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

1、数据库基本概念

1、数据

数据(Data)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定义:描述事物的符号序列
数据的种类: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及其他特殊符号。

计算机中数据分为两部分:
  临时性数据
  持久性数据
数据有型(Type)与值(Value)之分
  :数据表示的类型,如整型、字符型等
  :给出了符合给定型的值

2、DBS数据库系统

3、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

4、DBAS数据库应用系统

2、DBAS生命周期模型

I:项目规划

①系统规划与定义:任务陈述、确定任务目标、确定系统范围和边界、确定用户视图②可行性分析:经济、技术、操作、开发方案选择
(1)确定项目的目标和范围,根据系统规划与定义的工作内容,具体说明项目的最终产品以及期望的时间、成本、质量目标
(2)根据DBAS软件开发模型、分解和定义整个项目包括的工作活动和任务
(3)估算完成该项目的规模及所需要资源
(4)指定合理的DBAS项目计划,包括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预测和控制方案

II:需求分析

① 数据需求分析是从对数据进行组织与存储的角度,用户视图触发,分析与辨识应该用领域所管理的各类数据项和数据结构,形成数据字典的主要内容
数据字典: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
② 功能需求分析:数据处理需求分析、业务规则需求分析
③ 性能需求分析:数据操作响应时间、系统吞吐量(TPS每秒事务数)、允许并发访问的最大用户数、每TPS代价
④ 其他需求分析:存储需求、安全性需求、备份和恢复需求

III:系统设计

① 概念设计: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ER、系统总体设计
② 逻辑设计: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在ER图基础上设计数据库关系模式)、应用程序概要设计、数据库事务概要设计
③ 物理设计: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目标是设计一个占用存储空间少,具有较高数据访问效率、较低维护代价的数据库存储模式)、数据库事务详细设计(将事务概要设计的read和write元操作替换为DBMS支持的数据库访问操作)、应用程序详细设计

IV:实现与部署

① 建立数据库结构
② 数据加载
③ 事务和应用程序的编码及测试
④ 系统集成、测试、与试运行
⑤ 系统部署

V:运行管理与维护

① 日常维护:备份与恢复、完整性维护、安全性维护、存储空间管理、并发控制
② 监控与分析:数据采集与统计、操作分析、基准程序评估
③ 性能优化调整:查询调整与优化、索引调整事务调整、模式调整、参数调整、硬件调整和升级、应用程序优化
④ 系统进化:应用程序升级、数据库重组、DBMS和OS升级

3、需求分析

需求是指用户对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的要求,就是用户希望软件能做什么事情,完成什么样的功能,达到什么性能。

需求分析是在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功能分配和软件设计之间起重要桥梁作用的一项软件工程活动。描述待开发的系统所要完成的功能。

需求分析的目标是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约束和软件同其它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它有效性需求

通常,一个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工作是在系统分析人员与用户不断交互的过程中完成的

获取需求的方法:面谈(用户访谈)、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查阅资料。

需求分析过程

A、标识问题:需求分析的第一步,通过对问题和标识获得的对所有求解问题及其运行环境的理解。
B、建立需求模型:目前在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中可使用结构化分析模型或面向对象分析模型。
C、描述需求:需求、功能、信息、性能、环境、其他需求。
D、确认需求:需求确认及评审。审核功能需求、
数据需求、性能、数据管理及其他需求。

需求分析方法

1、结构化分析与建模方法

DFD建模、IDEF建模

2、面向对象分析与建模方法

UML用例建模

DFD(数据流图)

数据流、数据源、数据处理、数据存储

DFD建模流程

(1)明确目标,确定系统范围。
  将用户对目标系统的功能需求完整、准确、一致地描述出来。
(2)建立顶层DFD图。
  说明系统边界,即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数据流,顶层DFD只有一张。

(3)构建第一层DFD分解图。
  中间层DFD,描述了某个过程的分解,而它的组成部分又要进一步分解。
(4)开发DFD层次结构图(原则:保持均匀的模型深度,按困难程度选择)。
  底层DFD,由一些不可再分解的过程组成。
(5)检查确认DFD图。
  5条规则。

检查确认DFD图的5条规则:
父图中描述过的数据流必须在相应子图出现。
一个处理至少有一个输入流和输出流。
一个存储必定有流入的数据流和流出的数据流。
一个数据流至少有一端是处理框。
表达描述的信息是全面、完整、正确和一致的

IDEF0需求建模方法

最常使用的是IDEF0~IDEF4:
IDEF0:描述系统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IDEF1: 系统信息及其数据之间联系;
IDEF2: 系统模拟,动态建模;
IDEF3: 过程描述及获取方法;
IDEF4:面向对象设计;

