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可行性建设方案

1、 总体设计

1.1 设计思路

1.1.1 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

1.1.1.1 基本思路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规划方案的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确保建设符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发展目标设置和演进路径科学合理,智慧城市建设需遵循以下基本思路。

1.1.1.1.1 统一领导,因地制宜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对于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特别是围绕智慧城市的痛点和难点,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坚持打造因地制宜、科学有序的城市发展框架体系。以城市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城市地理区位、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产业特色、信息化基础等,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科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综合条件较好的重点领域先行先试,有序推动智慧城市化发展,避免贪大求全、重复建设。

1.1.1.1.2 服务引领,以人为本

围绕智慧城市服务,突出以人为本,探索研究符合实际需求的智慧城市建设内容,重点推进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应用建设,构建广大群众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的智慧服务体系,在提高全市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民生改善中切实发挥作用。智慧城市建设要突出为民、便民、惠民,推动创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向全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使公众享受到智慧城市建设成果,使游客满意度大幅度提升,并拥有良好旅游体验。

1.1.1.1.3 市场为主,协同创新

积极探索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管理方式、推进模式和保障机制。鼓励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注重激发市场活力,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投资和运营,杜绝政府大包大揽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同时在部分领域,打造“产业+生态+旅游”圈,按照“模式创新、产业融合”的原则,在顶层设计阶段就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建设,采用市场化机制,提高产业效益。

1.1.1.1.4 整合共享,滚动发展

在基础设施、技术标准、商业模式等方面充分考虑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趋势和x市实际发展需求,最大化共建基础设施,实现全市公共基础资源集约共享,并预留足够的拓展空间;兼顾城市的现实基础和资源潜力,使方案能够切实落地;考虑到智慧城市概念、技术、标准等的不断演进,坚持滚动编修规划,根据环境调整建设内容和方向,确保x市智慧城市建设与时俱进。

1.1.1.1.5 可管可控,确保安全

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落实责任机制;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和保护个人信息的力度;加强要害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确保安全可控。对于核心信息系统和核心工控系统,要采取完全自主可控的具备国内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服务。

1.1.1.2 指导思想

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以“善政”、“惠民”、“兴业”、“宜游”为四大目标,以“互联网+”作为智慧城市创新引擎,围绕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社会治理“最多报一次”、智慧旅游“最多点一次”的全域覆盖、智能高效的城市发展定位,深入实施“对标提质、旅游强市”战略和“11567”总体思路,凸显产业特点、地理区位优势、发展空间潜力、生态环境资源等城市特色和优势,夯实智慧基础,提升智慧能力,推进城市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打造优质、便捷、幸福、舒适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有机融合,紧紧围绕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突出以需求应用为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协同推进,注重资源整合,将城市建设成为区域融合的智慧引领、产业创新的智慧基地、绿色发展的智慧引擎、和谐幸福的智慧典范。

1.1.2 设计构想

图片

图 四1智慧城市架构设计蓝图

根据调研总结,通过82家调研单位的信息化现状分析、问题分析和需求分析,对标新型智慧城市标准,初步全面了解了城市信息化现状、需求和差距,形成了智慧城市建设蓝图(见图1-1)。

从战略定位上,根据调研单位提出的需求,对智慧城市设计了四个示范应用。具体包括互联网+智慧旅游示范、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互联网+城市治理示范、互联网+电商扶贫示范,分别承接旅游资源聚集、旅游产业提升,服务企业、普惠民生,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扶贫就业、商贸物流等需求。

在建设领域方面,主要是通过建设产业发展特色高端、城市运行安全高效、生态宜居绿色环保、民生服务便捷普惠等领域的工程,对标国内一流智慧城市。如三亚、杭州的智慧旅游,浙江的互联网+服务,广东的城市应急指挥,深圳的网格化治理等典型智慧应用,在智能设施、应用支撑、资源建设等基础性建设方面对标贵州大数据中心。

1.1.2.1 总体构想

x市智慧城市建设将立足于x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现状,结合市民、企业和政府的实际需求,采用计算资源池、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示范先行、逐步展开的方针,打造具有x市特色的智慧城市。

