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需要人性的关怀

    闲暇之日,捧起Pete McBreen的Software Craftsmanship读了起来。刚翻上几页就依稀感觉作者与我在某些问题上的观点出奇的相似。我不同意一些人对本书于软件工程所谓“颠覆性”的评价,正如作者在“重新定位软件工程”部分所表明的:“软件工艺并非软件工程的替代品,而是对软件工程的补充...对于小型团队来说,工艺学方法会更合适,因为我们可以相信优秀的开发者能够承担起整个项目开发和维护的责任...如果一个项目需要50名以上的开发者耗费2年以上的时间,那么这个项目就应该采用软件工程的方法。”
    将软件开发看作是一门手艺,或许更能让软件开发者产生共鸣,归根到底,参与软件开发的是一群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机器。将软件开发人员看作“人”,从人性的角度去看待软件开发或许更贴切,只有将着眼点回归到人身上,那些软件工程中所谓的原则才会被发现是如此可笑。书中讲述了工匠为维护自己的声誉而尽可能地向顾客交付高品质产品,这就是作者阐述为什么从工艺学的角度进行软件开发更能够产生让顾客满意的产品的根本点。但是作者好像混淆了工匠和公司两个不同的实体,任何人都知道,工匠是具体的个人,而公司是指一个集体或机构。从个人角度而言,每个人都很在乎自己的形象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然而当许多人聚集到一起形成一个公司时,情况却有所不同,好像所有人都被保护在“公司”这层外壳之内,所有的骂名都由公司担着,只要从公司走出去的时候别被人瞧见就行。其实,人性中那种“希望得到别人认同”的观念依旧根深蒂固,但是当有机会逃脱指责时,人性中的懒惰和侥幸心理又跳了出来。因此,有公司这层外壳作挡箭牌,人们便失掉了维护自己形象的动力,我想这才是人的因素影响软件成败的关键,也就是说责任心(不管是对自己声誉,还是为那些更加高尚的事物)是软件开发中“人”这一要素的关键。
    我完全认同作者所描述的“学徒-技师-工匠”学习模式,毕竟软件开发是一门手艺,经验需要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才能避免一次又一次地重蹈覆辙。在工艺学中,工匠越老越值钱,这与软件开发领域的观念完全相反。如果我们只是从体力、精力来看待上了年纪的开发者,他们的确不如年轻一代;然而从经验来看,这些年长的工匠无疑是值得珍藏的宝贝,如果上这些老工匠们指点一二,恐怕你会少走很多弯路。
该书以工艺学作隐喻,回归软件开发的主体——人,提升了开发者的思维方式。作为一名软件开发者,不应该把自己当成一台机器中的一个齿轮,每天重复着机械式的“体力劳动”,而应该以创作者的身份来完成你的作品。软件开发是一门手艺,它将艺术、科学和工程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因而软件开发理应有其乐趣,否则,开发过程就是错的。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