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1.1信息系统的定义

定义:

泛指手机、存储、处理、传播各种信息具有完整功能的集合体。现代的信息系统不像以前的了,它结合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形成了以计算机技术为工具,网络为传输手段。它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组成:硬件、网络和通信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用户、规章制度。目的是:处理信息流的。


任务:对原始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并处理产生各种所需信息,以不同方式给用户
5个基本功能:输入、输出、存储、处理(工具,基于数据仓库的OLAP、DM(挖掘))、控制(对信息设备控管,对信息处理环节控制)。


信息化:国家宏观信息政策下,信息技术开发、信息产业发展、信息人才配置,最大限度利用信息资源满足社会信息需求。上鹰(应用:龙头)、下鸡(技术和产业:目的),左人(人才:成功之本)、右龟(规范:保障),中间织张网(信息资源:核心资源、网络:手段)。


信息化工作:IS发展带来的系统层面上的信息战略规划。


1.2信息系统的发展


诺兰模型6阶段:初始、传播、控制、集成、数据管理、集成。前三阶段具有计算机时代特征,后三阶段信息时代特征。
初始:刚进企业,用的少。特点: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能力;一般财务用。


传播:有的一定了解,想利用,企业对IT需求增加,大幅投入。特点:数据处理能力得到迅速发展;出现许多问题(冗余、不一致、难共享);使用率低;


控制:盲目发展后,意识到需要控制,对IT有新认识,此时各部门已实现系统,分散、单点、资源利用率不高。特点: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采用了数据库(DB)技术;该阶段是计算机管理边数据管理关键。


集成:控制基础上,重新规划,从分散单点到统一集成,资源共享,利用率高。特点:建立集中式DB及相应的IS;增加大量硬件、预算费用迅速增长。


数据管理:高层意识到信息战略的重要性,信息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信息化真正进入数据管理阶段。统一的数据库平台、数据管理体系、信息管理平台,统一数据的管理和使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利用率更高效。


成熟阶段:以满足各层次的需求,简单事务处理到决策支持等待,真正把IT和管理过程结合起来,内外部资源充分整合利用。


1.3信息系统的分类


从发展和特点:业务(数据)处理、管理信息、决策支持、专家、办公自动化。


业务(数据)处理TPS.DPS:局部事务的管理。如财会管理、销售管理等等。Tsaction/DATA Processing System。


管理信息MIS:它是用系统思想建立,计算机为处理手段、通信设备为传输工具,且能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加工、维护、使用以企业管理管理系统为背景,基层业务系统为基础,强调企业各业务系统间信息联系,以完成企业总体任务为目标。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决策支持DSS:在MIS上深化发展的,帮决策者利用数据和模型解决半结构和非结构决策问题。专用DSS(莫伊领域的)、DSS工具(语言、系统等等)、DSS生成器(通用的)。
一般的DSS包含: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会话部件。Decision Support System。


专家ES:一个智能程序系统,内含某个领域具有专家水平的大量知识和经验,用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来推理解决问题。   Expert Syste。


办公自动化OAS:人机结合的综合性办公事务管理系统。包含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使办公活动可续、自动化,提质提效。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综合性信息系统:ERP、WMS、MES(SFC)、产品数据管理PDM。

1.4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1.IS产生阶段:IS的概念和需求分析阶段。2个过程:概念产生,企业确实需要,提出建立IS的初步想法;需求分析,对需求深入调研和分析,出具需求分析报告(还有系统任务说明书)。


2.IS开发阶段:最重要、最关键的阶段。
     总体规划:基础是需求分析,工具是计算机和互联网,它须服务企业总体目标和管理决策。作用:指明IS在企业经营战略中作用和地位;指导IS开发,优化配置利用各资源(含内外)。
     较完整的总体规划含:IS开发目标、IS总体架构、IS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IS的实施计划、IS的技术规范等。
     系统分析:目标为下阶段提供逻辑模型。基础是企业的业务流程分析,规划建设IS的基本架构,它是企业管理流程和信息流程的交汇点。
     内容:组织结构及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和数据流程分析、系统初步方案等。
     系统设计:根据分析结果,设计IS的实施方案。内容: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处理流程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安全控制方案设计、系统组织和队伍设计、系统管理流程设计等
     总体实施:具体实现,该阶段后,用户变主导。
     总体验收:实施结束,进入试运行,就是验收阶段。


