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 MII PSY及MDI MDIX辨析

首先解释一下介质是指信号最终的路径是在光纤中传输还是在超五类双绞线中传输。

  1. MII是指介质无关接口:这是MAC层与PHY层之间的接口,他们之间的信号传输一般就是芯片到芯片的传输,还没有到介质中传输,所以说他们之间的传输是与介质无关的;

  2. MDI是指与介质有关的接口:因为MDI信号是从PHY出来的信号经过变压器后连接到RJ45连接器上的,RJ45连接器是连接超五类双绞线的接口,不是连接光纤的接口,所以说MDI是与介质相关的。

关于MDI:

结构
  从硬件的角度看,以太网接口电路主要由 MAC(Media Access Control,MAC)控制器和物理层接口 PHY(Physical Layer,PHY)两大部分构成。如下图所示:

MAC_PHY

 

  但是,在实际的设计中,以上三部分并不一定是独立分开的。 由于,PHY 整合了大量模拟硬件,而 MAC 则是典型的全数字器件。考虑到芯片面积及模拟/数字混合架构的原因,通常,将 MAC 集成进微控制器而将 PHY 留在片外。更灵活、密度更高的芯片技术已经可以实现 MAC 和 PHY 的单芯片整合。总的来说,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CPU 集成 MAC 与 PHY,目前来说并不多见。

MAC_PHY_1

 

CPU 集成 MAC,PHY 采用独立芯片,这种比较常见。MAC_PHY_2

 

CPU 不集成 MAC 与 PHY,MAC 与 PHY 采用集成芯片(形成一个独立的网卡),这种也比较常见。

MAC_PHY_3

 

  MAC 及 PHY 工作在 OSI 七层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具体如下

MAC_PHY_OSI

 

  IEEE802.3 标准文档下载地址:https://ieeexplore.ieee.org/browse/standards/get-program/page/。它分为很多个 section。标准文档贼长,没有全部看过,大概第一部分是 10Mb/s 以太网(其中有关于 MAC 的规范),第二部分是 100BASE-T 100Mb/s 基带网络介绍,第三部分是 1000 Mb/s 基带网络介绍,第四部分是 10 Gb/s 基带网络介绍。但是,并不是说每部分都是独立的。

IEEE802.3
什么是 MAC
  MAC(Media Access Control,MAC)即媒体访问控制。该部分有两个概念:MAC 可以指的是一个硬件控制器,也可以指 MAC 通信协议。该协议位于 OSI 七层协议中数据链路层的下半部分,主要负责控制与连接物理层的物理介质。MAC 硬件大约就是下面的样子了:

MAC 

 

  在发送数据的时候,MAC 协议可以事先判断是否可以发送数据,如果可以发送将给数据加上一些控制信息,最终将数据以及控制信息以规定的格式发送到物理层;在接收数据的时候,MAC 协议首先判断输入的信息并是否发生传输错误,如果没有错误,则去掉控制信息发送至 LLC(逻辑链路控制)层。该层协议是以太网 MAC,由 IEEE-802. 3 以太网标准定义。最新的 MAC 同时支持 10Mbps 和100Mbps 两种速率。

  以太网数据链路层其实包含 MAC(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和 LLC(逻辑链路控制)子层。一块以太网卡 MAC 芯片的作用不但要实现 MAC 子层和 LLC 子层的功能,还要提供符合规范的 PCI 界面以实现和主机的数据交换。

  MAC 从 PCI 总线收到 IP 数据包或者其他网络层协议的数据包后,将之拆分并重新打包成最大 1518Byte、最小 64Byte 的帧。这个帧里面包括了目标 MAC 地址、自己的源 MAC 地址和数据包里面的协议类型(比如IP数据包的类型用 80 表示),最后还有一个DWORD(4Byte)的 CRC 码。

