无线网模式。
4G无线网络的优势有通信速度快,系统传输速率可达到20Mbps,最高可以达到高达100Mbps。网络频谱宽,每个4G信道会占有100MHz的频谱。通信灵活,物联网业务终端可以是眼镜、手表等以方便和个性为前提,任何一件能看到的物品都有可能成为4G物联网终端。高质量通信,4G网络可以容纳通信业务以及物联网业务客户的多种业务需求、市场庞大的用户数、改善现有通信品质不良,以及达到高速数据传输的要求。
4.1.3 5G模式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英语: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或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5th-Generation,简称5G或5G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也是继4G(LTE-A、WiMax)、3G(UMTS、LTE)和2G(GSM)系统之后的延伸。5G网络的主要优势在于数据传输速率远远高于以前的蜂窝网络,最高可达10Gbit/s,比当前的有线互联网要快,比先前的4G LTE蜂窝网络快100倍。另一个优点是较低的网络延迟(更快的响应时间),低于1毫秒,而4G为30-70毫秒。由于数据传输更快,5G网络将不仅仅为手机提供服务。
5G网络可提供了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URLLC(低时延高可靠)、mMTC(大连接)等三种应用场景,使得其可以应对更为丰富的物联网场景。eMBB对应高清视频,VR/AR等;URLLC对应车联网、工业控制和智能电网等;mMTC对应环境监控、抄表,智能家居等。
4.1.4 NB-IoT模式
窄带物联网(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构建于蜂窝网络,仅消耗180KHz的带宽,可直接部署于GSM网络或LTE网络。NB-IoT源起于现阶段物联网的超强覆盖、超低功耗、超低成本、超大链接的四大需求。NB业务面向物联网领域中具有“小数据量、低速率、低功耗”特点的应用所提供的低功耗广域移动通信接入服务。
图4-2 NB-IoT六大技术特点
简化的NB-IoT网络组织架构如图所示:
图4-3 NB-IoT物联网网络结构示意图
4.2 核心网
物联网核心网的总体网络组织架构如图所示,主要核心网元及平台包括HLR/HSS(物联卡号码及用户数据存储)、PGW(用于疏通物联卡用户的数据业务)、CG(存储物联卡用户的计费话单)、短信中心(用于物联卡终端短信的转发)、PBOSS/CMIOT(业务受理开通、计费话单采集等)、物联网运营管理平台(OneLink平台,负责全网业务的运营支撑,实现物联网业务运营管理、通信管理、能力管理等)、业务网关(提供M-SMSC与业务平台间短信的转发)。
图4-4物联网核心网框架图
4.3 承载网
目前移动公司为物联网业务提供的承载网网络主要有IP承载网模式以及CMNET模式。CMNET模式优势为建设周期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