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分类
绕线电阻
绕线电阻器是用镍铬线或锰铜线、康铜线绕在绝缘骨架上(陶瓷)制成。
绕线电阻器的特点是阻值精度极高,工作时噪声小、稳定可靠,能承受高温,在环境温度170℃下仍能正常工作。但它体积大、阻值较低,大多在100KΩ以下。另外,由于结构上的原因,其分布电容和电感系数都比较大,不能在高频电路中使用。这类电阻通常在大功率电路中作降压或负载等用。
不锈钢电阻
用氧化镁粉将电阻固定在不锈钢管里面,外置不锈钢散热片。
铝壳电阻
铝壳电阻,外壳采用铝合金(黄金铝壳)制造,里面是绕线电阻。
铝壳电阻表面具有散热沟槽,散热效果好。体积小功率大,耐高温,过载能力强具有耐气候性、高精度,标准低感应电阻,高稳定,强架构。
水泥电阻
水泥电阻是将电阻线绕在无碱性耐热瓷件上,外面加上耐热、耐湿及耐腐蚀之材料保护固定并把绕线电阻放入方形瓷器框内,用特殊不燃性耐热水泥充填密封而成。水泥电阻的外侧主要是陶瓷材质。
金属膜电阻
金属膜电阻器采用高温真空镀膜技术将镍铬或类似的合金紧密附在瓷棒表面形成皮膜,经过切割调试阻值,然后加适当接头切割,并在其表面涂上环氧树脂密封保护而成。
和金属氧化膜电阻相比,金属膜电阻更精密。
金属氧化膜电阻
金属氧化膜电阻是以特种金属或合金作电阻材料,用真空蒸发或溅射的方法,在陶瓷或玻璃基本上形成氧化的电阻膜层的电阻器。
和金属膜电阻相比,金属氧化膜一般呈灰色。阻值范围较宽,耐高温。
碳膜电阻
碳膜电阻是用有机粘合剂将碳墨、石墨和填充料配成悬浮液涂覆于绝缘基体上,经加热聚合而成。气态碳氢化合物在高温和真空中分解,碳沉积在瓷棒或者瓷管上,形成一层结晶碳膜。改变碳膜厚度和用刻槽的方法变更碳膜的长度,可以得到不同的阻值。
碳膜电阻成本较低,电性能和稳定性较差。但由于它容易制成高阻值的膜,所以主要用作高阻高压电阻器。
和金属膜电阻相比,刮开呈黑色的是碳膜电阻,呈亮白色的是金属膜电阻。
贴片电阻
贴片电阻是将金属粉和玻璃釉粉混合,采用丝网印刷法印在基板上制成的电阻器。
贴片电阻耐潮湿和高温, 温度系数小。可大大节约电路空间成本,使设计更精细化。
电阻阻值
贴片电阻
数字索位标称法就是在电阻体上用三位数字来标明其阻值。它的第一位和第二位为有效数字,第三位表示在有效数字后面所加“0”的个数。这一位不会出现字母。例如:“472′’表示“4700Ω”;“151”表示“150Ω”。 如果是小数。则用“R”表示“小数点”。并占用一位有效数字,其余两位是有效数字。例如:“2R4″表示“2.4Ω”;“R15”表示“0.15Ω”。
色环电阻
四色环电阻:前两个色环正常读数。倒数第二环,表示10的幂数。最后一位,表示误差。
前两个色环
黑 | 棕 | 红 | 橙 | 黄 | 绿 | 蓝 | 紫 | 灰 | 白 | 金 | 银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5% | ±10% |
倒数第二环
黑 | 棕 | 红 | 橙 | 黄 | 绿 | 蓝 | 紫 | 灰 | 白 | 金 | 银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 | -2 |
最后一位
黑 | 棕 | 红 | 橙 | 黄 | 绿 | 蓝 | 紫 | 灰 | 白 | 金 | 银 |
--- | ±1 | ±2 | --- | --- | ±0.5 | ±0.25 | ±0.1 | ±0.05 | --- | ±5 | ±10 |
三环电阻第一色环是十位数,第二色环是个位数,第三色环代表倍率。五环电阻为精密电阻,前三环为数值,最后一环还是误差色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