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人生]--王阳明:圣人不光是成就自己,更重要的是以天下为己任。

王阳明:圣人不光是成就自己,更重要的是以天下为己任。

王阳明的一生便是儒家的最高道德理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宋代大学者张载提出的儒家最高道德理想,以此来形容王阳明的一生亦不为过。

王阳明心学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的经典语录:
1、“光不仅在烛上” —- 不要太执着于事物。
2、“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3、“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人生的终极价值
4、“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5、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有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用兵有术否)?王阳明回答: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
如果你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
王阳明心学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传习录中有一段,弟子问王阳明对佛道的看法。王阳明回答说:”我在佛道上浪费了近三十年时间,你今天居然还问我这些错误的,却不问正确的。”王阳明认为佛道为了追求自己个人的精神完善,却抛弃家人,这本身是违背良知的,人欲也是天理。人不能抛弃情感,抛弃世俗,变成死灰槁木一样。人不能不动情,不悲伤,父母死了,心生悲伤是良知的体现。致良知就是要去除多余的私欲,让良知完全发散出来。显然佛道去过了头。在者,佛道是脱离了世俗去修炼内心,但是,充满诱惑世俗才是帮助内心修炼最好的试炼场。精兵是战场打出来的而不是校场练出来的。圣人不光是成就自己,更重要的是要以天下为己任。

最近在看王阳明的《传习录》。任何一个对大乘佛教有一点了解的人,看了《传习录》,都会毫不犹豫地说:王阳明讲的“心学”,就是大乘佛教;而王阳明本身,就是菩萨。
王阳明不大赞成佛老之说,但他不赞成的,是消极避世的佛教,也就是小乘佛教。事实上,他用的所有修行方法,都是大乘佛教提倡的,他在一个山洞中闭关打坐而开悟(后世称为阳明洞),对“戒、定、慧”的强调贯穿了他所有的教学内容。
他与当时流行的小乘佛教最大的不同,是他不愿意把世间一切看作幻象,他反对这种“不再与这个世界打交道”的生活方式;他提倡克服私欲到一毫不起,而将心的力量大用于世间。
这不是大乘佛教是什么?
真理一直存在,无论释迦牟尼佛来或者不来,说或者不说,并不影响“道”长存于天地。佛陀来了,他把这个真理用人类的语言讲出来,点明白,否则我们凭自己这点智慧功德,自修自悟不到,所以我们感谢他。
真理是相通的。王阳明并不自以为是佛陀的信徒,他在自己心里,发现了同样的东西,他说出来,取了个名字叫“心学”,然后我们再对照大乘佛教,发现是多么奇妙地吻合啊!

==============


《传习录》译本节选

【原文】
曰:”佛氏亦无善无恶,何以异?“
曰:“佛氏在无善无恶上,便一切都不管,不可以治天下。圣人无善无恶,只是’无有作好‘,’无有作恶‘,不动于气。然’遵王之道‘,会有其极,便自一循天理,便有个裁成辅相。”
曰:“草即非恶,即草不宜去矣。”
曰:“如此却是佛,老意见。草若有碍,何妨汝去?“
曰:”如此又是作好作恶。“
曰:”不作好恶,非是全无好恶,却是无知觉的人。谓之不作者,只是好恶一循于理,不去又着一分意思。
如此,即是不曾好恶一般。“

曰:”去草如何是一循于理,不看意思?“
曰:“草有妨碍,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若着了一分意思,即心体便有贻累,便有许多动气处。”
曰:“然则善恶全不在物?”
曰:“只在汝心。循理便是善,动气便是恶。”
曰:“毕竟物无善恶?”
曰:“在心如此,在物亦然。世儒惟不知此,舍心逐物,将格物之学看错了,终日驰求于外,只做得个’义袭而取‘,
终生行不著,习不察。”

曰:“如好好色,如恶恶臭,则如何?”
曰:“此正是一循于理,是天理合如此,本无私意作好作恶。”
曰:“如好好色,如恶恶臭,安得非意?”
曰:“却是诚意,不是私意。诚意只是循天理。虽是循天理,亦着不得一分意。故有所忿,好乐,则不得其正。须是
郭然大公,方是心之本体。知此,即知未发之中。”


【译文】
薛侃问:”佛教也主张无善无恶,其间有何区别?“
先生说:”佛教执着于无善无恶,其余的一概不管,不能够治理天下。圣人的无善无恶,只是不刻意为善,
不刻意为恶,不为气所动。这样,‘遵循王道’,自然会归于法度天理。也就自然能‘载成天地之道,辅助天地之宜’。”
薛侃说:“既然草并不是恶,那么就不应该把草去掉了。”
先生说:“这样又是佛,道两家的主张了。既然草成了障碍,把它拔掉又何妨呢?”
薛侃说:“这样又不是在为善为恶了吗?”
先生说:“不从私欲上为善为恶,并非全无好恶的区分。所谓不刻意为善为恶,只是说好恶须要遵循天理,不夹杂丝毫私心杂念。这样,就和不曾有好恶一样了。”

*( 这一段话评析:在阳明先生的心目中,似乎道,释二家之说不屑一顾,在他的言谈中有许多对于道,释二家的偏颇之词。其实,这只能说明阳明心学的狭隘和浅薄。在中华上下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儒,道,释三家犹为三足鼎立,而阳明心学只不过是儒家学说中的一个流派罢了。由此可见阳明先生的某些见解偏颇之极。
)*

薛侃说:“除草时怎样才能遵循天理,不带私欲呢?”
先生说:“草对你有妨碍,依照天理就应该除去,那么除去就是了;偶尔有没及时除去的,也勿记挂心中。如果你有了一丝
记挂,心就会为它所累,便会有许多为气所动的地方了。”
薛侃说:“如此说来,善恶全然与物无关了。“
先生说:”善恶只存在于你的心中,遵循天理就是善,动气就是恶。“
薛侃说:“物的本身毕竟没有善恶。“
先生说:”在心上如此,在物上也是如此。后世儒生们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而舍弃本心去追求心外之物,把格物的学问搞错了,
成天在心外寻求,最终只能做到“义袭而取”,终生“行不善,习不察”。

薛侃问:“对于‘好好色,恶恶臭’,又该作何种理解呢?”
先生说:”这正是自始至终遵循天理,天理本当如此,天理本无私意为善为恶。“
薛侃说:“‘好好色,恶恶臭’,又怎么不为意呢?”
先生说:”这是诚意,而非私意。诚意只是遵循天理。虽然遵循天理,也不能再添加一分故意。因此,有一丝忿恨与快乐,心就不能
中正。大公无私,方是心之本体。明白这些,就能明白未发之中。”

========
《传习录》译本
王阳明与世间佛教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