聚焦重点领域,重视总体规划。通过统筹考虑城市管理、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民生事业诸多方面,把实现便民惠民、保护生态环境、支撑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管理服务能力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着眼点;以实现数据融合、促进生态保护为主要目标,进行总体规划,科学布局,聚焦重点领域,集中优势资源,解决突出问题,实现任务聚焦、工作聚焦、政策聚焦、资金聚焦,以保证智慧城市项目稳步推进,顺利落地。

以总体规划为纲,建设智慧城市,突出信息融合。总体规划作为x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将指导并引领x市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完成智慧城市设计,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统筹考虑计算资源池、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理念、新应用、新模式,把握当前新技术相互融合的大趋势,注重系统架构的灵活性,重点解决信息资源的共享问题,有效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和智慧产业的融合发展。

建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机制,保证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依据x市的资源和环境禀赋、经济和社会形态、技术和产业基础,建立维护x市智慧城市建设良性运行的组织机构和标准体系,确立符合x市特点的智慧城市建设机制和运营模式,吸引国内知名的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商,共同参与并推动x市智慧城市的建设,保证x市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

1.1.2.2 建设思路

2019年5月7日,市长刘革安同志调研智慧城市建设时指示,要提高认识、创新理念,抓好融合这一核心,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各级各相关部门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树立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理念,运用最先进的技术提质和推进工作,从架构、内容、层级等方面多维度思考,整合资源,构建“一张网、一幅图、一个库”体系。要突出重点,准确把握需求导向,加快推进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电子政务网络、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城管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各项目尽早投入使用。要找准切入点,认真统筹谋划,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 “智慧城市项目”一定要有全域、全行业的规划,要成系统、有深度、有层次、分梯次、高起点去规划;要与我市的实际情况紧密相连,要通过现代化方式去管理,统筹需求,既要提出建设指标,又要提出阶段性目标,分轻重缓急,拿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加速“智慧城市”的运作,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强调我市将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紧紧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加快推进智慧产业、智慧民生、智慧旅游等工程在我市的发展。

x市智慧城市建设以“生态优先、融合发展”为主题,通过着力构建宽带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准确灵敏的信息感知体系、便捷高效的智能应用体系、创新活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和可信可靠的区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强化生态保护,促进信息融合,实现基础设施智能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打造“更加生态、更具品质、更为富庶的x市”。

夯实完善“基础体系”。以城市物联网、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城市海量数据和平台支撑体系为基础,完成x市智慧城市基础体系的搭建,完成数据采集能力、数据传送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业务支撑能力的四位一体智慧城市底层架构的建设。

规划打造“应用体系”。以民生服务、产业发展和政府管理三大领域的协同发展为目标,通过应用体系建设,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使x市成为政府各部门运转协作高效、民众生活智能便捷、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的智慧城市。

确保落实“保障体系”。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制定强有力的保障体系。建立建设运营保障机制,通过成立统一的建设运营中心来推动x市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以政策、标准和相关法规制度的制定,为智慧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后期依托基础体系,深度开展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与数据应用,最终建成深度融合的民生服务体系、智慧和谐的城市管理体系和要素集聚的产业发展环境,实现智慧服务贯穿居民日常生活、智慧应用深入城市管理、信息技术助力产业稳定发展。持续推进网络基础建设,深入开展行业应用建设,将x市建设成为一个基础承载能力稳固、民生保障完善、生态环境优美、城镇化成果显著、产业支撑壮大、产城深度融合、惠及全体居民的智慧城市。

1.2 设计原则

x市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层次、多种业务类型的大型系统工程建设项目。在x市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理清各类信息资源和智慧应用相互之间的关系,解决如何统筹管理和全面保障的问题。x市智慧城市设计方案应体现谋划科学、布局合理、远近结合、切实可行的特点,遵从以下原则:

■立足自身、统筹考虑

根据八部委联合发文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相关精神,x市智慧城市的可行性研究分析需要遵照和依托本地自身的特点、发展定位和愿景,以x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为指导,以此制定智慧城市各领域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建设内容,并根据城市信息化水平、产业发展现状等现实条件,针对绿色低碳、人文、民生和科技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统筹规划。

