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物理层

我们从这一节开始,学习TCP/IP体系中的最底层,也是和底层通信结合最紧密的一层——物理层。我们主要学习物理层涉及到的四大特性,以及工作在物理层的通信设备。


物理层四大特性

首先,我们回想一下,前面学过的数据发送的过程。数据从发送方的应用层下来,到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最后到达物理层,转换成比特流,通过信道发送出去。

可见,物理层的主要工作就是传输比特流。而通过我们前面的学习可以知道,数据的通信手段有很多种,传输介质也有很多种,它们虽然都具有可以传输数据的能力,但是毕竟存在差异。

所以,我们就引出了物理层的另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尽可能的屏蔽掉底层通信手段和传输介质的差异,使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受不到这些差异,或者说使上面的数据链路层不必考虑底层具体的通信手段和使用的传输介质是什么。

在这里,我们还要再强调一下,上节我们学的各种传输介质并不属于物理层,它们处于物理层之下,可以认为它们是TCP/IP体系的第0层

既然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在各种传输媒体上传输比特流,那么物理层就需要规定与各种传输介质有关的接口的一些特性,那么具体规定了哪些呢?

我们把物理层规定的接口的特性归结为四个: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机械特性:指明了线缆接口的形状、大小尺寸、针脚的数量和排列等规定。

电气特性:指明了线缆接口的电压范围。

功能特性:配合电气特性,指明某个针脚出现的电压代表什么意思。比如出现高电平就代表1,低电平就代表0。

规程特性:类似于我们前面学过的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时序”中的时序,规程特性指明了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我们就拿经典的串行线接口RS-232-C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种接口的物理特性:

RS-232-C这种接口,常见的外观是25针或9针的D型插口,这就是它的机械特性;内部的电压规格一般是V.28标准电路,这就是电气特性;定义某个针脚的功能,以及每个功能执行的先后顺序符合V.24标准,这就是功能特性和规程特性。

我们再来看一下RS-232-C串口线的接口图片:


物理层设备

现在,我们要学习两种工作在物理层的设备,一个是中继器,一个是集线器。要了解这两种设备在功能和用途上的不同,也要知道物理层设备的特点,为以后学习交换机、路由器等其他层次的设备加以区分。

1、中继器

中继器是一种早期的设备,主要完成的功能是实现信号传输的中继。

通过上一节学习双绞线,我们了解到,双绞线的最大有效传输距离是100米,如果传输距离超过100米,那么信号将很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衰减。

而中继器这个设备,就可以对信号的功率进行放大和再生,能够有效的扩展传输距离的长度。而且使用中继器的两段链路,它们的速率还可以不同,比如第一段线路是5类双绞线,连接一个中继器,再连接第二段线路,第二段线路可以同样是5类线,也可以是超五类、6类等其它的规格。

但是,要注意的是,中继器也不能增加到任意多个,一般来说,一段链路上,中继器最多可以使用4个。也就是说,信号放大再生的过程最多经历四次

我们来看一下中继器的图片,一般的中继器有两个端口,连接两段链路:

2、集线器

集线器是早期组建星型拓扑结构的局域网经常用到的中心设备。

我们试想,如果组建一个局域网,这个局域网只有两台主机组成,那么用一根网线直连两台主机即可,如果是三台、四台、五台,也使用网线互相连接,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规模增加到十几台,那么两两之间互连,网线的数量就变得多且杂乱。

所以,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用一台中心设备把这些主机都互相连接起来,形成星型的拓扑结构。集线器就可以充当这个中心设备。

比如有五个主机,它们都通过一根网线连接到集线器上,那么其中一台主机给其它主机发送的信息,首先会顺着网线到达集线器,然后集线器再把信息发送给别的主机,这是集线器的用途和工作原理。根据这个原理,也有一种说法是,集线器就是多端口的中继器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集线器的一张图片,端口数通常是8个或16个:


参考教材: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七版

  • 2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