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企业资源计划ERP教程》

作者:程国卿,吉国力  编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6-1
ISBN:9787302176589

第1章 制造业先进管理模式
1.1 制造资源计划(MRPⅡ)
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Requirement, MRP II)是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和组织生产的方式。它的基本思想是:基于企业经营目标制定生产计划,围绕物料转化来组织制造资源,实现按时按量生产。具体地说,就是将企业产品中的各种物料分为独立需求物料和相关需求物料,并按照时间段确定不同时期的物料需求,从而解决库存物料的准确订货和有效供给;根据产品完工日期制定生产计划,按照基于产品结构的物料需求组织生产,并进行准确的成本自动核算。
MRP II系统分为5个计划层次:经营规划,生产规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生产/采购计划。

1.2 准时制生产(JIT)
准时制生产(Just In Time, JIT)方法是由20世纪80年代初丰田汽车公司创立的。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正确的地点(Right Place)干正确的事情(Right Thing),以期达到零库存、无缺陷、低成本的理想生产模式。主张精简产品结构,不断简化与改进制造与管理过程,消除一切浪费。(凡是超出生产所绝对必要的最少的设备、材料、零件和工作时间的部分都是浪费)JIT生产方式通过看板(Kan Ban)管理成功地制止了过量生产。

1.3 并行工程(CE)
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CE)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将企业中复杂的工程设计、制造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作业,按最终目标,在时间和空间上并行交互进行,从而缩短了传统串行作业方式所需要的时间和反复修改的次数,大幅度提高作业质量,加快了进程,降低了成本。

1.4 约束理论(TOC)
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 TOC)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创的最优生产技术(Optimal Production Technology,OPT)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管理哲学。OPT的计划与控制是通过DBR系统,即鼓(Drum),缓冲器(Buffer)和绳子(Rope)系统实现的。实施计划与控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识别企业的真正约束所在是控制物流的关键。(2)基于瓶颈约束,建立产品出产计划。(3)对“缓冲器”的管理,可以防止随机波动。(4)对企业物流进行平衡,使得进入非瓶颈的物料被瓶颈的产出率所控制。

1.5 精益生产(LP)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LP)模式是对日本以丰田汽车公司为代表的生产系统的总结,它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小组工作方式,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采用JIT;团队工作和并行开发是产品开发的主要形式和工作方式;简化组织机构;强调一体化的质量保证体系;与用户保持长期的密切联系;不断改进“修炼”。

1.6 敏捷制造(AM)
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是1991年出现的,是一种直接面向用户不断变化的个性化需求,完全按订单生产的可重新设计、重新组合、连续更换的新的信息密集的制造系统。敏捷企业的功能:创造性;增添已有资源的能力;引进新资源的能力;系统重构的能力;遗传与移植的能力;柔性实施与执行的能力;不断改进工作的能力;排出故障恢复原状的能力。
敏捷制造的关键技术:敏捷虚拟企业的组织及管理技术、敏捷化产品设计和企业活动的并行运作、基于模型与仿真的拟实制造、可重组/可重用的制造技术、敏捷制造设计与控制、智能闭环加工过程控制、企业间的集成技术、全球化企业网、敏捷后勤与供应链等。

1.7 供应链管理(SCM)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目的是为了降低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提高企业对市场和最终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8 客户关系管理(CRM)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是一个获取、保持和增加可获利客户的过程。目前主要包括3方面的内容:营销自动化(MA),销售过程自动化(SFA)和客户服务。CRM、ERP和SCM一起已成为现代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三大法宝。

1.9 业务流程重组(BPR)
20世纪80年代以来,掀起一股Re高潮:Reuse,Rethinking,Redesign,Restructure,Reengineering,Revolution,核心思想是对现有的一切进行再思考,从而产生革命性的变革。企业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的基本内容包括人的重构、经营过程重构、技术重构、组织结构重构和企业文化的重构。

1.10 产品数据管理(PDM)
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 PDM)定义为以软件技术为基础,以产品为核心,实现对产品相关的数据、过程、资源一体化集成管理的技术。PDM可看作是一个企业信息的集成框架。各种应用程序例如CAD/CAM/CAE、EDA、OA、CAPP、MRP等将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如应用接口、开发(封装)等,直接作为一个个对象而被集成进来,使得分布在企业各个地方、各个应用中使用的所有产品数据得以高度集成、协调、共享,所有产品研发过程得以高度优化或重组。

