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ensor
- CRA:主光线入射角度,需要与Lens的CRA匹配,否则成像效果会变差。
1.1 Sensor尺寸
Sensor尺寸指的是对角线的长度,单位是英寸。长宽比通常是4:3。由于历史原因sensor中16mm为1’'。
尺寸(英寸) | 实际宽度mm | 实际高度mm | 对角线长度 |
---|---|---|---|
4/3" | 18 | 13.5 | 22.5 |
1" | 12.8 | 9.6 | 16 |
2/3" | 8.8 | 6.6 | 11 |
1/1.8" | 7.11 | 5.33 | 8.89 |
1/2" | 6.4 | 4.8 | 8 |
1/2.5" | 5.75 | 4.32 | 7.19 |
1/3" | 4.8 | 3.6 | 6 |
1/4" | 3.2 | 2.4 | 4 |
1.2 CMOS Image Sensor 接口
MIPI/DVP/LVDS
2. Lens
《光学镜头参数详解(EFL、TTL、BFL、FFL、FBL/FFL、FOV、F/NO、RI、MTF、TV-Line、Flare/Ghost)》
这是一个定焦镜头上面的参数:
- 16mm:焦距16mm
- IR:红外镜头
- 1/2’‘:靶面尺寸1/2’’
- 5MP:镜头分辨率,500w像素
- F4.0:也写作F/4.0,光圈系数,4.0光圈,焦距/孔径;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光圈系数越小,光通量越大,图像越亮。
- 靶面尺寸:对应Sensor的尺寸,不能小于Sensor尺寸,当小于Sensor尺寸时会有暗角。
- 焦距:定焦镜头焦距是恒定不变的;凸透镜越凸,焦距越小;凸透镜越平,焦距越大。变焦镜头通过改变镜头内镜片的相对位置来改变镜头的焦距。镜头焦距定义为无限远聚焦时镜头的光学中心与相机的图像传感器(或胶片平面)之间的距离。在有些情况下,像距与焦距等价。
- 光圈值:F1.4、F2.0、F2.8、F4.0、F5.6、F8.0…,下一个是前一个的1.4倍(根号2),光通量是前一个的一半。
2.1 镜头焦距与光圈对景深的影响
光圈不变情况下,镜头焦距大小与景深大小成反比:
- 焦距越大,景深越浅
- 焦距越小,景深越大
焦距不变情况下,光圈大小景深大小成反比:
- 光圈越大,景深越钱
- 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2 镜头接口
- 螺纹接口
分为C口和CS口,区别是法兰距(镜头安装基准面到焦点的距离)不一样,即镜头底部与Senor距离不同。
C接口的法兰距是17.526mm,而CS接口是12.5mm。
根据接口口径,可分为M12、M42等。M12指接口口径为12mm。
- 卡口
一般用在单反相机。分为E口和EF口,区别也是法兰距不一样。
2.3 镜头总长TTL
- 光学总长是指由镜头中镜片的第一面到像面的距离
- 机构总长是指由镜筒端面到像面的距离
在更换镜头时,要考虑镜头总长是否合适。
TTL影响安装位置,TTL太长时,套筒可能不够长,导致无法安装;我们在更换一款镜头时就出现过这种情况。
这是一个镜头的规格, TTL = 16mm 。
TTL : 光学总长,镜片的第一面到像面的距离
TFL : 镜头总长/机构总长,由镜筒端面到像面的距离
EFL : 有效焦距,等效焦距
F/NO : 光圈大小
FBL:机构后焦(法兰焦距),镜组的最后一个机构面到像面的距离
BFL(Back Focal Length):光学后焦距,镜片的最后一面到像面的距离
FOV :水平 FOV,垂直FOV,对角FOV
Chief Ray Agnle:主入射角
Thread:螺口尺寸,M8 直径8mm,P0.35 螺纹间距0.35mm
Construction:结构,4G+IR+Metal,4 glass 4片玻璃镜头 ,红外滤光片,金属外壳
Resolution:解析度, LP/mm,Line pairs per millimetre,每毫米线对;比如10 lp/mm,意指1mm长度上有10对黑白一组的线,黑白线相加一共20根,那每根线的宽度就是1/20 = 0.05mm
