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的倡导者——金达文/孺子牛 立于北戴河海滨的金达塑像 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为1896年创建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当年这所铁路学堂的建立得益于时任北洋官铁路局总工程师克劳德·威廉·金达,他是主张在中国建立铁路学堂的第一人。 克劳德·威廉·金达(Claude William Kinder),英国人,1852年8月10日出生于爱尔兰。他的父亲托马斯·金达(Thomas Kinder)是一位从事铁路设备制造业的商人。克劳德·金达的童年是在英国度过的,在上学期间,他的学习成绩平平,未表现出任何天赋。 在克劳德·金达14岁时,他随同父亲来到中国香港,在香港生活了3年时间。1870年3月,克劳德·金达来到俄国圣彼得堡的一家德国人管理的机车制造厂学习铁路工程。其原因是因为父亲承诺,只要他能拿到一张铁路专业方面的毕业文凭,父亲在日本的朋友就可以在日本皇家铁路公司为其谋到一份职业。 1872年底,克劳德·金达带着能够表示其工程技能的“证书”来到日本。尽管这个证书并不是大学的毕业证书,但通过其父亲的关系,他还是在日本的铁路部门得到了一个助理工程师的位置,从事从神户到大阪之间的铁路建设工作。同时,他还参与了九州西部深海港口的勘测。1877年,由于日本爆发了因明治维新而引起的西南战争,克劳德·金达被日本铁路部门解雇。 1877年11月,金达离开日本来到上海,在这里,他遇到了准备到唐山开发新矿业项目的两位英国工程师。通过这两位工程师,他认识了受朝廷之命在唐山勘察矿脉的唐廷枢。 左为唐廷枢像,右为金达像。 唐廷枢,字建时,号景星,1832年生于广东香山县唐家村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曾在香港一所玛礼逊教会学校学习,练就了一口流利的英语。从1861年到1876年,唐廷枢分别在英国怡和洋行担任金库管理和在李鸿章主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担任总办。 唐廷枢自步入实业届后,一生曾自营、合营或受清政府委托兴办了47家大小企业。其中,居“中国第一”的企业就有6家,在这6家企业中,创办最艰难、成就最辉煌的企业就是唐山开滦煤矿。 1878年7月,金达来到唐山,在唐廷枢主管的时称开平矿务局担任工程师。1883年,唐廷枢任命金达为开平矿务局总工程师。 1879年,27岁的金达与17岁的日本女孩玛丽·爱莎雅在天津结婚。玛丽是一位日本六级武士的女儿,当时在英国和日本有一定身份的人是不允许与其他种族的人通婚的。因此,他们的结合在上层社会引起了风波。金达的姐姐写信表示了她的震惊,并恳求弟弟不要生下混血的孩子。大概是由于这个原因,金达与玛丽共同生活了35年,但他们没有孩子,直到玛丽1914年因患癌症在英国去世。 金达在唐山位于凤凰山脚下的别墅, 手持网球拍的为金达夫人玛丽。 1881年,开平矿务局正式投产。为了解决运煤的问题,开平矿务局决定修建一条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唐廷枢聘请金达任修建唐胥铁路的总工程师。 一开始,唐廷枢主张这条铁路采用吴淞铁路使用过的窄轨(轨距762毫米),这样可以节省开支,但金达极力主张采用国际上1866年确立的标准轨距(1435毫米)。因为他在日本修建铁路时,目睹了当年日本修建铁路采用窄轨(1067毫米)给后来的发展带来的种种弊端。当然,他这样做也可以为英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一旦采用了这个标准轨距,将来中国就必须大量购入英国制造的机车车辆,为英国资本的进入开辟巨大的市场。 唐胥铁路建成投入运营后,除了运送煤炭,还经营客运,客运收入足以满足火车运营的费用。与此同时,金达设计了我国第一台蒸汽机车,这台机车以轴式表示为“0-3-0”型,即没有导轮,也没有从轮,只有3对动轮。机车高约3米,宽约2.5米,长约5米,重约10吨,拖动能力百余吨,每小时速度约5公里(另一说每小时为30公里)。这台机车的构造比较简单,牵引能力也很小,但它的外形已接近现代的蒸汽机车。 机车造成后,金达把它命名为“中国火箭号”,意思是中国的第一台机车,因为英国的第一台机车就命名为“火箭号”。但中国工人在这台机车两侧最明显的地方,各镶上一条用黄铜镌刻的飞龙,所以,中国人都称这台机车为“龙号”机车。 清光绪七年五月十三日(1881年6月9日)是英国“火箭号”机车制造者乔治·斯蒂芬森诞生100周年纪念日。中国“龙号”机车正式在唐胥铁路上投入使用。 1885年8月,清政府批准成立开平铁路公司,金达被任命为总工程师。开平铁路公司从开平矿务局购买了唐胥铁路,并将铁路修至北塘河口的阎庄。 1888年,开平铁路公司改名为天津铁路公司(也称中国铁路公司,英文名称China Railway Company)继续修筑至天津的铁路。1888年8月,唐山至天津之间的铁路竣工通车后,1890年,中国铁路公司又将铁路自唐山向东延伸修至古冶。 1891年初,李鸿章在山海关设立北洋官铁路局,这是清政府最早设立的官办铁路机构,金达再次出任北洋官铁路局总工程师。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为了表彰金达对中国铁路建设的贡献,清政府授予他头等第三的双龙宝星,这一级别的奖赏通常是奖励外国的军官和外国公使馆二级秘书同等身份的人员。 1893年,当金达在山海关进行铁路测量时,发现了北戴河沿海具有优质的沙滩,这里非常适合夏天避暑度假。他在这里首先修了一幢别墅,并向北京、天津的达官显贵、外国朋友推荐这个避暑胜地。很快,华北地区的有钱人纷纷来这里修建别墅,北戴河从此成为了北方重要的旅游景点。