3.IS运行阶段:系统维护类型:排错/纠错性维护(诊断和修正系统中遗留的错误就是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环境变化)、完善性维护(扩充完善)、预防性维护(未来可能发生的维护,如int自增到最大值)。初期前两者,后期后两者


4.IS消亡阶段:IS建立初期应当考虑消亡条件和时机,以及成本。


1.5信息系统的建设原则(常用的原则)


   1.高层管理人员介入原则:IS建立的目的是为企业的总体目标服务,真正能理解总体目标的只有高层管理人员,底层的员工管理人员不会明白。可直接参与,也可决策指导,或者提供各方面资源。CIO
   2.用户参与开发原则:用户第一/用户至上。含义:1.用户有范围,尤其是关注核心用户。2.用户参与全过程开发(设计到交付)3.用户深度参与系统开发。
   3.自顶向下原则:开发过程中常用信息不一致问题,由计算机应用的历史演变造成,该原则可尽量解决。
   4.工程化原则:IS也经历了软件开发大致相同的经历,后来信息工程、系统工程的等工程化方法引入IS后一定程度解决
   5.其他原则:创新性(体现IS先进性)、整体性(IS的完整性)、发展性(IS的超前性)、经济性(实用性)


1.6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要想系统用的久用的好,开发方法十分重要和关键,除了方法外还得有配套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支持。
   1.结构化方法:成熟、广泛,思想是生命周期划分阶段:调查、分析、设计、实施、维护等。
   特点:

     1).开发目标清晰化:用户第一原则,保持沟通,取得共识,这样需求明确可靠。
     2).工作阶段程式化:每个阶段工作内容明确,注重开发过程控制,完成后根据目标和要求审查。
     3).开发文档规范化:每阶段都有文档,阶段衔接和后期维护便利
     4).设计方法结构化:自上而下的结构化、模块化分析与设计方法。
   2.原型法:快速原型开发过程:系统需求分析、系统初步设计、系统调试、系统检测等阶段。适用于初始需求不明确的以及大型系统,如沙盘和建筑模型。


   3.面向对象:适用各种系统,无论大小


   4.面向服务:类--->构件-->API--->服务?


2.1 业务处理系统TPS


服务于组织管理层次中最底层最基础的IS,目的是帮助作业管理人员减轻原始数据负担,提高具体事务处理效率,处于企业系统边界,将企业与外部环境联系起来。

功能:数据输入(人工/自动)、数据处理(批处理/联机事务处理)、数据库的维护、文件报表的生成和查询处理。

      批处理作用:手机原始数据文件(如销售合同、发票),结组成批,转储其他输入介质上的事务数据,将事务文件中数据分类,使之与主文件中数据顺序一致,
获取存储远程的成批事务数据,也叫远程作业录入。典型:银行每日账目处理。
优点:经济性。缺点:主文件易过时无法满足实时查询。适用于事务无须即时修改数据库只需定期修改。
      联机事务处理OLTP:实时处理,依赖网路实现事务终端、工作站和其他计算机系统间通信。
优点:即时更新,立刻响应。缺点:成本高。防篡改和破坏需要授权机制,保证实时不中断,容错技术。
     文件报表的生成:行动文件(接收者拿到后可进行某项事务处理,如采购订单),信息文件(向持有者表明某项业务已发生了,如客户发票),
     周转文件(交给接收者后还要再还回来,如多联发票给客户,客户将付款凭证与其中一联交回)。除了这三样还有其他类型报表。