  可是目标的 MAC 地址是哪里来的呢?这牵扯到一个 ARP 协议(介乎于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的一个协议)。第一次传送某个目的 IP 地址的数据的时候,先会发出一个 ARP 包,其 MAC 的目标地址是广播地址,里面说到:“谁是 xxx.xxx.xxx.xxx 这个 IP 地址的主人?”因为是广播包,所有这个局域网的主机都收到了这个 ARP 请求。收到请求的主机将这个 IP 地址和自己的相比较,如果不相同就不予理会,如果相同就发出 ARP 响应包。这个 IP 地址的主机收到这个 ARP 请求包后回复的 ARP 响应里说到:“我是这个 IP 地址的主人”。这个包里面就包括了他的 MAC 地址。以后的给这个IP地址的帧的目标 MAC 地址就被确定了。(其它的协议如 IPX/SPX 也有相应的协议完成这些操作)

  IP 地址和 MAC 地址之间的关联关系保存在主机系统里面,叫做 ARP 表。由驱动程序和操作系统完成。在 Windows 及 Linux 里面可以用 arp -a 的命令查看 ARP 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收到数据帧的时候也是一样,做完 CRC 校验以后,如果没有 CRC 效验错误,就把帧头去掉,把数据包拿出来通过标准的接口传递给驱动和上层的协议栈。最终正确的达到我们的应用程序。

什么是 MII
  MII(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即媒体独立接口,MII 接口是 MAC 与 PHY 连接的标准接口。它是 IEEE-802.3 定义的以太网行业标准。MII 接口提供了 MAC 与 PHY 之间、PHY 与 STA(Station Management)之间的互联技术,该接口支持 10Mb/s 与 100Mb/s 的数据传输速率,数据传输的位宽为 4 位。“媒体独立” 表明在不对 MAC 硬件重新设计或替换的情况下,任何类型的 PHY 设备都可以正常工作。802.3 协议最多支持 32 个 PHY,但有一定的限制:要符合协议要求的 connector 特性。MII 接口如下图所示:

MII

 

  提到 MII,就有可能涉及到 RS,PLS,STA 等名词术语,下面讲一下他们之间对应的关系。

  所谓 RS 即 Reconciliation sublayer,它的主要功能主要是提供一种 MII 和 MAC/PLS 之间的信号映射机制。它们(RS与MII)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RS_MII

 

MII 的 Management Interface 是与 STA(Station Management)相连的。

关于本节,具体可参考 IEEE 以太网标准 802.3 的 22.3 Signal timing characteristics 节,其中包含时钟信号等更详细内容。

  MII 接口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从 MAC 层到 PHY 层的发送数据接口,二是从 PHY 层到 MAC 层的接收数据接口,三是从PHY 层到 MAC 层的状态指示信号,四是 MAC 层和 PHY 层之间传送控制和状态信息的 MDIO 接口。

MII_MAC_PHY

 

MII 包括一个数据接口,以及一个 MAC 和 PHY 之间的管理接口:

数据接口: 包括分别用于发送器和接收器的两条独立信道。每条信道都有自己的数据、时钟和控制信号。MII 数据接口总共需要 16 个信号,包括
TX_ER(transmit coding error): TX_ER 同步于 TX_CLK,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如果 TX_ER 有效超过一个时钟周期,并且此时TX_EN 是有效的,则数据通道中传输的数据是无效的,没用的。注:当 TX_ER 有效并不影响工作在 10Mb/s 的 PHY 或者 TX_EN 无效时的数据传输。在 MII 接口的连线中,如果 TX_ER 信号线没有用到,必须将它下拉接地。
TXD<3:0>(transmit data): TXD 由 RS 驱动,同步于 TX_CLK,在 TX_CLK 的时钟周期内,并且TX_EN 有效,TXD 上的数据被 PHY 接收,否则 TXD 的数据对 PHY 没有任何影响。
TX_EN: 发送使能。TX_EN 由 Reconciliation 子层根据 TX_CLK 上升沿同步进行转换。
TX_CLK(transmit clock): TX_CLK (Transmit Clock) 是一个连续的时钟信号(即系统启动,该信号就一直存在),它是 TX_EN、TXD、TX_ER(信号方向为从 RS 到 PHY)的参考时钟,TX_CLK 由 PHY 驱动 TX_CLK 的时钟频率是数据传输速率的 25%,偏差 ±100ppm。例如,100Mb/s 模式下,TX_CLK 时钟频率为 25MHz,占空比在 35% 至 65% 之间。
COL(collision detected): COL 不需要同步于参考时钟。The behavior of the COL signal is unspecified when the duplex mode bit0.8 inthe control register is set to a logic one(自动协商禁止,人工设为全双工模式), or when the Auto-Negotiation process selects a full duplex mode of operation。即半双工模式信号有效,全双工模式信号无效。
RXD<3:0>(receive data): RXD由RS驱动,同步于 RX_CLK,在 RX_CLK 的时钟周期内,并且 RX_DV 有效,RXD 上的数据被RS 接收,否则 RXD 的数据对 RS 没有任何影响。While RX_DV is de-asserted, the PHY may provide a False Carrier indication by asserting the RX_ER signal while driving the value <1110> onto RXD<3:0>。
RX_ER(receive error): RX_ER 同步于 RX_CLK,其在 RX 通道中的作用类似于 TX_ER 对于 TX 通道数据传输的影响。
RX_CLK: 它与 TX_CLK 具有相同的要求,所不同的是它是 RX_DV、RXD、RX_ER(信号方向是从 PHY 到 RS)的参考时钟。RX_CLK 同样是由 PHY 驱动,PHY 可能从接收到的数据中提取时钟 RX_CLK,也有可能从一个名义上的参考时钟(e.g., the TX_CLK reference)来驱动RX_CLK。
CRS(carrier sense): CRS 不需要同步于参考时钟,只要通道存在发送或者接收过程,CRS 就需要有效。The behavior of the CRS signal is unspecified when the duplex mode bit0.8 inthe control register is set to a logic one(自动协商禁止,人工设为全双工模式), or when the Auto-Negotiation process selects a full duplex mode of operation,即半双工模式信号有效,全双工模式信号无效。
RX_DV(Receive Data Valid): RXD_DV 同步于 RX_CLK,被 PHY 驱动,它的作用如同于发送通道中的 TX_EN,不同的是在时序上稍有一点差别:为了让数据能够成功被RS接收,要求RXD_DV有效的时间必须覆盖整个 FRAME 的过程,即starting no later than the Start Frame Delimiter (SFD) and excluding any End-of-Frame delimiter。
MII以4位半字节方式传送数据双向传输,时钟速率25MHz。其工作速率可达100Mb/s。
MII 管理接口: 是个双信号接口,通过管理接口,MAC 就能监视和控制 PHY。其管理是使用 SMI(Serial Management Interface) 总线通过读写 PHY 的寄存器来完成的。一个是时钟信号(***MDC (management data clock)***)。另一个是数据信号(***MDIO (management data input/output)***)。
MDC: 由站管理实体向 PHY 提供,作为在 MDIO 信号上传送信息的定时参考。 MDC 是一种非周期性的信号,没有最高或最低时间。 无论 TX_CLK 和 RX_CLK 的标称周期如何,MDC 的最小高低时间应为 160 ns,MDC 的最小周期为 400 ns。
MDIO: 是 PHY 和 STA 之间的双向信号。 它用于在 PHY 和 STA 之间传输控制信息和状态。 控制信息由 STA 同步地针对 MDC 驱动并且由 PHY 同步地采样。 状态信息由 PHY 针对 MDC 同步驱动并由 STA 同步采样。
  PHY 里面的部分寄存器是 IEEE 定义的,这样PHY把自己的目前的状态反映到寄存器里面,MAC 通过 SMI 总线不断的读取PHY 的状态寄存器以得知目前 PHY 的状态。例如连接速度、双工的能力等。当然也可以通过 SMI 设置 PHY的寄存器达到控制的目的。例如流控的打开关闭、自协商模式还是强制模式等。不论是物理连接的MII总线和 SMI 总线还是 PHY 的状态寄存器和控制寄存器都是由IEEE的规范的。因此不同公司的 MAC 和 PHY 一样可以协调工作。当然为了配合不同公司的 PHY 的自己特有的一些功能,驱动需要做相应的修改。