如今,在北戴河海滨的中心位置,当地政府为金达树立了一个塑像,以纪念他为发展当地经济所作出的贡献。 1893年9月20日,金达上书直隶总督(相当于河北省省长)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建议清政府从中国铁路发展的需要出发,建立一个铁路学堂,专门培养中国的铁路工程技术人员,但他的建议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被采纳。 1896年5月4日,从北洋官铁路局调任津卢铁路任总工程师的金达再次上书津卢铁路督办胡燏芬,又一次提出创办铁路学堂的建议:“今朝廷业经定意推广铁路,核计目下虽修路六百里亦不敷用。既乏人才,仅靠外国员司办理诚非得计,而办工撙节,成路迅速实难专靠洋工程师数人。” 金达的建议得到胡燏棻的重视,胡燏棻旋即将金达的上书及其附件转呈新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 清光绪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三日(公历1896年10月29日),王文韶向朝廷递交了《奏为拟设立铁路学堂所需经费在火车脚价等项下酌加应用事》的折片,建议提高唐山至天津的铁路货运价格,以解决创办铁路学堂的经费来源问题,此奏折得到朝廷的批准。于是,王文韶责成胡燏棻会同北洋官铁路局总办吴调卿具体规划筹办铁路学堂事宜。吴调卿于11月初拟定学堂开办具体计划和经费筹措办法,同时制定《铁路学堂章程》,上书王文韶,请求奏明清政府立案,以便正式开办。 吴调卿在其呈文中说:“铁路自创办以来,先开平,后津榆,垂十余年,通商便民已著成效。”“惟是各工程师皆借资泰西各国,舍己求人,恐非久计。”“拟请专设学堂,招额生80名,以洋、汉文正副教习各一人,分班教授,3年学满,量才器使。”吴调卿提出的《铁路学堂章程》共20条,是我校的第一个建校章程,提出了办学模式与要求,成为后来创建学校的准绳。 清政府批准开办铁路学堂,并任命吴调卿这位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的创始人之一,以北洋官铁路局总办的身份兼任铁路学堂第一任总办(校长)。他任学校总办后,认真规划,积极筹办,使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应运而生,学校的建立与发展得益于他当年远见卓识的领导。 为了解决铁路学堂的师资问题,金达受吴调卿的委托在伦敦为铁路学堂聘请了史卜雷(E.Sprague)教授担任总教习。 1900年,英国政府为金达颁发了圣米迦与圣乔治勋章,对他在中国取得的成绩予以表彰。 1900年,各国联军侵占北京后,北京至山海关一段铁路被军事管制,由于金达与俄国人和英国军队官员的意见不合,金达一度离开总工程师的位置。 1902年9月,当铁路总局的领导权交还给中国后,金达被重新任命为总工程师兼总经理。 在1903年至1907年期间,金达在唐山完成了铁路修至沈阳的任务,并在唐山制造了大量的机车和车辆。 1905年4月,经袁世凯和胡燏芬推荐,金达被皇上册封为朝廷二品官职位。 1909年4月,金达退休离开了唐山,他和他的日本妻子玛丽回到英国。在他离开唐山时,他的欧洲同事为他购买了一架自动钢琴,而唐山机车制造厂的近60名高级职员为其赠送了礼品。后来,他们又制作了一台“龙号”机车模型运到英国他的家中。 金达晚年的照片 1909年,英国政府赞扬金达对铁路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向英国女王推荐授予金达“爵士”称号。但金达对此事并没有多大兴趣。 1925年,国民政府控制的铁路公司曾写信聘请他担任带薪终生顾问。1931年,在“龙”号机车诞生50周年之际,金达再次得到国民政府的表彰。 克劳德·威廉·金达于1936年8月9日在英国切特镇(Churt)去世,终年74岁。 笔者在参加编写《中国铁路志》时,编委会在讨论“人物卷”的入选名单,曾考虑入选两位外国人,一名是克劳德·威廉·金达;另一名是主持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前苏联专家西林。但因为志书的编写规定,中国志书的人物卷不入选外籍人员,这一动议不得不放弃。但由此可以看出,金达对中国铁路建设以及对中国铁路教育的贡献是有口皆碑的,是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 参考资料: 《关内外铁路》(英)皮特·柯睿思 新华出版社 《西南交通大学(唐山交通大学)校史》西南交通大学校史编辑室编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竢实扬华 自强不息 —— 从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到西南交通大学》(上卷)李万青主编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西南交通大学校友通讯》第二十四期下“百年交大的‘出生证’:王文韶折片终被发现”崔啸晨 西南交通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编 《唐山文史资料大全》“金达与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杨磊 唐山市政协编 《唐山文史资料大全》“唐廷枢创办开平煤矿”任荣会 唐山市政协编 《唐山文史资料大全》“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在唐山诞生”唐山机车车辆厂党史征集小组 唐山市政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