TPS特点:其他类型IS的信息产生器,处理日常业务管理,是企业系统的边界,与外部环境的桥梁,它的好坏影响形象和竞争力。多用结构化方法开发。


3.1 管理信息系统MIS


   引进大量管理方法结合TPS发展而来,利用信息预测控制计划辅助企业全面管理信息系统,人结合的。组成: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信息管理者。
   各部件间联系开环、闭环。组织管理分层:战略计划、管理控制、运行控制、业务处理。
   功能:职能的完成是通过过程(逻辑的组合)实现。市场、财会、人事、生产、供应子系统等等。
   组成:功能层次矩阵。横:销售市场、生产、后勤、人事、财务会计、信息处理、高层管理;纵:战略计划、管理控制、运行控制、业务处理。


4.1 决策支持系统DSS


   (模型库、数据库、人机交互)--->增加知识库、方法库--->结合人工智能--->结合计算机网路。
   定义与特征:基本一致,必须建立在对象所具有的特征之上。
       一个由语言系统、知识系统和问题处理系统3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基于计算机的系统。
       特征:数据和模型是他主要资源、它是辅助决策而不是代替决策、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提高决策有效性而非效率。
       交互的、灵活的、适应性强的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解决非结构化问题提供支持。
       特征:针对上层管理人员面临的结构化程度不高,说明不够充分问题,界面友好,将模型、分析技术与传统数据存取检索技术结合,
             针对环境及决策方法改变的灵活与适应性,支持但不替代决策,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快处和快传。
   基本模式:


   结构:两库结构和基于知识的结构。两库:数据库、模型库、对话子系统、用户。


   功能:1.整理和提供与之有关各种数据。各方面各层次的数据,如生产的、库存的、财务的、设备运行的等等
         2.收集、存储、及时提供与之有关的外部信息。外部信息也是决策的重要依据。如市场需求、商品价格、原材料供应、竞争对手
         3.收集、提供各活动反馈信息,包括系统内和系统相关的信息,如计划完成情况、产品销售情况、用户反馈情况。
         4.对决策模型存储和管理.5.常用的数学、统计、分析方法。6.对各种数据、模型、方法进行有效管理。
         7.运用模型和方法对数据加工并提出有效决策信息。8.人-机对话接口和图形加工、输出信息(含图形)。9.支持分布式,共享模型数据等


   特点:1.它面向决策者,系统开发中遵循的准则以及系统收集存储输出的一切信息为决策者服务。
         2.对半结构化问题决策的支持。3.它的作用是辅助、支持决策者,而不是强加代替决策者决策。
         4.决策过程的动态性:层次、环境、问题理解、知识积累等多方面影响决策,并且反馈循环决策。
         5.体长交互式处理。


   组成:

1.数据的重组和确认:获取正确有效理想可用的数据,然后重组确认,数据仓库来解决。
2.数据字典的建立:目前的数据库不能满足决策需要(因为想要的数据存储了不同的格式),也没有按照分析和查询需要来组织。
           生成仓库:提炼,确认、载入关系表(便于分析和查询的),即识别相应数据、数据混合、提炼数据,最后数据与逻辑模型建立关系(字典)。
3.数据挖掘和智能体:建成数据仓库,管理者运用工具进行数据存取和查询的这个过程叫数据挖掘,使用的工具叫智能体(各种工具)。
           智能体作用:用于趋势分析、异常情况识别、结果跟踪,识别数据,从模式中得出规则。
           数据挖掘结果类型:联合(把各事件联合在一起,如学生选修2科,时间不能冲突)、定序(识别模式的过程。如识别学生多个学期课程次序)、
            分类(根据模式组织数据的过程,如根据学龄(4年or4年以上)分组)、聚类(推到特定小组与其他小组相区分的判断规则的过程,如通过兴趣、年龄、工作经验来划分学生)
           数据仓库优点:像管理者提供数据和工具;使专业人员从定制报告解脱;图形界面便于使用。
4.模型建立:模型是建立分析框架的一种有利工具,模型管理的目的是帮助决策者理解与选择有关的现象,因为大量业务 问题需要分析可选的方案设计。
            模型有不同的适应范围,建立一个决策支持系统的难点在于须搞清楚系统应该包括什么杨的模型,如何使这些模型对决策这有意义。
            模型特点,有经验的,有客观的,建立模型的方法:穷枚举(神经网络)、算法(一组循环执行得到结果)、启发式(经验法则)、模拟法(仿真)。
            神经网络:一个神经网络包含多个简单处理单元,每个单元基于输入即权重产生输出,结合成网络。解决复杂模式匹配、不完全信息个大规模数据问题。