UML用例方法

UML方法采用面向对象思想建模,使用用例图来描述系统功能需求。用例图由系统、角色、用例三种模型元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构成。

4、数据库结构设计

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核心环节。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

概念设计的目标

定义和描述应用领域设计的数据范围
获取信息模型
描述数据的属性特征
描述数据之间的关系
定义和描述数据的约束
说明数据的安全性要求
支持用户的各种数据处理需求
保证信息模型能转化成数据库的逻辑结构
 (即数据库模式)

依据:
  数据库概念设计以需求分析的结果为依据,即需求说明书、DFD图以及在需求阶段收集到的应用领域中的各类报表等。
结果:
  概念设计的结果是概念模型(ER)概念设计说明书

概念设计过程

(1)明确建模目标(模型覆盖范围)
(2)定义实体集(自底向上标识和定义实体集)
(3)定义联系(实体间关联关系)

(4)建立信息模型(构造ER模型)
(5)确定实体集属性(属性描述一个实体集的特征或性质)
(6)对信息模型进行集成与优化(检查和消除命名不一致、结构不一致等)
 概念设计是DB设计的核心环节。

概念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和模拟。

概念设计目前采用最广泛的是ER建模方法

E-R模型

实体(Entity)或实例(Instance)

实体集(Entity Set)

属性(Attribute)

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一个实体可以由若干个属性来刻画。每个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域。

码(Key):
实体集中唯一标识每一个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合。
用来区别同一实体集中的不同实体的称作主码。
一个实体集中任意两个实体在主码上的取值不能相同。

联系(Relationship)
  描述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学生与老师间的授课关系,学生与学生间有班长关系。
  联系也可以有属性,如学生与课程之间有选课联系,每个选课联系都有一个成绩作为其属性。
  同类联系的集合称为联系集。

实体之间的联系

一对一

一对多

多对多

IDEF1X建模方法
IDEF1X与第2章中介绍的IDEF0是系列的建模工具。
IDEF0是功能建模方法。
IDEF1X是数据建模方法。

逻辑设计

将概念模型(如ER图)转化为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概念补充

**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其中关系模型简单灵活,并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已成为当前最流行的数据模型。
  关系模型就是用二维表格结构来表示实体及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
  关系的描述称为关系模式(Relation Schema)。关系模式由五部分组成,即它是一个五元组:R(U, D, DOM, F)

R:关系名 U:组成该关系的属性名集合 D:属性组U中属性所来自的域 DOM:属性到域的映射 F:属性组U上的一组数据依赖
  由于D、DOM对模式设计的关系不大,这里把关系模式简化为一个三元组:
  R<U, F>,当且仅当U上的一个关系R满足F时,R称为关系模式R<U,F>的一个关系。

1、关系数据库设计的核心:关系模式的设计。
2、关系模式的设计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从数量众多而又相互关联的数据中,构造出一组既能较好地反映现实世界,而又有良好的操作性能的关系模式。

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E-R图)—〉逻辑结构设计(关系模式设计)—〉物理结构设计

数据依赖
定义: 
  设R(U)是一个属性集U上的关系模式,X和Y是U的子集。若对于R(U)的任意一个可能的关系r,r中不可能存在两个元组在X上的属性值相等,而在Y上的属性值不等,则称“X函数确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作X→Y。

函数依赖(Functional Dependency,FD)
  普遍存在于生活中,这种依赖关系类似于数学中的函数y=f(x),自变量x确定之后,相应的函数值y也就唯一地确定了。
  如关系:公民(身份证号,姓名,地址,工作单位)
  身份证号一确定,则其地址就唯一确定,因此地址函数依赖身份证号。
  而姓名一确定,不一定能确定地址

多值依赖(Multivalued Dependency,MD)
  教师号可能多值依赖课程号,因为给定一个(课程号,参考书号)的组合,可能有对应多个教师号。这是因为多个老师可以使用相同或不同的参考书上同一门课。
  简单点讲,函数就是唯一确定的关系;多值依赖却不能唯一确定。

函数依赖的几种特例

1、平凡函数依赖与非平凡函数依赖
  如果X→Y,且Y X,则X→Y 称为非平凡函数依赖。
  若Y X ,则称X→Y为平凡函数依赖。
  由于Y X 时,一定有X→Y,平凡函数依赖必然成立,没有意义,所以一般所说的函数依赖总是指非平凡函数依赖。

2、完全函数依赖与部分函数依赖
  如果X→Y ,且对于任何X’ X,都有X’      
  Y,则称y完全依赖于x,记作X Y。
  如果X→Y,但Y不完全依赖于X,则称Y部分函数依赖于X,记作X→Y。