  MII 支持 10Mbps 和 100Mbps 的操作,一个接口由 14 根线组成,它的支持还是比较灵活的。但是有一个缺点是因为它一个端口用的信号线太多,如果一个 8 端口的交换机要用到 112 根线,16 端口就要用到 224 根线,到 32 端口的话就要用到 448 根线。一般按照这个接口做交换机是不太现实的。所以现代的交换机的制作都会用到其它的一些从 MII 简化出来的标准,比如 RMII、SMII、GMII等。

RMII(Reduced Media Independant Interface)
  简化媒体独立接口是标准的以太网接口之一,比 MII 有更少的 I/O 传输。RMII 口是用两根线来传输数据的,MII 口是用 4 根线来传输数据的,GMII 是用 8 根线来传输数据的。MII/RMII 只是一种接口,对于10Mbps 线速,MII 的时钟速率是 2.5MHz 就可以了,RMII 则需要 5MHz;对于 100Mbps 线速,MII 需要的时钟速率是 25MHz,RMII 则是 50MHz。
  MII/RMII 用于传输以太网包,在 MII/RMII 接口是4/2bit的,在以太网的PHY里需要做串并转换,编解码等才能在双绞线和光纤上进行传输,其帧格式遵循IEEE 802.3(10M)/IEEE 802.3u(100M)/IEEE 802.1q(VLAN)。以太网帧的格式为:前导符+开始位+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类型/长度+数据+padding(optional)+32bitCRC。如果有vlan,则要在类型/长度后面加上2个字节的vlan tag,其中12bit来表示vlan id,另外4bit表示数据的优先级!

GMII(Gigabit MII)
  GMII是千兆网的MII接口,这个也有相应的RGMII接口,表示简化了的GMII接口。
  GMII采用8位接口数据,工作时钟125MHz,因此传输速率可达1000Mbps。同时兼容MII所规定的10/100 Mbps工作方式。GMII接口数据结构符合IEEE以太网标准,该接口定义见IEEE 802.3-2000。

发送器: 在千兆速率下,向PHY提供GTXCLK信号、TXD、TXEN、TXER信号与此时钟信号同步。否则在10/100Mbps速率下,PHY提供TXCLK时钟信号,其它信号与此信号同步。其工作频率为25MHz(100M网络)或2.5MHz(10M网络)。
GTXCLK——吉比特TX…信号的时钟信号(125MHz)
TXCLK——10/100Mbps信号时钟
TXD[7…0]——被发送数据
TXEN——发送器使能信号
TXER——发送器错误(用于破坏一个数据包)
接收器:
RXCLK——接收时钟信号(从收到的数据中提取,因此与GTXCLK无关联)
RXD[7…0]——接收数据
RXDV——接收数据有效指示
RXER——接收数据出错指示
COL——冲突检测(仅用于半双工状态)
管理配置: 管理配置接口控制PHY的特性。该接口有32个寄存器地址,每个地址16位。其中前16个已经在“IEEE 802.3,2000-22.2.4 Management Functions”中规定了用途,其余的则由各器件自己指定。
MDC——配置接口时钟
MDIO——配置接口I/O

什么是PHY
  PHY(Physical Layer,PHY)是 IEEE802.3 中定义的一个标准模块,STA(station management entity,管理实体,一般为MAC 或 CPU)通过 SMI(Serial Manage Interface)对 PHY 的行为、状态进行管理和控制,而具体管理和控制动作是通过读写 PHY 内部的寄存器实现的。一个 PHY 的基本结构如下图:

PHY

 

  PHY 是物理接口收发器,它实现 OSI 模型的物理层。IEEE-802.3 标准定义了以太网 PHY。包括 MII/GMII (介质独立接口) 子层、PCS(物理编码子层)、PMA(物理介质附加)子层、PMD(物理介质相关)子层、MDI子层。它符合 IEEE-802.3k 中用于 10BaseT(第14条) 和 100BaseTX(第24条和第25条) 的规范。