■科学规划、突出重点

x市智慧城市可行性研究包括智慧城市现状与建设目标分析、智慧城市目标架构规划与建设实施路径三大部分,需要有一套科学有效并具备可操作性的规划策略,涉及CBM、SOMA、IT规划、信息安全体系规划等多个方法论和配套工具。采用科学的业务和IT分析模型,逐步明确和处理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点课题,诸如跨机构业务协同、领导决策支撑体系、公众信息集成服务体系、领域主题数据资源共享等,有利于集中资源解决关键问题,实现统筹规划和集约建设,避免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

■整合资源、共享协同

x市智慧城市应充分重视基础支撑体系的构建,优先建设城市和政府信息基础设施和共享系统,形成智慧城市发展的核心基础,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高起点和低成本。其重点则是构建统一的区内网络平台和基础设施资源池,并确保数据标准和共享规范先行,汇集各个行业的专业数据,对内连通政务、旅游、卫生、交通、电信、能源、环保、社保等行业应用,对外连通企业、社区和社会商业平台,实现对城市信息资源的高度整合,实现跨机构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同时梳理各个行业的业务功能,将业务能力服务化后再次重组,实现业务系统随需而变,为未来构建统一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形成可靠基础。

■夯实基础、循序渐进

x市智慧城市将在基础设施、共性支撑等方面进行统筹设计,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清晰的约束,构建出一个完整无歧义的信息化体系。根据此体系形成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在中长期建设过程中允许各业务领域循序渐进的搭建和完善上层应用,满足各方个性需要的同时确保预期目标体系的完整性。并预留新技术、新应用的创新空间,鼓励试点示范,形成一定成熟度后补充纳入总体框架,实现设计与创新的协同促进。

■滚动建设、重视运维

x市智慧城市建设应遵循滚动建设的原则,即随着项目建设的进行,及时地将建设成果投入到x市工作实践中,通过应用实践来完善系统,使得系统能够以渐进的方式更新完善。在开展建设工作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x市智慧城市系统的管理、运行与维护。系统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方案和措施,使得系统易于管理和维护。

■人才培养、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的建设是x市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x市智慧城市系统的建设、应用、管理和运维,对x市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技术和信息化的发展也要求工作人员掌握新的工作方法和技能。目前x市各部门掌握信息技术的工作人员比较匮乏,因此亟需培养具备业务工作技能和信息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建立起适应数字化管理和运维要求的工作人员队伍。

1.3 建设目标

1.3.1 总体发展目标

引领x市实现“建设全域覆盖、智能高效的智慧城市”总体目标,加速建成基础设施共建共用,政务数据共享协同,智慧应用国内领先、智慧产业特别是智慧旅游产业重点突破,营商环境优良,极具智慧旅游城市特色和示范引领作用的智慧城市,形成可推广的“智慧城市新模式”。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为核心,以人为本,以“互联网+”思维方式为驱动,以信息资源横向整合和共享为重点,围绕x市网络就绪度、智慧应用和发展环境建设为主线,力争在城市管理精细化、公共服务普惠化、政务运行高效化等应用上取得突破,形成智慧城市发展新格局,使x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水平达到国内中上水平,智慧旅游领域形成特色和优势。

以“互联网+”和创新城市运行模式思维指导下,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引领x市全域旅游创新突破性发展,强化智能设施基石,填补信息化云基础设施空白,推动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深化改革,优化精细化社会治理,弥补惠民服务应用短板,全面启动“智慧城市”进入“互联网+”时代,开展以人为本、生态宜居的全新征程,力争进入全国智慧城市排名前100位。同时,适应全域旅游、智慧旅游的新特点、新要求,将智慧旅游作为标杆,引领全国智慧旅游发展,力争推动智慧旅游成为全国排名前5位,确保游客有良好的旅游新体验。

具体包括:

