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mA变送电路的设计与仿真测试

本文介绍了4~20mA变送电路的设计原理,通过电压转电流电路模块,将PWM信号转换为对应电流信号,用于测量和显示温度、湿度等物理量。文中详细讲解了RC滤波、三极管饱和导通状态、钳位电压的作用,以及LC电感π型滤波器在确保4~20mA电流输出中的关键作用。在实际焊接时,需避免电容短路导致电流回路异常。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开始啦,设计的原理图如下。关于运放和三极管就随便选了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计算参数去选取。

 那么,现在来浅谈一下该部分的设计原理。如有错误,还望各位在评论区里指正,晚辈必定虚心改正,求教

首先是全局功能:由芯片端口给入的区间PWM电位信号,经过电压转电流电路模块,输出与前端PWM对应的电流信号。该电流信号可用于对应外接变化的物理信号的数值显示,即对外界变化量:温度、湿度、电压、电流、分贝、气体含量等范围的测定和显示。

那么接下来就是各个小模块的攻克啦!

在运放前端的是RC滤波组合,给定运放的正向输入端一个稳定的电压值。由于虚短,运放的反向输入端接入R4处的钳位电压也是我们正向输入端的电压。这里我们用Uin表示好啦,这里的R4其实就是关联我们后面电流值的采样电阻啦,后面再说。

Q1三极管为流控器件,但我们在这个电路中,我们并非用到其电流放大功能,而是处于饱和状态的导通功能。也就是说,当Ib值增到一定的程度,我们的Ic并不会再放大,而是处于某数值附近,此时的Uc与Ue之间的电压非常小,相当于我们再电路中植入了常闭合开关。在放大状态的电压数值下,设计基极b处接入的电阻阻值远远大于集电极c处的电阻,使得Ic更容易达到极限值,易得三极管的饱和导通状态。

由于运放反向输入端的钳位电压,使得R4两端的电压卡死在△Ur4=Uin-0=Uin&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