1.11 企业资源计划(ERP)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是20世纪90年代由Gartner总结MRP II的发展趋势而提出的一种全面企业管理模式,它在MRP II的基础上,融合JIT、OPT、AM、全面质量管理(TQM)等先进管理思想,功能覆盖企业的全面业务,并扩展到供销链上的有关合作方。
ERP技术及系统特点:ERP更加面向市场,面向经营,面向销售,能够对市场快速响应;ERP更强调企业留成与工作流;ERP更多强调财务;ERP较多考虑人的因素作为资源在生产经营规划中的作用;ERP采用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

1.12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是1973年由美国提出。CIMS是通过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把企业的经营销售、开发设计、生产管理和过程控制等全过程组合在一起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我国863计划CIMS专题专家组在1998年提出现代CIMS的新意义:将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并应用于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从市场需求分析道最终报废处理)的各个阶段。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及资源优化,实现物流、信息流、价值流的集成和优化运行,达到人(组织、管理)、经营和技术三要素的集成,以加强企业新产品开发的T(时间)、Q(质量)、C(成本)、S(服务)、E(环境),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1.13 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分型工厂(Fractal Factory),仿生制造系统(Biological Manufacturing System,BMS)、自主分布制造系统(Autonomous Distributed Manufacturing System,ADMS)。

1.14 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
上述制造业的先进管理模式,都可以归纳到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AMT)的体系结构中。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业不断吸收机械、信息、电子、材料、能源及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最新技术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开发与设计、制造、检测、管理及售后服务的制造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敏捷制造,并取得理想经济技术效果的前沿制造技术的总称。本质上说,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有机融合。
先进制造技术体系可分为5大技术群:
总体技术群,包括与制造系统集成相关的系统总体技术,如柔性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敏捷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
管理技术群,包括与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组织管理相关的各种技术,如库存管理,MRP II,ERP,CRM,SCM,JIT,LP,TOC等等;
设计制造一体化技术群,包括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等制造过程相关的各种技术,如CE,CAD/CAPP/CAM/CAE,可靠性设计,优化设计等等;
制造工艺与装备技术群,包括与制造工艺及装备相关的各种技术,如精密超精密加工工艺及装备,高速/超高速加工工艺装备,表面工程,微机械等等;
支撑技术群,包括各种支撑技术,如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等。

1.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工业企业生产运作原理
  2.1 工业企业
工业企业可分为3类:1.采掘业,从自然资源得到物料进行生产加工的过程。2.冶炼业,直接对采掘工业的产品进行加工,是改变物料化学性质的生产过程。3.制造业,对经过加工的采掘业产品进行再加工,改变物料的物理形式。
工业企业最基本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制定经营方针和目标;技术活动;供应活动;生产活动;销售活动;财务活动。

  2.2 生产系统
    2.2.1 生产系统的功能目标
用户对产品的要求总的来说有6个方面:品种款式、质量、数量、价格、服务和交货期。相应产品对生产系统提出了创新、质量、弹性、成本、继承性和按期交货6项功能要求。

    2.2.2 生产系统的组织结构
生产系统的结构化要素指生产系统中的硬件及其组合关系,结构化要素构成生产系统主体框架的要素,包括生产技术、生产设施、生产能力和生产系统的集成,这也就是“技术”的要素。

生产系统的非结构化要素指生产系统中支持和控制系统运行的软件要素,主要包括人员组织、生产计划、库存和质量管理,这也就是“管理的要素”。

    2.2.3 生产系统功能结构关系

  2.3 生产过程
生产管理的对象是生产过程。生产管理就是对生产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2.3.1 生产过程的基本组成

    2.3.2 生产过程的运行原则
企业生产过程的运行原则是要满足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平行性和节奏性(均衡性)、生产过程构成的比例性及其对生产对象(产品)变化的适应性。
连续性指生产过程在空间上的连续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可采取的措施有:做好全厂的厂区布置;采用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科学地编制生产作业计划;加强生产准备和生产服务工作。