PHY 寄存器在 IEEE802.3 标准的 22.2.4 Management functions 节有介绍,但不涉及所有的寄存器,个别寄存器需要到其它章节中看,当然,文档里面也提到该在哪里找到哪个寄存器。

PHY寄存器
  PHY 寄存器的地址空间为 5 位,从 0 到 31 最多可以定义 32 个寄存器(随着芯片功能不断增加,很多 PHY 芯片采用分页技术来扩展地址空间以定义更多的寄存器),IEEE802.3 定义了地址为 0-15 这 16 个寄存器的功能,地址16 - 31的寄存器留给芯片制造商自由定义,如下表所示。

PHY_REG
(1)官方介绍请参考 IEEE802.3 标准的 22.2.4 Management functions 节。
(2)上图的 B 和 E 表示了,在特定接口下,寄存器是基本的还是扩展的。例如:MII 接口下只有 0 和 1 寄存器是基本的,其它的是扩展的。注意:所为扩展是指留给 IEEE 以后的扩展特性用,不是给 PHY 厂商的扩展,PHY 厂商自定义的只能是 16~31 号寄存器
(3)在 IEEE 标准文档及某些 PHY 手册中,某寄存器的比特(bit)用 X.y 表示,如 0.15 表示第 0 寄存器的第 15 位。

也就是说,MII连接MAC层和psy层,无需介质,芯片内部实现。

关于MDI:

MDI/MDIX是两种以太网接口类型(物理和电气/光学),用于承载传输的计算机网络中,这两种类型接口在连接使用时都必须使用正确的双绞线电缆连接,那么MDI和MDIX接口到底是什么?MDI/MDIX接口如何选择正确的双绞线电缆?本文将为您解决这些问题,且简单介绍Auto-MDI/MDIX(端口自动翻转,也称为智能MDI/MDIX识别技术)。

MDI与MDIX接口是什么?

MDI(Media Dependent Interface,介质相关/有关接口)也称为上行链路端口,一般用于PC上的NIC(网络接口卡)或集成NIC端口的以太网端口连接。当NIC的传输信号要传输到集线器或网络交换机的接收信号上时,需通过一根直通电缆连接MDIX端口。

MDIX(Medium Dependent Interface Crossover)是计算机、路由器、集线器或网络交换机上常见的8P8C端口。由于MDIX是MDI端口的交叉版本,因此MDI设备上的引脚1和2(传输)通过直通电缆连接到MDIX设备上的引脚1和2(接收)。类似地,MDI设备上的引脚3和6(接收)转到MDIX设备上的引脚3和6(发送)。在这种情况下,MDIX端口无需交叉双绞线布线。

MDI与MDIX如何选择正确的电缆?

一般情况下,PC或工作站等终端站使用MDI接口,而集线器和网络交换机使用MDIX接口。在其他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上可支持多个MDIX端口和单个MDI端口,路由器上的MDI端口可用于连接电缆调制解调器。两个端口都标记为MDI或MDIX,可帮助您选择正确类型的电缆。通常情况下,MDI端口使用直通电缆连接到MDIX端口。对于MDI到MDI或MDIX到MDIX连接使用交叉电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便于在没有以太网交叉电缆的情况下连接到其他集线器或交换机,网络集线器或交换机会使用MDI端口(通常可切换)连接。

Auto-MDI/MDIX是什么?

根据上述可知,相同配置的两个端口(即MDI到MDI或MDIX到MDIX)使用以太网交叉电缆连接,但是在部署两种不同类型的以太网电缆时,可能会产生一些混乱和不便,Auto-MDI/MDIX技术则能很好地解决此问题。Auto-MDI/MDIX技术可根据需要在MDI和MDIX之间自由切换。在新设备接口上的Auto-MDI/MDIX端口能检测连接是否需要交叉,然后为其自动选择正确的MDI或MDIX配置。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直通电缆或交叉电缆则无关紧要。下图显示了MDI / MDIX和Auto-MDI/MDIX的电缆类型。