1.3.1.1 推动政务信息协同共享,推动“最多只跑一次”政务服务

加速推动分级分类推进政务信息的开放共享,逐步打破政务部门边界,不断扩大政务数据资源开放范围,政务数据开放单位覆盖率突破90%,行政审批网上办理覆盖率逐年显著增加。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一卡通办”应用,通过线上、线下的紧密配合,力争2022年实现全市超过95%以上行政审批事项在线办理,全面实现“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服务。

1.3.1.2 打造协同高效、精细化管理的社会治理新体系

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高效采集、有效整合、深化应用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的精细化和协同高效化。在城市管理、党组建设、政务审计、治安防控、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市政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灾害监测、廉政监察等社会管理领域形成智慧应用体系,打通部门内部数据,促进协同业务系统融合,增强社会治理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水平,大幅度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行政效能。同时,在深化精细化社会治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机构改革和信息化发展带来新变化,在应急指挥、市场监管等领域持续创新,对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形成权责明确、公平公正、透明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场监管格局,建成体制比较成熟、制度更加定型的市场监管体系。

1.3.1.3 创新全域旅游服务模式,领跑“智慧旅游新模式”

围绕旅游城市“对标提质、旅游强市”的发展战略,以改善游客体验、提高满意度为核心,以交通出行要素作为跨部门旅游服务的融合突破,创新交通旅游大数据信息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旅游行业监管智能化水平。通过增强旅游智能感知能力、优化城市旅游资源配置、规范旅游行业监管标准,提升核心景区旅游服务质量;通过一个旅游APP,整合覆盖全市的吃、住、行、游、购、娱等资源,解决旅游信息不对称,为游客带来“最多点一次”的旅游体验和无处不在的智能化旅游服务,提高旅游质量;逐步开放景区,突破“门票经济”,升级“以核心景区带动”的旅游模式为“以全域资源开放共享、服务优化”的旅游新模式,构建更加开放、文明、平安、生态的城市特色全域旅游新面貌,最终将全市打造成为独具特色、国际一流的旅游城市和智慧城市典范。

提升民生福祉,推行惠民便民的普惠教育、医疗、社保等服务。

本次规划力争打破智慧城市“重管理、轻服务”的不均衡发展,以提升市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核心,围绕普惠医疗、便捷交通、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智慧应用建设,通过惠民服务网络化,为市民提供便捷的教育、医疗、劳动社保、医保、扶贫等在线联动服务。到2022年,全市所有的中小学学校实现远程教育资源共享,90%以上的x市区医院实现在线预约就诊,80%的三级医院可共享电子病历,市民医保社保卡覆盖率达到98%以上,80%以上的大型商场、星级酒店和4A景区停车场具备停车导引能力,市民服务热线进一步整合完善,要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进行精准扶贫,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

1.3.1.4 打造绿色集约、共享开放、安全可靠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新环境

充分整合利用城市已有信息全市化基础设施,打造全市泛在连接、融合互通的统一网络环境,构建市统一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和智慧大数据资源中心,为本市信息化应用提供支撑服务,并按照x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署的总体要求,实现与省政务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通过“一网、一云、一库、一图、N应用”的建设,打造一个安全可靠、数据融合,资源统一,高速互联的云计算大数据中心。

1.3.2 阶段发展路线

智慧全市发展路线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启动建设阶段(2018-2020年):主要是夯基础,围绕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整合共享,突出近期重点应用项目,示范带动,弥补短板,夯实基础。率先在智能设施、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民生福祉、高端产业等五个新型智慧城市领域启动近期重点工程建设。以信息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共性基础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基础支撑平台的构建为重点,着力构建智能泛在的智慧城市,在现有基础上提升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无线网的传输通信能力,按需建设云计算存储资源池,初步构建包括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基础信息、信用信息和电子证照信息在内的公共服务基础信息数据库;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办事效率,完善网上行政审批联合办理事项,加快建设服务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视频感知物联网;建设服务城市管理的综合城管信息化平台;打造建设基于网格化管理模式的统一“接入”和“分拨”的社会综合治理平台;开展实施交通旅游大数据服务应用示范工程,领跑启动智慧旅游新模式建设,优化景区景点智能设施,加快建设旅游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和旅游信用体系等智慧旅游产业,以及电商扶贫产业;配套展开智慧教育和智慧文化,提高市民文化素养,重视环境资源保护。