生产过程的平行性指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并行交叉作业。可缩短整个产品或整批产品的生命周期。

生产过程的比例性是指生产过程各环节的生产能力要保持适当的比例。

生产过程的均衡性(节奏性)是指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完成大体相等的工作量,避免前松后紧,计划期末突击加班。

生产过程的适应性是指当企业产品进行更新换代或品种组成发生变化时,能够由生产一种产品迅速转到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应变能力。

    2.3.3 生产过程的运行组织
企业的生产组织系统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一般可分为若干层次:
大型企业:工厂-分厂-车间-工段-班组-工作地;
中心企业:工厂-车间-班组-工作地。

企业生产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生产单位是工作地。工作地由工人、加工设备、工位器具与一定生产面积和某些专用设施组成。

生产过程组织的主要问题,是以专业化分工的原则将这些工作地组织起来,使产品生产过程能有效地运行。通常有两种专业化分工的原则,即生产工艺专业化和产品对象专业化。

    2.3.4 生产过程的管理机制

  2.4 生产类型
按产品的使用性能分类,可分为通用产品和专用产品。专业产品一般是订货生产。通用产品一般是备货生产。
按产品的结构特征,可分为大型复杂产品和简单产品。
按生产工艺特征,可分为流程生产和离散生产。流程生产的特点是:工艺过程是连续进行的,不能中断。离散生产的特点是:它的产品由很多零部件组成,各零件的加工装配彼此是独立的。
按生产的稳定性和重复性程度,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小批生产。

  2.5 制造环境
根据生产制造的目的和前提,制造环境可以分为订货生产(Make-To-Order,MTO),订货组装(Assembly-To-Order,ATO),专项生产(Engineer-To-Order,ETO)和备货生产(Make-To-Stock,MTS)。

需求周期(Demand Cycle)是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开始,到客户收到订购的产品或者货物为止的时期,也称客户交货提前期(Customer Delivery Lead Time, CDL)。
生产周期(Production Cycle)是从设计、生产准备开始到客户收到货物为止的时期。

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在同样的销售环境下,比竞争对手有较小的P/D。

  2.6 生产管理
企业管理范畴涉及到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生产、技术、采购、销售、财务、人员等等。生产管理指对生产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它以生产计划为主线,使各种资源按计划所规定的流程、时间和地点进行合理配置与管理。

长期生产计划一般3-5年,中期生产计划又称年度生产计划,是企业中层管理部门制定的计划;短期生产计划是年度生产计划的继续和具体化,由执行部门编制的作业计划,具体确定日常生产运作活动的内容,一般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流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MRPⅡ/ERP原理基础

  3.1 MRPⅡ的发展背景
20世纪以前的生产管理实践、经验和习惯在管理中起主要作用,没有成型的管理方法。20实际初,泰勒提倡“科学管理”,主张用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后来福特公司创建了第一条流水生产线,考虑了大量生产的优点,规定了各个工序的标准时间定额,使成本明显降低,福特还在产品系列化、零件规格化、工厂专业化、机器工具专业化、作业专业化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标准化工作,这些理论和实践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工业工程。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市场进一步开放和统一,顾客需求个性化,市场竞争加剧,制造业向大量个性化生产靠拢,要求企业具备柔性和应变能力,实现按需生产。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获取利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合理地组织和有效地利用其设备、人员、物料等制造资源,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制造周期、最高的质量生产出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MRP II经历了5个大阶段:订货点法、MRP、闭环MRP、MRP II和ERP系统。

    3.1.1 订货点法
考虑安全库存和提前期:订货点=单位时段的需求量x订货提前期+安全库存量。

    3.1.2 MRP
20实际60年代中期,美国IBM公司首先提出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MRP),把企业生产涉及到的所有产品、零部件、原材料、中间件等在逻辑上统一为物料。

早期的MRP是基于物料库存计划管理的生产管理系统。MRP系统的目标是:围绕所要生产的产品,应当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按照规定数量得到真正需要的物料;通过按照各种物料真正需要的时间来确定订货与生产日期,以避免造成库存积压。

