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一章习题

单选题

  1. 按照地理范围大小递增的顺序,给计算机网络排名。(B)
    A PAN, LAN, MAN, WAN
    B LAN, PAN, WAN, MAN
    C WAN, MAN, LAN, PAN
    D PAN, LAN, WAN, MAN

  2. 1500 字节的用户消息(信息)通过一个链路发送,在网络 层和数据链路层分别使用 IP 和以太网协议,每层都有 20 字节的报头(其他层忽略不计)。协议报头开销占总带宽的比例 是多少? (A)
    A 2.6%
    B 3.3%
    C 1.7%
    D 1.3%

  3. 消息M是由UDP、IP 和以太网协议封装,以此顺序沿着协议栈向下。使用U、I、 E 、 M 分别表示 UDP数据段、IP分组、以太帧、消息(信息)。以它们被发送的顺序来写,最左边为最先发送。问:在 数据链路层上,协议数据单元(PDU),是怎样的? (A)
    A EIUM
    B IUM
    C UIEM
    D MUIE

  4. 下列哪个选项是一个标准协议的参考模型(顶端到底部)?©
    A 应用层, 会话层, 网络层, 链路层,物理层
    B HTTP, TCP, 以太网, IP
    C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网络接入层
    D HTTP, TCP, IP, 802.11

  5. 下面哪种拓扑是极其可靠,但同时也是极耗费成本的? (D)
    A 星型拓扑
    B 总线拓扑
    C 环型拓扑
    D 全连通拓扑

  6. 关于对等通信也是虚拟通信,错误的说法是:(D)
    A 数据分组从发方的网络层流到收方的网络层
    B 数据帧从发方的数据链路层流到收方的数据链路层
    C 数据段从发方的传输层流到收方的传输层
    D 上述说法都不对

  7. 假设“线”上有一个传入帧 ABC,由协议进行多路解编和处理(A、B和C代表各协议及相应的报头,他们都按接收到他们的顺序给出)。传递到协议 B是什么消息,协议 B 又传递给谁什么消息? (B)
    A 协议 B 从协议A获取 AB,并传递BC到协议 C
    B 协议 B 从协议A获取 BC,并传递C到协议 C
    C 协议 B 从协议A获取 ABC,并传递BC到协议 C
    D 协议 B 从协议C获取 ABC,并传递ABC到协议 C

  8.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是什么? (B)
    A 比特流(Bits)
    B 帧(Frame)
    C 分组(Packet)
    D 数据段(Segment)

  9. 协议数据单元(PDU)包含哪两个部分? (D)
    A 控制信息和校验信息
    B 接口信息和数据信息
    C 接口信息和控制信息
    D 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

  10. 在OSI参考模型中,第k层与它之上的第k+1层的关系是什么?(A)
    A 第k层为第k+1层提供服务
    B 第k+1层将从第k层接收的报文添加一个报头
    C 第k层与第k+1层相互没有影响
    D 第k层使用第k+1层提供的服务

简答题

1-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
答: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
(1)连通性:计算机网络使上网用户间都可以交换信息
(2)共享性:指资源共享,可以是信息共享、软件共享、硬件共享等

1-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 。(期末考试正好考了)
答: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通常将要发送的较长报文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段,在每一个数据段 前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后,就构成一个分组。每一个分组在网络 中独立选择传输路径,并被正确地交付到分组传输的终点。其具有如下优点:
(1)高效:分组在传输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逐段占用
(2)灵活:为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转发路由
(3)迅速:可以不建立连接就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
(4)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使网络具有很好的生存性。

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 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 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it/s。   
(2) 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it/s。 从以上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1):发送延迟=107/(100×1000)=100s    传播延迟=1000×1000/(2×108)=5×10-3s=5ms   (2):发送延迟=103/(109)=10-6s=1us 传播延迟=1000×1000/(2×108)=5×10-3s=5ms
结论 (1)发送时延与帧长和发送速率有关 (2)传输时延与信道长度和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有关。