5.1 专家系统ES


   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能力来源于专家知识,知识的表示及推理方法则提供了应用的机理。其设计是以知识库和推理机为中心展开
   知识+推理=系统。传统软件结构:数据结构+算法=程序。
   它不同于传统程序,也不同于其他类型人工智能程序5方面:
     1.ES属人工智能,解决半结构和非结构问题,需要用启发式或弱方法来解决,不同于传统程序的结构化问题用算法。
     2.传统程序用数学模型模拟问题领域,ES是专家知识推理,不是模拟问题领域。
     3.ES的3要素组成:描述问题状态的综合数据库(数据级知识)、存放启发式经验知识的知识库(知识库级)、对知识库的知识进行推理的推理机(控制级)。
       传统程序只有数据和程序两级结构,将算法的过程性计算信息与控制信息判断信息合二为一的编码程序中,缺乏灵活性。
     4.ES处理的问题多为实际性问题,而非纯学术问题。
     5.将问题领域局限在相对狭窄特定领域内,强调该领域中专家知识的应用。启发式知识的数量决定了ES的性能和效率,但通用性较差。
     总结:适合完成没有公认的理论和 方法、信息不完整以及人类专家短缺或专门知识相对昂贵的工作,如规划设计及决策制定、医疗诊断、质量监控等。
     
   人工智能AI:利用机械、电子、光电或生物器件等制造的装置或机器模仿人类的智能。麦卡锡人工智能之父。研究重点在计算机系统 上。
     特点5个:1.从过去的事件中汲取经验,并将从经验中得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环境和场景,需要精心设计软件来支持。2.具有在缺乏重要信息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处理和操纵各种符号、理解形象化图片的能力。4想象力和创造力。5.善于启发。
     分支:专家系统、机器人技术、视觉系统、自然语言处理、学习系统和神经网络等,各分支密切相关的。


   ES特点:
     1.与一般计算机系统比较:


     2.超于事件限制(随时24小时工作)、操作成本低廉(专家人少费用高)、易于传递和复制(专家需要知识的积累,人事变动等)、处理手段一致(专家因人而异)
       善于克服困难(重复性、复杂度高的工作ES更佳)、适用特定领域(小范围)

 ES组成:

核心组成基本一致。
     1.知识库(静态知识库):存放领域知识。事实性知识:书籍和亲身实践种获得。启发性知识:长期工作获得,经验性的。知识库知识供推理机求解问题使用,应具有增删改查等管理功能,
       知识的表示方法应简介准确,知识的组织结构应增加知识模块性和独立性便于维护和管理。
     2.综合数据库(动态知识库):专家系统在执行和推理过程中用以存放各种信息的存储器,存放状态、中间结果,求解过程,用户提问的回答等。它的设计同静态知识库并且与静态知识库结合才完整,
     3.推理机:也叫控制结构、规则解释器,它和知识库是ES核心。包括:推理机制和控制策略。
       正向推理(前向推理):数据驱动策略,从条件出发推出结论,适用于目标解空间很大的问题。
       反向推理(逆向推理):目标驱动策略,先假定结论正确,在验证条件满足否,不满足再去假设,适应于解空间较小问题。
       双向推理(混合推理):同时进行,进行中达到一致状态,一般是正向确定各种假设证实的先后次序,反向验证假设成立否
     4.知识获取:知识的编辑和求精:对知识增删改。知识的自学习:运行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规律补充修改知识库
     5.解释程序:面向用户负责解答用户提出的各种问题,还可以把推理过程用用户便于理解的方式展示给用户。
     6.人-机接口:ES与用户接口(提问和回复),ES与领域专家和知识工程师接口(接收领域知识以及改善性能)。
   ES求解过程:1.根据用户的问题对知识库进行搜索,寻找有关的知识。2.根据有关知识和控制策略形成解决问题途径,即知识操作算子序列,从而构成一个假设集合。
     3.对解决问题的一组可能假设方案进行排序,并选出某些准则下最优方案。4.根据挑选方案求解。5.若方案不能解决,追溯到该方案的下一个,重复。6.上述过程循环,知道解决或无解。