3、传递函数依赖
  如果X→Y , Y→Z,且Y  X, Y  X,则称Z传递函数依赖于X。记作X 传递→Z 。

候选码、主码、外码

我们已经知道,如果某属性组的值能唯一确定整个元组的值,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或侯选关键字。
例如:(学号,姓名,性别,年龄)中,学号是关键字,(学号,姓名)不是关键字,性别不是关键字。
候选码如果有多个,可以选其中的一个作为主码(Primary Key) 。

属性或属性组X不是关系模式R的码(既不是主码也不是候选码),但X是另一个关系模式的码,则称X是R的外部码,也称外码( Foreign key ) 。

数据规范化
  关系数据库的设计主要是关系模式设计。关系模式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数据库设计的成败。将关系模式规范化,是设计较好的关系模式的惟一途径。
  关系模式的规范化主要是由关系范式来完成的。
  关系模式的规范化:把一个低一级的关系模式分解为高一级关系模式的过程。 c
  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是数据库逻辑设计的工具。
  目的:尽量消除插入、删除异常,修改复杂,数据冗余的问题。

范式
  范式:关系模式满足的约束条件称为范式。根据满足规范化的程度不同,范式由低到高分为1NF,2NF,3NF,BCNF,4NF,5NF。
  **1NF:**如果关系模式R,其所有属性都是不可再分的基本数据项,则称R属于第一范式,R∈1NF。

​ **2NF:**如关系模式R∈1NF,且每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主码,则称R属于第二范式,R∈2NF。

​ **3NF:**如果关系模式R为2NF,并且R中的每个非主属性不传递依赖于R的主码,则称关系R是属于第3范式的,R∈3NF

逻辑设计

数据模型

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条件

常见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设计逻辑结构分三步:
  将概念结构转化为一般的关系模型
  将转化来的关系模型向特定DBMS支持下的数据模型转换
  对数据模型进行优化
  如果是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就应将概念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即将E-R图中的实体和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

关系模型满足关系泛化设计:既是范式

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

二、实体集间联系的转换规则
1、1:1联系的转换方法

img

方法一:

将1:1联系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且每个实体的码均是该关系的候选码。

   联系形成的关系独立存在:    

   职工(职工号,姓名,年龄)

   产品(产品号,产品名,价格)   

   负责(职工号,产品号)

方法二:

将1:1联系与某一端实体集所对应的关系合并,则需要在被合并关系中增加属性,其新增的属性为联系本身的属性和与联系相关的另一个实体集的码。

  “负责”与“职工”两关系合并:

   职工(职工号,姓名,年龄,产品号)

   产品(产品号,产品名,价格)






   也可以“负责”与“产品”两关系合并:

   职工(职工号,姓名,年龄)

  产品(产品号,产品名,价格,职工号)

三、1:n联系的转换方法

img

方法一:

一种方法是将联系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其关系的属性由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集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组成,而该关系的码为n端实体集的码。

      联系形成的关系独立存在:

      仓库(仓库号,地点,面积)

      产品(产品号,产品名,价格)

      仓储(产品号,仓库号,数量)


   方法二:

在n端实体集中增加新属性,新属性由联系对应的1端实体集的码和联系自身的属性构成,新增属性后原关系的码不变。

      仓库(仓库号,地点,面积)      

      产品(产品号,产品名,价格,仓库号,数量)

四、m:n联系的转换方法

一个m:n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

img

转换方法为:

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集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新关系的码为两个相连实体码的组合(该码为多属性构成的组合码)。

      转换的关系模型为:

      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时数)

      选修(学号,课程号,成绩)

五、三个或三个以上实体集间的多元联系的转换方法

img

(1)对于一对多的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型的方法是修改n端实体集对应的关系,即将与联系相关的其他1端实体集的码和联系自身的属性作为新属性加入到n端实体集中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学时)

教师(教师号,教师名,性别,职称,课程号)

参考书(书号,书名,出版社,主编,课程号)

(2)对于多对多的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型的方法是新建一个独立的关系,该关系的属性为多元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码为各实体码的组合。

供应商(供应商号,供应商名,地址)

零件(零件号,零件名,单价)

产品(产品号,产品名,型号)

供应(供应商号,零件号,产品号,数量)

5、数据库物理设计

物理数据库设计是设计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物理实现方法

目的:将数据的逻辑描述转换为实现技术规范,设计数据存储方案,以便提供足够好的性能并确保数据库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 可靠性。

