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白的推荐系统之路——Task 03 多路召回

学习内容

1、基于关联规则的itemcf
2、基于关联规则的usercf
3、youtubednn召回
4、冷启动召回

学习过程

多路召回

所谓的“多路召回”策略,就是指采用不同的策略、特征或简单模型,分别召回一部分候选集,然后把候选集混合在一起供后续排序模型使用,可以明显的看出,“多路召回策略”是在“计算速度”和“召回率”之间进行权衡的结果。其中,各种简单策略保证候选集的快速召回,从不同角度设计的策略保证召回率接近理想的状态,不至于损伤排序效果。这便是多路召回的基本概念。

下面展现多路召回的一个示意图,在多路召回中,每个策略之间毫不相关,所以一般可以写并发多线程同时进行,这样可以更加高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导包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tqdm import tqdm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faultdict  
import os, math, warnings, math, pickle
from tqdm import tqdm
import faiss
import collections
import random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MinMaxScaler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LabelEncoder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
from deepctr.feature_column import SparseFeat, VarLenSparseFeat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LabelEncoder
from tensorflow.python.keras import backend as K
from tensorflow.python.keras.models import Model
from tensorflow.python.keras.preprocessing.sequence import pad_sequences

from deepmatch.models import *
from deepmatch.utils import sampledsoftmaxloss
warnings.filterwarnings('ignore')
data_path = './data_raw/'
save_path = './temp_results/'
# 做召回评估的一个标志, 如果不进行评估就是直接使用全量数据进行召回
metric_recall = False

读取数据

推荐系统比赛中读取数据部分主要分为三种模式, 即Debug模式、线下验证模式和线上模式。

Debug模式大概就是比赛的数据量太大了,如果我们就这些数据量去分析的话,会很耗时间。这个时候我们就只需要先搭建一个简易的baseline并跑通,然后在比赛数据的训练集中随机抽取一部分样本来进行调试(train_click_log_sample)。

线下验证模式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线下基于已有的训练集数据, 来选择好合适的模型和一些超参数。 所以我们这一块只需要加载整个训练集(train_click_log), 然后把整个训练集再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

线上模式: 我们用debug模式搭建起一个推荐系统比赛的baseline, 用线下验证模式选择好了模型和一些超参数, 这一部分就是真正的对于给定的测试集进行预测, 提交到线上, 所以这一块使用的训练数据集是全量的数据集(train_click_log+test_click_log)。

下面给出这三个模式的代码:

# debug模式: 从训练集中划出一部分数据来调试代码
def get_all_click_sample(data_path, sample_nums=10000):
    """
        训练集中采样一部分数据调试
        data_path: 原数据的存储路径
        sample_nums: 采样数目(这里由于机器的内存限制,可以采样用户做)
    """
    all_click = pd.read_csv(data_path + 'train_click_log.csv')
    all_user_ids = all_click.user_id.unique()

    sample_user_ids = np.random.choice(all_user_ids, size=sample_nums, replace=False) 
    all_click = all_click[all_click['user_id'].isin(sample_user_ids)]
    
    all_click = all_click.drop_duplicates((['user_id', 'click_article_id', 'click_timestamp']))
    return all_click

# 读取点击数据,这里分成线上和线下,如果是为了获取线上提交结果应该讲测试集中的点击数据合并到总的数据中
# 如果是为了线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或者特征的有效性,可以只使用训练集
def get_all_click_df(data_path='./data_raw/', offline=True):
    if offline:
        all_click = pd.read_csv(data_path + 'train_click_log.csv')
    else:
        trn_click = pd.read_csv(data_path + 'train_click_log.csv')
        tst_click = pd.read_csv(data_path + 'testA_click_log.csv')

        all_click = trn_click.append(tst_click)
    
    all_click = all_click.drop_duplicates((['user_id', 'click_article_id', 'click_timestamp']))
    return all_click
# 读取文章的基本属性
def get_item_info_df(data_path):
    item_info_df = pd.read_csv(data_path + 'articles.csv')
    
    # 为了方便与训练集中的click_article_id拼接,需要把article_id修改成click_article_id
    item_info_df = item_info_df.rename(columns={'article_id': 'click_article_id'})
    
    return item_info_df

# 读取文章的Embedding数据
def get_item_emb_dict(data_path):
    item_emb_df = pd.read_csv(data_path + 'articles_emb.csv')
    
    item_emb_cols = [x for x in item_emb_df.columns if 'emb' in x]
    item_emb_np = np.ascontiguousarray(item_emb_df[item_emb_cols])
    # 进行归一化
    item_emb_np = item_emb_np / np.linalg.norm(item_emb_np, axis=1, keepdims=True)

    item_emb_dict = dict(zip(item_emb_df['article_id'], item_emb_np))
    pickle.dump(item_emb_dict, open(save_path + 'item_content_emb.pkl', 'wb'))
    
    return item_emb_dict
max_min_scaler = lambda x : (x-np.min(x))/(np.max(x)-np.min(x))