第二,发展提升阶段(2020-2021年):主要是强应用,重点在普惠民生,保持宜居生态,智慧城市良性运营模式等方面继续着力。继续完善典型示范重点工程建设,强化智能设施环境建设,巩固已有智慧应用建设成果;全面开展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保、智慧文化、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生态、智慧水利、智慧环保等普惠民生和宜居生态领域相关智慧化建设任务;深化社会治理成效,促进城市管理、市政服务、政务服务、灾害监测、党建纪检等相关应用建设。

第三,突破推广阶段(2021-2022年):主要是促发展,在智能设施、新ICT技术和智慧应用的带动下,继续以数据为驱动,全面打通各领域系统之间的交互共享通道,深化业务协同和融合应用,强化数据分析利用和决策支持,加速全域旅游、电商物流等新兴产业崛起,推动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体系的不断完善、各领域不断发展并实现跨越、智慧成果不断积累并形成更新迭代扩散带动效应。

1.4 总体发展愿景

图片

图 四11智慧城市总体发展愿景

如图四-1所示:启动智慧城市建设,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实现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透明高效的在线政府、精细精准的城市治理、融合创新的信息经济、自主可控的安全体系,以提升智慧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为目标,以服务城市居民和游客为核心。

充分利用科技创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打造环境生态宜居、游客满足体验、产业健康发展、政府行政高效、市民生活幸福的新型智慧化城市。在城市信息化基础上,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在全市各个领域全面渗入,形成一个全面感知、广泛互联、相互协同的有机网络,为全市城市管理、市民生活和游客体验带来更大的便利。

1.5 发展对标蓝图

结合x市“对标提质、旅游强市”的发展口号,在对标重点业务领域方面,从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角度出发,重点考虑高端产业发展、高效城市运行、绿色生态宜居、普惠民生服务等四个领域,对标国内优秀城市建设经验和成熟成果,进行学习、创新和超越。如下图所示: 

图片

图 四12智慧城市重点应用对标蓝图

1)通过创新旅游服务建设,以三亚、杭州、黄山等地智慧旅游先进经验为对标点,努力打造“互联网+智慧旅游”创新示范;

2)通过聚焦“最多跑一次改革”,学习江浙地区先进经验,力争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示范;

3)通过精细化城市管理和网格化社会治理为突破点,对标深圳、佛山和上海等优秀城市,力争打造“互联网+城市治理”创新示范;

4)通过发展电商扶贫和商贸物流为核心,对标宿迁、西安和滁州等地的先进模式,努力打造“互联网+电商扶贫”创新示范;

在对标智能设施建设方面,努力夯实城市市信息化“智慧”基石,重点发展智慧城市的统一基础环境(包括:智能设施、信息资源和应用支撑),对标北京、贵州等国内一流的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城市,重点发展x市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建设,为市县两级政府提供“网络、硬件、平台”一体化的智能设施、应用支撑、信息资源等基础环境,并基于该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为全市各类典型示范应用提供“一体化”的共性资源支撑服务。

1.6 总体规划框架

“智慧城市”总体业务的发展方向可概括为“5536”发展目标,即“五统一支撑、五通道联动、三汇集提升、六能力发展”。其总体规划框架如下图所示:

图片

图 四13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框架

其中,“五统一”是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资源的统一管理,通过智慧化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发展,最终实现对全市各类共性基础资源的“一体化”管控,包括:“统一网络、统一数据、统一平台、统一运营、统一安全”。

“五通道”是建设智慧城市需要重点突破的五大关键要素,需要从技术实现、业务协调、管理方式和建设模式等方面统筹考虑,最终实现:打通数据实现“共享通”、联通应用实现“交互通”、贯通服务实现“服务通”、理通机制实现“管理通”、梳通模式实现“模式通”。

“三汇集”是提升目标,即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和创新集成。通过优越的营商环境、优惠的城市政策、吸引招商引资。通过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入驻环境等吸引企业落地城市,提升企业集聚规模;通过产业链发展、社会组织推动、产业服务提升等形成产业集群示范效应,提升产业集群能力,带动经济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集成,推动示范工程落地,促进旅游、政务、民生、社会治理等亮点工程的创新集成应用。

