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停止胡思乱想,找回内心的平静

经常胡思乱想产生焦虑情绪怎么办?《吕氏春秋》中有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丢了一把斧子的经历。在他看来,斧子肯定是被人偷了,邻居家的儿子应该是那个小偷。因此,他怎么看邻居的一言一行,都像是偷斧子的证据。然而,几天后,这个人在山谷里找到了那把斧子,原来是自己上次上山砍柴不小心丢掉的。这时再观察邻居家的儿子,不管是走路的样子,还是脸色表情,怎么看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了。

在这个故事中,邻居的儿子前后始终没有改变,但是在这个人心中变化却很大。主要原因是他被自己的主观想法所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被自己的种种念头所困扰,导致情绪低落,无法全情投入当下。那么,究竟是什么在左右我们的情绪呢?

很多人认为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影响了我们的感受,因此我们会将愤怒、焦虑、沮丧的原因归咎于他人或环境。但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指出,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只是触发点,实际上是我们对待事情的认知决定了我们的感受。
 

有个朋友找我倾诉,他和同事因为一些小事发生了争执,下班回到家中脑子里还在不停的想这件事情,导致心情愤怒沮丧,无法专注当下。他将这种愤怒沮丧的情绪归咎于争吵,但实际上是他陷入了“ 别人应该按照我认为正确的方式去做” 的固有认知,只是他没有意识到。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的ABCD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框架:

A:触发点:发生的事情

B:认知   :对待事情的看法

C:结果   :产生的影响

D:  反驳   :重新调整认知

结合上面的例子应用如下:

A:触发点:和同事发生争吵

B:认知 :别人应该按照我认为正确的方式去做

C:结果 :心情沮丧,不能专注当下的事情

如何消除C呢?要用D来反驳,即对事情的再认知过程。

D:调整认知: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价值观都不一样、所以做事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他人不可能完全按照你认为正确的方式去做,同时也没有义务这样做,要允许不同。朋友采纳了新的认知角度后,心情明显好转。

生活中的许多困扰,我们也可以尝试用这种方法来消除负面情绪。

例如,你去赴一场约会,但是你要迟到了,这时你就会变得很着急、慌乱、焦虑。我们倾向于将这种焦虑归咎于约会要迟到了,但实际上是我们认为“我不该迟到,我应该守时,不守时的人不会受人喜欢”的这种认知影响了我们的情绪。

A:触发点:约会要迟到了

B:认知  :我不该迟到,迟到说明我不守时,不会被人喜欢

C:结果  :让我感到很焦虑、慌乱,开始飙车

D:调整认知:我不可能保证每次都不迟到,遇到一些突发事情,按过去的经验来看,稍微迟到一些也不会有什么可怕的后果。

学会调整僵化的认知后,我们可以消除或避免不好的情绪。上面的例子中,通过调整认知后,我们可能仍会存在一些担心,但不会过于焦虑,也会停止过激的行为,如飙车。

当我们感觉到负面情绪即将占据上风时,不妨试着用新的认知去反驳那些僵化的认知。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它们被外界的事情所左右。记住,你的情绪,你做主。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