2.4 FOV视场角
视场角、景深之间的关系:FOV越大,相同距离成像越小,景深越浅。
FOV由焦距和传感器尺寸决定:
2.5 等效焦距
在当前Sensor+当前镜头中拍出的尺寸 与 全画幅相机+镜头拍出的尺寸一致,即视场角大小一致时,全画幅拍摄时的镜头焦距是多少?这就是等效焦距,即用全画幅相机拍摄出同样视场角的图像,用到的镜头焦距。
2.6 光圈
光圈影响进光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成像越亮。
光圈影响景深,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在选镜头时,需要根据场景,平衡进光量和景深,选择合适光圈的镜头。
相对孔径的倒数(f’/D),称之为F数,也叫光圈数,记作F/…。
进光量与F数的平方成反比,即 F4.0 光圈的进光量比 F2.8 少一半,曝光时间要加倍。
3. 镜头成像原理
- 像距v:镜头到sensor的距离
- 物距u:物体到镜头的距离
- 焦距f:镜头焦距参数;定焦镜头,焦距固定;变焦镜头,焦距可变
自动对焦与自动聚焦:自动对焦AF,焦距不变,调整像距和物距(主要是像距离);自动聚焦zoom,调整焦距,物距和像距不变
3.1 凸透镜成像原理
凸透镜成像原理是指利用光的折射的原理成像。
- u>2f,f<v<2f:倒立缩小的实像(相机应用)
- u=2f=v:倒立等大的实像
- f<u<2f, v>2f: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
成像公式:1/u + 1/v = 1/f,符合这个条件才能形成清晰的图像。
在相机中,通常u >>> v,物距远远大于像距。所以,AF自动对焦过程,像距v很小的一个变化,就能引起物距u的很大变化。所以通常VCM推动的距离是很短的,却能控制一个很大的清晰成像范围。
成像大小:
- f不变时,像距v变大,物距u变小,成像变大(u+v减小)(AF VCM往外推时,清晰点靠近,物体成像变大)
- f不变时,像距v减小,物距u变大,成像变小(u+v变大)
换个焦距更长的镜头,像距不变,物距也要减小;如果不想减小物距,那就要减小像距。
3.2 不同光线对焦距的影响
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折射率不同,故同一个透镜对不同波长的光,其焦距是不同的,这叫色散,和棱镜的色散道理相同。波长越长焦距越大。
不同颜色可见光的波长范围:
红:770~622nm;橙:622~597nm;黄:597~577nm;绿:577~492nm;蓝、靛:492~455nm;紫:455~350nm。
那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在监控摄像头中,在白天是使用彩色的视频图像,而夜晚是红外的视频图像;那如果在IR CUT切换前后,肯定焦点就变了,那就需要重新对焦。
为了适应全天候24小时的监控需求,很多场所不仅要求摄像机能够白天完成监视任务,还要在夜间能够呈现清晰的画面。而且近年,红外摄像机、红外灯大量普及,日夜型摄像机、高清晰彩色摄像机价格一定程度的下降,给镜头厂商也提供了大量的市场机会。IR监控摄像机镜头就这样孕育而生了。
IR镜头即红外镜头,它采用了特殊的光学玻璃材料,并用最新的光学设计方法,消除了可见光和红外光的焦面偏移,因此从可见光到红外光区的光线都可以在同一个焦面成像,使图像都能清晰。此外,IR红外镜头还采用了特殊的多层镀膜技术,以增加对红外光线的透过率,所以用IR镜头的摄像机比用普通镜头的摄像机夜晚监控的距离远,效果好。
3.3 焦距对视场角的影响
通常,焦距越大,视场角越小,景深越大。
3.4 焦距与等效焦距
等效焦距 = 物理焦距 * 裁切系数
物理焦距是镜头的物理参数,裁切系数是Sensor的感光面尺寸。
裁切系数 = 全画幅传感器对角线长度 / 待测传感器对角线长度 = 43.3 / 待测传感器对角线长度
3.5 光学总长与焦距的关系
对于凸透镜来说,光学总长等于焦距。
对于定焦镜头来说,由于光路设计和机械结构,光学总长可能会大于或小于物理焦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