# 采样数据
# all_click_df = get_all_click_sample(data_path)

# 全量训练集
all_click_df = get_all_click_df(offline=False)

# 对时间戳进行归一化,用于在关联规则的时候计算权重
all_click_df['click_timestamp'] = all_click_df[['click_timestamp']].apply(max_min_scaler)
item_info_df = get_item_info_df(data_path)
item_emb_dict = get_item_emb_dict(data_path)

计算相似性矩阵

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协同过滤以及向量检索得到相似性矩阵,相似性矩阵主要分为基于用户的(user2user)和基于物品的(item2item),基于物品的概念在Task 01里有简单介绍过了,下面依次获取基于itemCF的item2item的相似性矩阵。

itemCF i2i_sim

借鉴KDD2020的去偏商品推荐,在计算item2item相似性矩阵时,使用关联规则,使得计算的文章的相似性还考虑到了:
1、用户点击的时间权重
2、用户点击的顺序权重
3、文章创建的时间权重

def itemcf_sim(df, item_created_time_dict):
    """
        文章与文章之间的相似性矩阵计算
        :param df: 数据表
        :item_created_time_dict:  文章创建时间的字典
        return : 文章与文章的相似性矩阵
        
        思路: 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详细请参考上一期推荐系统基础的组队学习) + 关联规则
    """
    
    user_item_time_dict = get_user_item_time(df)
    
    # 计算物品相似度
    i2i_sim = {}
    item_cnt = defaultdict(int)
    for user, item_time_list in tqdm(user_item_time_dict.items()):
        # 在基于商品的协同过滤优化的时候可以考虑时间因素
        for loc1, (i, i_click_time) in enumerate(item_time_list):
            item_cnt[i] += 1
            i2i_sim.setdefault(i, {})
            for loc2, (j, j_click_time) in enumerate(item_time_list):
                if(i == j):
                    continue
                    
                # 考虑文章的正向顺序点击和反向顺序点击    
                loc_alpha = 1.0 if loc2 > loc1 else 0.7
                # 位置信息权重,其中的参数可以调节
                loc_weight = loc_alpha * (0.9 ** (np.abs(loc2 - loc1) - 1))
                # 点击时间权重,其中的参数可以调节
                click_time_weight = np.exp(0.7 ** np.abs(i_click_time - j_click_time))
                # 两篇文章创建时间的权重,其中的参数可以调节
                created_time_weight = np.exp(0.8 ** np.abs(item_created_time_dict[i] - item_created_time_dict[j]))
                i2i_sim[i].setdefault(j, 0)
                # 考虑多种因素的权重计算最终的文章之间的相似度
                i2i_sim[i][j] += loc_weight * click_time_weight * created_time_weight / math.log(len(item_time_list) + 1)
                
    i2i_sim_ = i2i_sim.copy()
    for i, related_items in i2i_sim.items():
        for j, wij in related_items.items():
            i2i_sim_[i][j] = wij / math.sqrt(item_cnt[i] * item_cnt[j])
    
    # 将得到的相似性矩阵保存到本地
    pickle.dump(i2i_sim_, open(save_path + 'itemcf_i2i_sim.pkl', 'wb'))
    
    return i2i_sim_
i2i_sim = itemcf_sim(all_click_df, item_created_time_dict)

userCF u2u_sim

在计算用户之间的相似度的时候,也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关联规则,比如用户活跃度权重,这里将用户的点击次数作为用户活跃度的指标

def get_user_activate_degree_dict(all_click_df):
    all_click_df_ = all_click_df.groupby('user_id')['click_article_id'].count().reset_index()
    
    # 用户活跃度归一化
    mm = MinMaxScaler()
    all_click_df_['click_article_id'] = mm.fit_transform(all_click_df_[['click_article_id']])
    user_activate_degree_dict = dict(zip(all_click_df_['user_id'], all_click_df_['click_article_id']))
    
    return user_activate_degree_dict
def usercf_sim(all_click_df, user_activate_degree_dict):
    """
        用户相似性矩阵计算
        :param all_click_df: 数据表
        :param user_activate_degree_dict: 用户活跃度的字典
        return 用户相似性矩阵
        
        思路: 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详细请参考上一期推荐系统基础的组队学习) + 关联规则
    """
    item_user_time_dict = get_item_user_time_dict(all_click_df)
    
    u2u_sim = {}
    user_cnt = defaultdict(int)
    for item, user_time_list in tqdm(item_user_time_dict.items()):
        for u, click_time in user_time_list:
            user_cnt[u] += 1
            u2u_sim.setdefault(u, {})
            for v, click_time in user_time_list:
                u2u_sim[u].setdefault(v, 0)
                if u == v:
                    continue
                # 用户平均活跃度作为活跃度的权重,这里的式子也可以改善
                activate_weight = 100 * 0.5 * (user_activate_degree_dict[u] + user_activate_degree_dict[v])   
                u2u_sim[u][v] += activate_weight / math.log(len(user_time_list) + 1)
    
    u2u_sim_ = u2u_sim.copy()
    for u, related_users in u2u_sim.items():
        for v, wij in related_users.items():
            u2u_sim_[u][v] = wij / math.sqrt(user_cnt[u] * user_cnt[v])
    
