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城市建成区面积的变化可以用来体现城市的发展水平,我们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Landsat数据的结合提取了郑州市建成区面积,并进行20年时空特征变化分析,研究有利于辅助城市建设规划,有利于加强建设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提高已被开发土地的利用率,通过合理分配和利用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大大减少了城市的管理成本。首先对Landsat TM影像的预处理运用envi软件里的大气校正,辐射定标,几何校正三个步骤,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预处理的原理是运用相互校正;然后,采用监督分类法提取城市建成区面积,利用经验法来确定夜间照明数据的最优阈值,提取建筑面积的近似范围。然后,根据两个建成区的重叠和交叉分析数据,确定建成区的最终范围;最后对提取的建成区进行变化特征分析,从形态分析,重心坐标,重力分布情况,重力移动过程模型对五个年份的建成区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市建成区面积20年来面积增加了近308.94%。
关键词:郑州市,建成区;城市扩张;夜间灯光数据;Landsat;DMSP/OLS
1 引言
城市建成区的空间扩张程度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因素,准确获取城市建成区时序变化信息有助于认识城市化进程、分析城市发展驱动因素,更好地协调城乡发展[1]。
城市建成区不仅是表示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地区, 而且也是认识和研究城市的重要基础信息。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城市地区扩张迅速,建成区信息的提取是准确把握城市发展动态、 研究城市发展规律的重要基础。城市化水平的变化可以通过建成区的空间扩张来得以反映,城市建成区时间序列变化信息有利于是我们了解城市化进程,分析促进城市发展的因素,更好地平衡城乡发展。遥感技术具有快速、非接触和大面积获取地表信息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成区的提取研究中,本文利用国家地理条件监测平台,获得了夜光遥感数据。
本文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利用陆地卫星遥感数据与DMSP夜光数据相结合的优点,提出了利用夜间遥感信息提取建成区辅助陆地卫星监测分类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耕地、裸地、小村庄等噪声对建成区开采过程的影响,取得了1998年至2018年河南省郑州市城市建设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河南省郑州市近20年来城市建成区的扩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本设计试图通过分析结果,辅助研究区的城市建设规划,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和已开发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时考虑到现如今国家要求和新型城镇化的持续发展,对加强城乡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 技术路线设计
本文结合Landsat数据和DMSP数据进行郑州市建成区的提取,主要步骤如下:
(1)基于Landsat数据提取城市建成区
通过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和几何校正对TM影像进行预处理。通过监督分类提取建成区,再进行平滑、聚类、图像分割与合并,最终确定建成区。
(2)基于灯光数据提取建成区
采用照明数据校正和经验法确定最佳阈值,划分建筑面积和非建筑面积,确定建筑面积的一般范围。
(3)结合两种方法确定建成区
对两种数据的建成区进行结合,提取最终的城市建成区。
(4)建成区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得到郑州市各时间序列的建成区面积分布情况,完成了城市扩张的动态监测与分析。整个技术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主要技术流程
3 研究区域和数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