“六能力发展”是重点发展方向,即“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惠民”、“精细化社会治理”、“智慧旅游”、“宜居生态”、“高端智慧产业”等新型智慧城市关键领域应用。

重点建设统一政务外网平台、统一的视频共享协同平台、统一的大数据基础平台、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统一的民生服务平台、统一的社会综合治理平台、统一的“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统一的应急指挥平台和统一的基层市场监管平台。

1.7 技术实现框架

“智慧城市”总体技术架构是从技术角度对全市信息化应用和资源进行的架构设计,重点从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应用层、表现层、用户层、规范管理和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统筹设计。具体技术实现架构参见下图: 

图片

图 四14智慧城市总体技术实现框架

遵循开放、先进、规范的技术架构,为智慧城市的整体化建设提供技术承载和支撑,最终达到如下目的:

基础设施云端化:建成服务全市的云服务基础设施,为全市各职能部门统一提供物联感知设备、通信传输网络、云计算存储资源池等基础设施服务,满足全市各部门对新建信息化项目的基础设施需求,并充分接入和整合全市各级单位的应用资源,提高政务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避免重复建设,降低建设、运行和管理成本。

平台支撑一体化:采用集约化、一体化的建设模式,逐步统筹全市各类基础软件的应用建设,对全市各底层共性的支撑平台部分进行一体化建设,实现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工具引擎、服务组件等资源的共性统一,逐步避免底层应用系统的重复浪费建设。同时在考虑X市的平台建设时,要充分考虑与省里大平台的对接,特别是统一审批服务平台、财政资金管理平台、应急指挥平台、自然人平台、法人平台以及民生服务平台进行有效对接,保证基础数据的共享和业务流程的有效协同。

数据资源服务化:通过构建全市统一的大数据中心,整合全市数据资源,挖掘数据价值,形成政府数据资源采集、共享、利用和开放的工作格局,解决信息资源的部门垄断问题,让政府数据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公众服务,进而推动政府数据资源的社会化开放,通过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整个社会对政府数据的社会化增值开发服务。

运行管理标准化:基于开放标准的发展思路,智慧城市的建设应遵循“标准引领+运营保障+开放运营”的建设方式,在技术层面通过制定智慧城市标准规范体系保障各类智慧化应用间的开放协同,在管理和运营方面通过规范化的制度体系和运营机制保障后续管理和运营的高效可控。

应用服务智能化:应用层通过对各类智慧化应用及手段的汇聚实现对全市各类智慧化应用(包括智慧旅游、智慧政府、智慧治理、智慧民生、智慧环境、智慧产业等)的智能化提升。

服务手段多样化:联通多种先进、便捷的服务手段,将智慧化服务方式在互联网应用、物联网应用、门户网站、手机APP、语音呼叫、人工智能、城市服务终端等多种途径上提供智慧化服务。

惠民服务人性化: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帮助科技回归人性化,回归到为人民服务和为游客服务的初心上,全力打造“便民、为民、惠民”的服务应用,进而满足全市对善政、兴业和惠民的全方位提升。

1.8 平台逻辑框架

“智慧城市”通过统一政务外网平台、统一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平台、统一视频协同共享平台、统一应急指挥平台、统一政务服务平台、统一民生服务平台、统一旅游大数据平台、统一综合治理平台、统一市场监管平台等九大平台和覆盖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五大智慧化应用体系,以服务“居民和游客”为核心,重点针对“最多跑一次、最多报一次、最多点一次”规划目标,提供统一公共服务门户和统一公共服务APP。同时,兼顾与国家和湖南省信息化平台的对接,以及与本市市级和区县级已有业务系统的对接。具体逻辑关系参见下图: 