数据库的物理结构
  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称为数据库的物理结构 。
  数据库中的数据以文件形式存储在外设存储介质上。
  一个文件在物理上可看作是存放记录的一系列磁盘块组成的,成为物理文件。
  数据库的物理结构需要解决如下问题:
  文件组织、文件结构、文件存取、索引技术

索引

索引(Index)是数据库中独立的存储结构,其作用是提供一种无须扫描每个页面(存储表格数据的物理块)而快速访问数据页的方案。索引技(Indexing)是一种快速数据访问技术。

索引技术的关键:建立记录域取值(如图书术语)到记录的物理地址(如页码)间的映射关系,即索引。
索引能提高性能,但是有代价的。
设计和创建索引时,应确保对性能的提高程度大于在存储空间和处理资源方面的代价。

索引分类

有序索引:聚集索引、稠密索引,稀疏索引、主索引、唯一索引、单层索引,多层索引

散列索引

6、数据库应用系统功能设计

功能设计过程一般被划分为总体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

而具体到数据库事务设计部分,又可分成事务概要设计事务详细设计。完成系统设计工作之后,就进入系统实现与部署阶段。

1、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过程

2、DBAS总体设计

B/S结构

C/S结构

3、DBAS功能概要设计

4、DBAS功能详细设计

5、应用系统安全架构设计

6、DBAS实施

7、 UML与数据库应用系统

UML是一种基于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的通用(General)建模语言

由语义(自然语言)与表示法(可视化标准符号)组成。
其语义定义在一个四层建模概念框架中:
  元元模型(Meta-Meta Model),代表要定义的所有事物。
  元模型( Meta Model ),UML的基本元素 ,“事物”概念的实例。
  模型层( Model ),UML的模型,类模型或类型模型。
  用户模型( User Model ),UML模型的实例,对象模型或实例模型。

2、系统需求与用例图
  系统需求:用户心中的真正期望。
  用例模型是把满足用户需求的所用功能表示出来的工具。
用例模型由用例、角色和系统三部分组成。
  系统:各种用例的“黑匣子”
  角色:与系统交互的人或其他实体
  用例:完整功能所有动作(一次操作)集合

角色之间的关系
  通用化关系:指把某些角色的行为抽取出来作为通用行为,这些通用行为构成超类。

用例与角色之间的关系
  连接关系(关联,通信关联):表明那种角色能与该用例通信,是双向的一对一关系。

用例之间的关系
  扩展: 一用例增加新内容成为另一个用例。
  包含(使用): 一个用例使用另一个用例。
  关联(组合): 把相关用例打成包当作整体

DBAS系统内部结构的表达

1、系统结构与类图
  系统内部结构一般分为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
  在UML中,用类图来描述系统静态结构,用顺序图和通信图来表示系统动态结构。
  类图主要表达的是问题领域的概念模型。
  类图由类名、属性及操作组成。
类与类之间的关系
  关联(聚集(共享聚集,组成或组合)),继承(或叫泛化),依赖,精化(或叫实现)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alENjlgc-1630906835461)(C:\Users\wyh\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1628494192011.png)]

2、系统结构与顺序图
  针对每一个特定用例,如何利用类图规范的对象来完成用例交付的任务,必须要利用顺序图
  顺序图主要用于描述系统内对象之间的消息发送和接收序列。
  顺序图中所有的元素,都必须在类图中存在。

3、系统结构与通信图
  通信图是交互图的一种,也称为协作图。
  通信图显示对象间组织交互关系和链接。不侧重交互顺序,用序列号来确定消息及其并发线程的顺序。
  顺序图强调时间,通信图强调空间

DBAS系统微观设计的表达

1、微观设计与对象图
  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细节部分。UML中,对于细节方面的内容可用对象图、状态机图及时间图来表达、分析和描述某个特定状况下系统的运作情况。
  对象图是类图的实例,描述特定时间中所有对象在系统中的结构,是一个快照。

2、1、微观设计与对象图
  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细节部分。UML中,对于细节方面的内容可用对象图、状态机图及时间图来表达、分析和描述某个特定状况下系统的运作情况。
  对象图是类图的实例,描述特定时间中所有对象在系统中的结构,是一个快照。

3、微观设计与时间图
  当状态的转换由时间因素决定时,使用时间图来描述状态的变化。
  描述时间驱动的状态转换,即当状态维持多少时间后转移。
  时间图中,整个矩形框就是一个生命线。

DBAS系统宏观设计的表述

1、宏观设计与包图
  宏观设计指将涉及的焦点放在研究比较大范围中的元素之间的联系,如包、命名空间、子系统等。
  一个良好的命名空间,便于开发人员理解,并使得各个命名空间之间能够松耦合,而命名空间内则可满足高内聚的要求。
  包图表示系统中不同包、命名空间或不同项目间的彼此关系。也就是逻辑层次上与实体层次上的关联性。