6.1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办公活动:处理数据、文字处理、分类归档、沟通、决策
   办公自动化:办公信息处理手段的自动化。OAS要解决的是包括数据、蚊子、声音、图像等信息的一体化处理问题。
     以先进科学技术位基础,利用各种设备协助,以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行为科学为主导,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这也是他的4大支柱。
   功能:事务处理、信息管理、辅助决策
   组成:计算机设备、办公设备、数据通信及网络设备、软件系统(系统软件、专用软件、支持软件)
   


7.1 企业资源计划ERP
   

由MRP(物料需求计划)演变而来,4个演变阶段:
   1.基本MRP:聚焦于相关物资需求问题,根据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库存信息制定出相关的物资需求时间表,从而及时采购所需物资,降低库存。不足:没考虑企业现有生产能力和采购约束。
   2.闭环MRP:在基本MRP基础上,增加了生产能力计划、车间作业计划、采购作业计划,将整个生产管理纳入计划;并在计划执行中根据反馈平衡和调整计划,使得生产各方面协调统一,闭环。不足:没考虑资金流。
   3.MRPⅡ:制造资源计划,生产、财务,销售、工程技术、采购等等子系统集成为一体化系统。不足:侧重企业内部人力、财务管理。
   4.ERP:以财务会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供应链并对链上所有环节管理,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利润最大化。
   功能:财会管理:会计核算、财务核算。生产控制管理: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控制、制造标准。物流管理:销售管理、库存控制、采购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规划的辅助决策、招聘、工资、工时、差旅等。
     总结:支持决策,为不同行业的提供有针对性IT解决方案,从企业内部供应链发展到跨行业的供应链。
   特点:面向业务流程的,模块化可配置的,开放的,统一集成的系统。
   结构:ERP是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集成和管理。11个模块
     生产预测(德尔菲方法、移动平移法、指数平滑法、非线性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法)、销售管理、经营计划/生产计划大纲、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能力需求、车间作业、采购与库存管理、质量与设备管理、财务管理、ERP扩展模块
   补充:ERP五个层次
     生产计划大纲:根据经营计划的生产目标制定的,是企业经营计划的细化,用以描述企业在可用资源条件下,在一定时期中的产量计划。
     主生产计划:对企业生产计划大纲细化,说明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什么时候交货
     物料需求计划:对各各个项目所需的全部制造件(自制)和全部采购件(购买)的网络支持计划和事件进度计划。
       它是根据主生产计划对最终产品的需求数量和交货期,推导出构成产品的零部件及材料的需求数量和需求时期,再导出自制零部件的制造订单下达日期和采购件的采购单发送日期,
       并进行需求资源和可用能力之间的进一步平衡。它是生产管理的核心,属于ERP管理层计划,它把产品分解成自制零部件的生产 计划和采购件的采购计划。
     能力需求计划:对物料需求计划所需能力进行核算的一种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分析比较MRP的需求和企业现有生产能力,及早发现能力的瓶颈。
     车间作业计划:再MRP所产生的加工制造订单(即自制零部件生产计划)基础上,按照交货日期的前后和生产优先级选择原则以及车间的生产资源情况(设备、人员、物料的可用性、加工能力大小等),
       将零部件的生产计划以订单的形式下达给适当的车间。
   
8.1 典型的信息系统架构模型
   
   1.电子政务:G2G、G2B、G2C、B2G、C2G
   2.电子商务:目的:提高企业竞争力,平稳高效运作,对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
   3.企业信息化:建立在企业战略规划基础上的,技术和业务的融合,从企业战略层、业务运作层、管理运作层来实现
   4.企业信息化方法:业务流程重构、核心业务应用、IS建设、主题数据库、资源管理方法、人力资本投资
   
   
   

  • 5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辣香牛肉面

感谢有缘之人的馈赠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