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多类分类(multi-class) and 多标签分类(mulit-label) and 多输出-多分类-多标签classification

一些知识点:

sigmoidsoftmax是神经网络输出层使用的激活函数,分别用于两类判别和多类判别。

binary cross-entropycategorical cross-entropy是相对应的损失函数。

对应的激活函数和损失函数相匹配,可以使得error propagation的时候,每个输出神经元的“误差”(损失函数对输入的导数)恰等于其输出与ground truth之差。
(详见Pattern Recogni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一书5.3章)

softmax有其特殊性,只用于最后一层。其它的激活函数都是单输入单输出的,softmax是多输入多输出的。

当然sigmoid也可以用于多类,也就是博主要解决的问题的方法,可以用sigmoid cross entropy,具体做法就是在最后一层全连接之类的输出过后过一个sigmoid,然后与多类的label求CE loss。这样求出来的结果就是每一类输出概率在0,1之间。比如 人声音乐、舞曲、影视原声、流行歌曲,那么这些类别之间并不是互斥的。例如:一首歌曲可以来源于影视原声,同时也包含人声 。这种情况下,使用4个二分类的 logistic 回归分类器更为合适。这样,对于每个新的音乐作品 ,我们的算法可以分别判断它是否属于各个类别 。--(来自知乎的回答)

 

首先我们用keras的Sequential 模型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

  1. from keras.layers import Input,Dense
  2. from keras.models import Sequential
  3. model = Sequential()
  4. model.add(Dense(10, activation="relu", input_shape=(10,))) <---现在激活层一般都用relu
  5. model.add(Dense(5)) <---输出5类

多类别分类(Multiclass classification):

       表示分类任务中有多个类别, 比如对一堆水果图片分类, 它们可能是橘子、苹果、梨等. 多类分类是假设每个样本都被设置了一个且仅有一个标签: 一个水果可以是苹果或者梨, 但是同时不可能是两者.   
       数据类别:[[1,0,0],[0,1,0],...] <---(3分类)

对于多分类问题,接下来要做的是输出层的设计。在多分类中,最常用的就是softmax层。

softmax层中的softmax 函数是logistic函数在多分类问题上的推广,它将一个N维的实数向量压缩成一个满足特定条件的N维实数向量。压缩后的向量满足两个条件:

  • 向量中每个元素的的概率大小都在[0,1]
  • 所有向量元素的概率和为1

因此,softmax适用于多分类问题中对每一个类别的概率判断。示例代码如下:

import numpy as np

def Softmax_sim(x):
    y = np.exp(x)
return y/np.sum(y)

x = np.array([1.0,2.0,3.0,4.0,1.0])
print(Softmax_sim(x))
#输出:[ 0.03106277 0.08443737 0.22952458 0.6239125 0.03106277]

假设隐藏层的输出为[1.0,2.0,3.0,4.0,1.0],我们可以根据softmax函数判断属于标签4(概率最大)

所以,利用keras的函数式定义多分类的模型:

from keras.layers import Input,Dense
from keras.models import Model

inputs = Input(shape=(10,))
hidden = Dense(units=10,activation='relu')(inputs)
output = Dense(units=5,activation='softmax')(hidden)

 使用keres InceptionResNetV2分类,示例:

base_model = InceptionResNetV2(weights='imagenet', input_shape=(width, width, 3), include_top=False, pooling='max')

input_tensor = Input((width, width, 3))
x = input_tensor
x = Lambda(inception_resnet_v2.preprocess_input)(x)
x = base_model(x)
#x = GlobalAveragePooling2D()(x)
x = Dropout(0.6)(x)
x = Dense(5, activation='softmax', name='byz')(x)

model = Model(input_tensor, x)

 

多标签分类(Multilabel classification):

       给每个样本一系列的目标标签. 可以想象成一个数据点的各属性不是相互排斥的(一个水果既是苹果又是梨就是相互排斥的), 比如一个文档相关的话题. 一个文本可能被同时认为是宗教、政治、金融或者教育相关话题.  