图片

图 四15智慧城市平台和系统的逻辑关系

九大平台内部又划分为三层架构:第一层通过建设统一政务外网平台,对已有政务外网进一步拓展和升级,为“智慧城市”提供覆盖国家、省、市、区县四级的网络基础设施平台。第二层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平台、统一视频协同共享、统一应急指挥平台,建设云化基础设施、五大基础库(人口信息、法人信息、证照信息、信用信息、地理时空信息)、GIS时空云平台、共享交换平台、应急指挥平台等,实现全市多源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为“智慧城市”提供有力的云化基础设施平台和信息资源平台。第三层通过统一政务服务平台、统一民生服务平台、统一旅游大数据平台、统一综合治理平台、统一市场监管平台,为“智慧城市”提供覆盖政务服务、民生服务、智慧旅游、精准治理、市场监管、环境保护、改革创新等智慧化应用的支撑平台。

1.9 数据资源框架 

图片

图 四16智慧城市数据资源框架

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重点针对“游客+市民”,同时也将政府、城市经营者、景区、商家考虑在内,设计全方位的应用体系。在架构上,按照“集约、绿色、共享”的原则,提出了以数据为城市基本资源,构建一个平台登录N类应用,一个中心汇聚N类数据的总体架构,打通底层数据,大大提高了各部门业务协同效率和智慧城市建设的集约化。在生态上,按照“模式创新、产业融合”的原则,在顶层设计阶段就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建设,采用市场化机制,互联网化方式运作旅游资源,极大提高产业效益。

基于现有城市市信息化建设成果基础之上,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通过“一网、一云、一库、一图、N应用”的建设,打造一个安全可靠、数据融合,资源统一,高速互联的云计算大数据中心,达到服务于智慧城市“善政、宜游、兴业、惠民”的最终目标。

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全市人口库、法人库、时空地理库、电子证照、信用信息五大基础数据库的统一建设,并以此为基础建设各大主题数据库,形成全市统一的数据仓库。建设一个完善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数据开放平台,为全市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以国土部门的空间地理信息数据为依据,在云计算平台上建设全市统一的GIS系统,所有业务在这个基础上开展,实现全市一张图。

1.10 重点应用工程梳理

在九大平台的底层网络平台和中间基础设施、数据、应急平台架构的基础上,围绕x市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五大职能,梳理“智慧城市”智慧化应用体系的重点工程体系。 

图片

图 四17智慧城市重点应用工程梳理

如上图所示,“智慧城市”基于统一社会综合治理平台和统一政务服务平台,设计了智慧城管、智慧警务、智慧综合办公、精准扶贫、智慧税务、智慧交通等智慧应用相关功能模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X市政府的社会治理、政务服务和政务管理能力;“智慧城市”基于统一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和统一市场监管平台,设计了智慧旅游管理、旅游信用大数据、智慧营销服务、智慧园区、智慧住建等智慧应用相关功能模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x市政府的旅游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管能力;“智慧城市”基于统一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和统一民生服务平台,设计了全域旅游、旅游信用大数据服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保等智慧应用相关功能模块,有助于进一步提升x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智慧城市”基于统一视频协同共享平台、统一应急指挥平台和统一社会综合治理平台,设计了智慧水利、灾害监测、智慧气象、城市指挥调度、智慧警务等智慧应用相关功能模块,有助于进一步增强x市政府的精细化社会管理能力和环境保护能力。

1.11 全域旅游总体设想

x市全域旅游体系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x市“旅游强市、对标提质”战略目标的关键核心所在。

互联网+智慧旅游体系,将整合旅游产业链,服务旅游市场主体的各类旅游活动,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利于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主动感知旅游资源、经济等各方面的信息,帮助旅游者在旅游前、中、后轻松获取资讯、规划出行、预订票务、安排食宿、消费支出等,极大改善旅游体验。 

图片

图 四18x市全域旅游总体框架

如上图所示,通过搭建旅游大数据,建设覆盖旅游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应用,配套统一的呼叫和监管平台,以及汇集了智慧旅游应用服务的移动APP,为x市的游客、企业和政府提供相应的智慧化服务,促进旅游行业的创新性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相关行业主体主动将行业资源深度融入到旅游行业,进而加快x市全域旅游发展进程。


关注我的技术公众号,每个工作日都有优质技术文章推送和电子版方案下载。

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文件下载地址: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llooyyuu/89229219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找方案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