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浅入深-全面学习和理解-偶极子天线(一)

本文深入解析了偶极子天线作为天线领域基础的重要性和理论模型,包括其与电磁波辐射的关联、半波振子的形成、电流幅度分布特性以及方向图的物理含义。通过半波长条件和实际应用中的考虑,阐述了偶极子天线在天线设计中的核心地位。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偶极子天线作为天线领域最经典、最实用,也最重要的天线形式,一直是所有天线相关教材中必须探讨的基础话题和知识点。偶极子天线的形式天然与电磁波的辐射机理和原理相契合,即满足二分之一波长的谐振特性是实现高效电磁辐射的最佳尺寸,同时也符合一般人对于波长可比拟情况下的可以有效辐射的直觉判断。

我不想直接讲大多数教材中已经讲过的关于偶极子的知识。但是我想融合个人对这个知识的理解,由浅入深全面介绍个人对偶极子天线的相关问题的理解和看法。

先简要介绍一下为什么很多教材都会从偶极子天线开始讲?我理解主要原因是,偶极子本身就是一个经典的天线形式,同时它也是搭建理论和实践的最佳桥梁。我们从电磁学中一开始接触到的电偶极矩、磁偶极矩,就是以偶极子的形式出现的,而这也是天线分析的模型。当把一个微小的偶极矩或偶极子作为分析的理论模型时,从纯理论模型走向现实模型的时候,自然就会延申到偶极子天线,最后到半波振子天线。所以说,半波长偶极子天线是一个搭建纯理论模型和现实模型的一个天然的桥梁。同时,偶极子模型的分析也是几乎所有电磁和天线分析问题中最重要的理论模型,几乎所有的天线设计和形式,基本上都可以通过偶极子天线模型来解释,无非就是基于这个原理的各种变形、组合等。所以,偶极子天线也是整个天线专业的理论和知识基础,对于深刻认识所有天线都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关键作用。所以从知识层面,偶极子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基础点,所以几乎在所有教材中,大家都会着重介绍偶极子天线理论分析和模型,尤其是天线基础课程教材中。

下面先认识一下偶极子天线的理论模型。偶极子有两个导体臂组成,馈电位置一般在中间,通过中间馈电能量的驱动,可以不停的震荡两个导体臂上的电荷来回运动,最终实现电厂和磁场的闭环,最后实现电磁波的辐射。当一个导体臂的长度约为四分之一波长,即两个导体臂加起来长度为二分之一波长时,偶极子就变成了半波振子天线,此时其在对应的频率下具有几乎最佳的辐射效率。

理想模型中,半波长偶极子的电流幅度分布应该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余弦周期的一半,但是由于实际馈电结构的存在和不连续性,在馈电点位置电流幅度会有一定的扰动,造成这个余弦周期不是很完美。

偶极子天线的方向图即为大家所熟知的面包圈,如果按照垂直面切开是8字形(E面),如果按照水平面切开是一个圆形(H面)。两个不同截面看似只是天线方向图在不同截面上的投影,但其实背后有较深的物理含义,例如分别代表E面和H面,天线的很多设计理念、技巧都跟巧妙的利用这两者有密切的关系。

偶极子天线电流幅度分布

偶极子天线方向图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