       数据类别:[[1,0,1],[0,1,0],[1,1,1],[0,0,0]...] <---(3标签分类,每个物品可以同时表示多类,预测得到可能是每个类的概率)

       从<多类分类>中知道,通过使用softmax,我们可以清楚地选择标签4(或者选择更多标签)。但我们必须知道每个样本需要多少个标签,或者为概率选择一个阈值。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因为样本属于每个标签的概率应该是独立的(也就是自己和自己比,而不是和所有的属性相比)。

 使用keres InceptionResNetV2分类,示例:


base_model = InceptionResNetV2(weights='imagenet', input_shape=(width, width, 3), include_top=False, pooling='max')

input_tensor = Input((width, width, 3))
x = input_tensor
x = Lambda(inception_resnet_v2.preprocess_input)(x)
x = base_model(x)
#x = GlobalAveragePooling2D()(x)
x = Dropout(0.6)(x)
x = Dense(label_count, activation='sigmoid', name='byz')(x) #<-----------区别在这里

model = Model(input_tensor, x)


# 所的结果可能如:

# ['blending', 'knit', 'silk', 'leather', 'denim', 'cotton', 'chemical fiber', 'flax', 'woolen']
# [0.8194268, 0.318167, 0.37516874, 0.17264916, 0.08276224, 0.80080295, 0.55450606, 0.1958817, 0.3615162]

# 可以看到得到的结果是各自的类别概率,而不是加起来为1
 

 

多输出回归(Multioutput classification):

       给每个样本一系列的目标值. 可以被想象成对每个数据点预测多个属性, 比如在某个定位的风向和风速

 

多输出-多分类-多标签 分类(Multioutput-multiclass classification) 和 多任务分类(Multi-task classification):

       意味着一个单一的评估器需要处理多个联合分类任务. 这是多标签分类任务(只考虑二院分类)和多类分类任务的推广, 输出格式是2d阵列.

  • 每一个输出变量的标签可以是不同的. 比如一个样本的第一输出变量可以是有限类别中是pear的概率值, 第二个输出变量可能是有限颜色中是blue或者green的概率.
  • 这意味着任意的支持多输出多类或者多任务分类任务的分类器, 均支持作为一种特殊情况的多标签分类任务. 多任务分类与多输出分类任务相似, 但是有不同的模型公式.

  ps: sigmoid函数之所以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作为神经网络激活函数(现在大家基本都用Relu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sigmoid函数的导数很容易计算,可以用自身表示,所有我们使用它得到我们想要的。

  使用keres InceptionResNetV2分类,示例:


base_model = InceptionResNetV2(weights='imagenet', input_shape=(width, width, 3), include_top=False, pooling='max')

input_tensor = Input((width, width, 3))
x = input_tensor
x = Lambda(inception_resnet_v2.preprocess_input)(x)
x = base_model(x)
#x = GlobalAveragePooling2D()(x)
x = Dropout(0.6)(x)
#x = [Dense(label_count[name], activation='sigmoid', name=name)(x) for name in label_counts] #softmax
# 使用不同的类别概率输出方式:
xx= []
for name in label_counts:
    if name == 'XXX' or name == 'YYY':
        activation = 'sigmoid'
        xx.append(Dense(label_count[name], activation=activation, name=name)(x))
    else:
        activation = 'softmax'
        xx.append(Dense(label_count[name], activation=activation, name=name)(x))

model = Model(input_tensor, xx)


# 所得结果可能如:

# [一系列类别...] --(概率独立
# [0.8194268, 0.318167, 0.37516874,0.80080295, 0.55450606, 0.1958817, 0.3615162]
#
# [一系列类别...] --(概率不独立
[0.012616142, 0.898532, 0.020602752, 0.011825822, 0.05642339]
# 
# [一系列类别...] --(概率独立
# [0.3250507, 0.03250401, 0.019756323,0.19708893, 0.28087845, 0.06590339, 0.24679133, 0.08187613, 0.36806807, 0.07590864, 0.1500308, 0.02745669]

 

此时,每个标签的概率即是独立的。完整整个模型构建之后,最后一步中最重要的是为模型的编译选择损失函数。

在多标签分类中,大多使用binary_crossentropy损失而不是通常在多类分类中使用的categorical_crossentropy损失函数。

这可能看起来不合理,但因为每个输出节点都是独立的,选择二元损失,并将网络输出建模为每个标签独立的bernoulli分布。

整个多标签分类的模型demo:

from keras.models import Model
from keras.layers import Input,Dense

inputs = Input(shape=(10,))
hidden = Dense(units=10,activation='relu')(inputs)
output = Dense(units=5,activation='sigmoid')(hidden)
model.compile(optimizer='adam', loss='binary_crossentropy', metrics=['accuracy'])

 

网络模型像这样(盗天池的图):

model_simple.png

 

  • 7
    点赞
  • 3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8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8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