1-18 、假设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3×108m/s。媒体长度分别为: (1) 10cm(网卡) (2) 100m(局域网) (3) 100km(城域网) (4) 5000km(广域网) 试计算当数据率为1Mb/s和10Gb/s时在以上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
答: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9 、长度为100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运输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TCP首部。 再交给网络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IP首部。最后交给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传送, 加上首部和尾部18字节,试求数据的传输效率。若应用层数据长度为1000字节, 数据的传输效率是多少?
答:数据长度为100字节时   传输效率=100/(100+20+20+18)=63.3%   
数据长度为1000字节时, 传输效率=1000/(1000+20+20+18)=94.5%

1-21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答:协议与服务的区别: 协议是“水平的”, 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的通信的规则。
服务是 “垂直的”, 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协议与服务的关系: 在协议的控制下,上层对下层进行调用,下层对上层提供服务,上下层 间用交换原语交换信息。同层两个实体间有时有连接。

1-22、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
答:在计算机网络中要做到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就必须遵守一些事先约定好的规则。 这些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即称为网络协议。
一个网络协议要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1-24、试述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期末考试考了)
答: 所谓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是为便于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而采用的综合了OSI七层模 型和TCP/IP的四层模型而得到的五层模型。 各层的主要功能:
(1)应用层:应用层的任务是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协议规定应 用进程间通信和交互的规则。
(2)运输层: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运输层同时为 多个进程提供服务,因此具有复用和分用的功能。
(3) 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为分组选择合适的路由,使 源主机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交付到目的主机。
(4)数据链路层:将在网络层交下来的数据报组装成帧(frame),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 链路上实现帧的无差错传输。
(5)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输比特流,负责确定与传输媒体有关的机械特 性、电气特性等。

1-27 试解释everything over IP 和IP over everthing 的含义。
答:TCP/IP协议可以为各式各样的应用提供服务 (所谓的everything over ip) 允许IP协议在各式各样的网络构成的互联网上运行(所谓的ip over everything)

1-28 假定要在网络上传送1.5MB的文件。设分组长度1KB,往返时间RTT=80ms。 传送数据之前还需要2×RTT=160ms的时间建立TCP连接。计算在以下情况下接 收方收到该文件的最后一个比特所需的时间。
1)数据发送速率10Mb/s,数据分组可以连续发送。
2)数据发送速率10Mb/s,每发送完一个分组后需要等待一个RTT时间才能再发送 下一分组。
3)数据发送速率极快,不考虑发送数据所需的时间。但规定在每一个RTT时间内 只能发送20个分组。
4)数据发送速率极快,不考虑发送数据所需的时间。但在第一个RTT时间内只能 发送1个分组,在第二个RTT时间内发送2个分组,在第三个RTT时间内发送4个分 组(即第k个RTT时间内发送2k-1个分组)。
(1)发送时间 = 1.5220bit/10Mbps =1.5102410248/10106=1.258s p
最后一个分组的传播时间 = 0.5RTT=40ms p
总时间 = 2RTT+1.258s+40ms = 1.458s p
(2)需要划分的分组数 = 1.5MB/1KB =1.5
220 *8/210 *8=1536(个) p
等待时间 = 1535RTT = 122.8s p
总时间 = 1.458s + 122.8s = 124.258s p
(3)每一个RTT时间内只能发送20个分组。1536个分组,需要76个RTT,76X20=1520, 最后剩下16个分组,一次发送完。最后发送分组到达对方需要0.5RTT p 总时间 = 76.5RTT + 2RTT = 6.12 + 0.16 = 6.28s p
(4)经过n个RTT后发送分组为:
1+2+4+…+2n-1=2(n)-1个分组, n=10,发送分组=210-1=1023,10个RTT不够。 n=11,发送分组=211-1=2047 。所以需要10个完整的RTT,后面的513个分组发送 出去,直到最后一个bit到达接收方,需要0.5个RTT。 所以总时间 = (2+10+0.5)RTT = 1s

  • 3
    点赞
  • 1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