    # 将得到的相似性矩阵保存到本地
    pickle.dump(u2u_sim_, open(save_path + 'usercf_u2u_sim.pkl', 'wb'))

    return u2u_sim_
# 由于usercf计算时候太耗费内存了,这里就不直接运行了
# 如果是采样的话,是可以运行的
user_activate_degree_dict = get_user_activate_degree_dict(all_click_df)
u2u_sim = usercf_sim(all_click_df, user_activate_degree_dict)

item embedding sim

使用Embedding计算item之间的相似度是为了后续冷启动的时候可以获取未出现在点击数据中的文章,后面有对冷启动专门的介绍,这里简单的说一下faiss。

faiss是Facebook的AI团队开源的一套用于做聚类或者相似性搜索的软件库,底层是用C++实现。Faiss因为超级优越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推荐相关的业务当中.

faiss工具包一般使用在推荐系统中的向量召回部分。在做向量召回的时候要么是u2u,u2i或者i2i,这里的u和i指的是user和item.我们知道在实际的场景中user和item的数量都是海量的,我们最容易想到的基于向量相似度的召回就是使用两层循环遍历user列表或者item列表计算两个向量的相似度,但是这样做在面对海量数据是不切实际的,faiss就是用来加速计算某个查询向量最相似的topk个索引向量。

faiss查询的原理:faiss使用了PCA和PQ(Product quantization乘积量化)两种技术进行向量压缩和编码,当然还使用了其他的技术进行优化,但是PCA和PQ是其中最核心部分。

召回

召回常用的策略:

1、Youtube DNN 召回
2、基于文章的召回
文章的协同过滤
基于文章embedding的召回
3、基于用户的召回
用户的协同过滤
用户embedding

上面的各种召回方式一部分在基于用户已经看得文章的基础上去召回与这些文章相似的一些文章, 而这个相似性的计算方式不同, 就得到了不同的召回方式, 比如文章的协同过滤, 文章内容的embedding等。还有一部分是根据用户的相似性进行推荐,对于某用户推荐与其相似的其他用户看过的文章,比如用户的协同过滤和用户embedding。 还有一种思路是类似矩阵分解的思路,先计算出用户和文章的embedding之后,就可以直接算用户和文章的相似度, 根据这个相似度进行推荐, 比如YouTube DNN。

itemCF recall

上面已经通过协同过滤,Embedding检索的方式得到了文章的相似度矩阵,下面使用协同过滤的思想,给用户召回与其历史文章相似的文章。
这里在召回的时候,也是用了关联规则的方式:

考虑相似文章与历史点击文章顺序的权重(细节看代码)
考虑文章创建时间的权重,也就是考虑相似文章与历史点击文章创建时间差的权重
考虑文章内容相似度权重(使用Embedding计算相似文章相似度,但是这里需要注意,在Embedding的时候并没有计算所有商品两两之间的相似度,所以相似的文章与历史点击文章不存在相似度,需要做特殊处理)

userCF召回

基于用户协同过滤,核心思想是给用户推荐与其相似的用户历史点击文章,因为这里涉及到了相似用户的历史文章,这里仍然可以加上一些关联规则来给用户可能点击的文章进行加权,这里使用的关联规则主要是考虑相似用户的历史点击文章与被推荐用户历史点击商品的关系权重,而这里的关系就可以直接借鉴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相似的做法,只不过这里是对被推荐物品关系的一个累加的过程。

冷启动问题

冷启动问题可以分成三类:文章冷启动,用户冷启动,系统冷启动。

文章冷启动:对于一个平台系统新加入的文章,该文章没有任何的交互记录,如何推荐给用户的问题。(对于我们场景可以认为是,日志数据中没有出现过的文章都可以认为是冷启动的文章)
用户冷启动:对于一个平台系统新来的用户,该用户还没有文章的交互信息,如何给该用户进行推荐。(对于我们场景就是,测试集中的用户是否在测试集对应的log数据中出现过,如果没有出现过,那么可以认为该用户是冷启动用户。但是有时候并没有这么严格,我们也可以自己设定某些指标来判别哪些用户是冷启动用户,比如通过使用时长,点击率,留存率等等)
系统冷启动:就是对于一个平台刚上线,还没有任何的相关历史数据,此时就是系统冷启动,其实也就是前面两种的一个综合。

总结

这一次的学习内容明显难度增加了不少,所以有部分啃得也不是很好,之后这轮学习过去后,还是要再啃一遍让自己理解的更透彻一点。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