2、宏观设计与交互概述图
  是将活动图和顺序图嫁接在一起的图 。
  以活动图为基础,在控制流间连接交互图,从而将所有交互图关系呈现出来。
  交互概述图可以把不同的交互图结合在同一张图中来表达。

2、宏观设计与交互概述图
  是将活动图和顺序图嫁接在一起的图 。
  以活动图为基础,在控制流间连接交互图,从而将所有交互图关系呈现出来。
  交互概述图可以把不同的交互图结合在同一张图中来表达。

八、DBAS系统实现与部署的表达

1、系统实现与组件图
  组件图用来表示系统的静态实现视图。
  用来展现一组组件间的组织和依赖,用于对源代码、可执行的发布、物理数据库等的系统建模。
  组件是逻辑设计中定义的概念和功能在物理构架中的实现。

2、系统实现与部署图
  部署图又叫配置图,描述系统中硬件和软件的物理配置情况与系统体系结构。
  部署图说明实体组件,如可执行程序,将如何部署到实际的计算机中。
  部署图要在项目进行集成测试前提供。

九、数据库后台编程技术

存储过程

1、基本概念
使用T-SQL语言编写代码时,有两种方式存储和执行代码:
(1)在客户端存储代码,通过客户端程序或SQL命令向DBMS发出操作请求,由DBMS将结果返回给用户程序。
(2)以子程序的形式将程序模块存储在数据库中,供有权限的用户通过调用反复执行。
存储过程:即存储在数据库中供所有用户程
  序调用的子程序。

存储过程分为三类:系统存储过程、用户自定义存储过程、扩展存储过程

  • 9
    点赞
  • 6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备考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考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了解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了解考试的大致内容和考试形式,例如考试时间、题型、分值等等,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或者考试指南了解。 2. 学习相关知识:根据考试内容,系统学习相关的数据库知识,例如SQL语言、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管理等等。 3. 做题练习:通过做题练习,熟悉考试形式和考试难度,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可以使用相关的考试模拟软件或者题库进行练习。 4. 做真题模拟:通过做历年真题模拟,了解考试难度和考试方向,找出自己的薄弱点,及时进行补充和强化。 5. 参加培训班:如果自己无法独立备考,可以参加专业的培训班进行备考,这样可以系统地学习和训练。 6. 保持良好状态:备考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 总的来说,备考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考试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时间,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在考试中获得好的成绩。 ### 回答2: 备考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了解考试大纲和考试要求。仔细阅读考试大纲,了解考试的结构、题型和知识点的分布,明确自己需要掌握的内容。 其次,系统学习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包括关系型数据库的理论、数据模型和查询语言,掌握概念和基本操作。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籍或者网上课程进行学习。 第三,进行实践练习。通过实践操作不同的数据库软件,熟悉数据库的安装、配置、创建和管理。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完成练习题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第四,进行模拟考试和真题练习。找到相关的模拟考试或者历年真题,进行练习和复习。可以通过做题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以熟悉考试的题型和时间分配。 最后,合理安排备考时间和复习计划。制定一个详细的备考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将重点放在薄弱环节和需要提高的知识点上,同时也要注意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心态的平衡。 总之,备考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需要深入学习和掌握数据库的基础知识,进行实践练习和模拟考试,并合理安排备考时间和复习计划。只有全面准备,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 回答3: 备考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需要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下面是一些建议: 1. 理论知识:首先,要熟悉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模型和体系结构,了解数据库的组成部分以及各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深入学习数据库的数据模型、数据结构、数据库设计原理、SQL语言等方面的知识。 2. 实际应用:掌握数据库的各种操作技能,包括创建数据库、表和索引,插入、删除、更新和查询数据等。通过实践项目来加深对数据库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掌握数据库建模和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3. 多练习题:通过做一些数据库相关的练习题和习题集,如选择题、填空题和应用题等,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4. 深入学习实战案例:通过学习实际应用案例和实战经验,了解数据库在各种应用场景中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比如数据仓库、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等。 5. 多参加考试模拟:参加一些模拟考试,了解考试的形式、内容和难度,并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加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复习。 6. 查漏补缺:及时总结归纳复习过程中的问题和不熟悉的知识点,通过查阅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进行补充学习,确保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7. 注意复习方法: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分配好复习时间,结合个人情况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注重理解和记忆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实践操作的练习和巩固。 总之,备考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需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通过多练习、参加模拟考试和查漏补缺等方式,全面提升自身的数据库技术水平。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