MRP基本原理:在已知主生产计划(根据客户订单结合市场预测制定出来的各种产品的排产计划)的条件下,根据产品结构或产品物料清单(BOM)、制定工艺流程、产品交货期以及库存状态等信息由计算机编制出各个时间段各种物料的生产及采购计划。

    3.1.3 闭环MRP
20世纪70年代,闭环MRP在基本MRP基础上,引进能力需求计划,并进行运作反馈,从而克服基本MRP的不足。主生产计划必须经过产能负荷分析,才能真正实现,才是可行的。生产能力计划功能是以物料需求计划的输出作为输入,根据计划的零部件需求量和生产基本信息的工序、工作中心等信息计算出设备与人力的需求量,各种设备的负荷量,以判断生产能力是否足够。

    3.1.4 MRPⅡ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MRP II(制造资源计划)将MRP(物料需求计划)的信息共享程度扩大,使生产、销售、财务、采购、工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共享有关数据,组成了一个全面生产管理的集成优化模式。

MRP II主要技术环节设计:经营规划、销售和 运作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与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管理、物料管理(库存管理和采购管理)、产品成本管理、财务管理等。MRP II实现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企业管理方面的集成。

    3.1.5 ERP
20世纪90年代以来,MRP II经过进一步发展完善,形成了目前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ERP由Gartner提出,除了包括和加强了MRP II各种功能外,更加面向全球市场,功能更为强大,所管理的企业资源更多,支持混合式生产方式,管理覆盖面更宽,并涉及了企业供应链管理。在ERP,一切企业资源都被考虑进来。

ERP系统的扩充点和主要特点为:
1. 在资源管理范围方面;2. 在生产方式管理方面;3. 在管理功能方面; 4. 在事务处理控制方面;5. 在跨国(或地区)经营事务处理方面;6. 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方面。

ERP除了MRP II的主要功能外,还包括:供应链管理、销售与市场、分销、客户服务、财务管理、制造管理、库存管理、工厂与设备维护、人力资源、报表、MES、工作流服务和企业信息系统等等,此外还包括金融投资、质量、运输、项目、法规和标准、过程控制等补充功能。

  3.2 MRPⅡ制胜绝技
MRP的目标是按反工艺路线的原理,在最准确的时间(Right Time),最准确的地点(RightPlace)获得准确的物资(Right Material),也就是3R目标。

    3.2.1 相关需求
    3.2.2 时间分割
    3.2.3 能力平衡
  3.3 MRPⅡ数据环境

    3.3.1 MRPⅡ数据系统
数据规范化是实现信息集成的首要条件。各种管理数据归纳为三类:静态数据,一般指生产活动开始之前要准备的数据,如物料清单,工作中心的能力和成本参数等;动态数据,一般只生产活动中发生的数据,如客户合同、库存记录等;中间数据,是根据用户对管理工作的需要,由计算机系统综合上述静态和动态数据,经过运算形成各种数据或报表。

MRP II输入数据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物料与产品信息;能力信息;库存信息;财务信息;需求信息;供需方信息;时间信息。

    3.3.2 MRPⅡ物料定义
物料(Item或Material、Part)是指为了产品出厂,需要列入计划的一切不可缺少的物质的统称。不仅是通常理解的原材料或零件,还包括配套件,甚至包括工装工具、能源等。

    3.3.3 MRPⅡ时间定义
    3.3.4 MRPⅡ数据文件
物料主文件(Item Master,Part Master,Material Record)说明物料的各种参数、属性及有关信息;物料清单 (BOM)是定义产品技术结构的管理文件,又称为产品结构表或产品结构树。BOM不仅是MRP II系统中的重要书如数据,而且是财务部门核算成本,制造部门组织生产的重要依据。BOM影响面最大,对它的准确性要求也最高。

  3.4 MRPⅡ使用环境
    3.4.1 不同制造环境的生产管理特点
    3.4.2 MRPⅡ对制造业的普适性

  3.5 MRPⅡ计划层次
MRP II有5个计划层次:经营规划、销售与运作规划(生产规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车间作业控制(或采购作业控制)。

  3.6 MRPⅡ管理模式的特点
计划一贯性和可行性,运作推动性,生产预见性,协作整体性,环境应变性,决策模拟性,数据共享性,财物一致性,管理机动性,效益直接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