飞速(FS)内置Auto-MDI/MDIX端口的千兆PoE交换机解决方案

具备Auto-MDI/MDIX接口的路由器、集线器和交换机(包括一些10/100,以及所有1GB或10GB以太网交换机)在连接电缆后会自动切换到正确的配置。飞速(FS) 48端口S3400-48T4SP管理型PoE+以太网交换机就是其中之一。这款千兆管理型交换机配备48x10/100/1000Base-T RJ45以太网端口,1个控制台端口,4个10G SFP+插槽,可提供高达176Gbps的交换容量,企业级功能和较高的网络安全性。内置Auto-MDI/MDIX端口支持快速即插即用,无需使用交叉电缆。同时它还可以检测连接设备的链接速度,并根据兼容性和性能要求对其进行调整,使交换机可以向后兼容传统网络设备。

总结

总而言之,MDI是PC和工作站等终端站上的以太网端口,而集线器和网络交换机上的以太网端口是MDIX(俗称MDI的交叉版本),另外经过本文想想介绍相信您应该清楚了解到:MDI与MDIX连接时使用直通电缆,MDI与MDI或MDIX与MDIX连接时使用交叉电缆,Auto-MDI/MDIX可连接在MDI和MDIX之间,依靠端口自动切换功能来解决MDI与MDIX之间的问题。

 以太网传输介质5类双绞线制作技术
EIA/TIA 568A 连接器规范:
1 T3 白绿
2 R3 绿
3 T2 白橙
4 R1 蓝
5 T1 白蓝
6 R2 橙
7 T4 白棕
8 R4 棕
EIA/TIA 568B 连接器规范:
1 T2 白橙
2 R2 橙
3 T3 白绿
4 R1 蓝
5 T1 白蓝
6 R3 绿
7 T4 白棕
8 R4 棕
如果您做的是HUB与计算机的连接线,两端使用同一标准就可以了。如是两台计算机对接的线,则需要一端用EIA568A,另一端使用EIA568B的做法。
1 2 3 6基本上都为绿 橙 白绿 白橙。

发+,发-,收+,收-,即为差分传输。

Network 之二 Ethernet(以太网)中的 MAC、MII、PHY 详解_ZC·Shou的博客-CSDN博客_以太网mac

MDI/MDIX/Auto-MDI/MDIX的解析大全_端口

RJ-45接口连接线、MDI/MDIX接口_【ql君】qlexcel的博客-CSDN博客_mdix

  • 5
    点赞
  • 5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IP101GR是一款常用的以太网接口芯片,一般用于嵌入式网络应用中。其接口电路图通常包括PHY芯片连接接口、磁路模块连接接口、电源连接接口等部分。 首先是PHY芯片连接接口,这部分包括MDI接口和MII接口。MDI接口用于连接以太网电缆,直接将信号输入到PHY芯片中;而MII接口由四对信号线构成,分别是TXD、RXD、TX_CLK、RX_CLK,用于将数据传输到MAC芯片中。 其次是磁路模块连接接口,它用于连接外部磁路模块以保证数据信号的传输质量。磁路模块接口有三个部分,分别是中心振荡器、变压器和整形器。中心振荡器产生时钟信号,变压器将信号隔离并变压,整形器将信号进行整形,使得信号质量更加稳定。 最后是电源连接接口,包括VDD1、VDD2、VSS1和VSS2。VDD1和VDD2是芯片的电源,VSS1和VSS2接地。接口电路图中需要注意的是,在连接时需要先将VSS引脚连接,再将其他引脚连接,避免静电干扰和信号干扰的影响。 总的来说,IP101GR以太网接口电路图中的三个部分包含了MDI接口、MII接口、磁路模块接口和电源接口等重要连接部分,在应用前需要进行正确连接,以保证数据的准确传输。 ### 回答2: IP101GR是一款集成了以太网MAC,PHY和管理单元的芯片,它可以支持10/100Mb/s速率。接下来是对IP101GR以太网接口电路图的简要介绍。 IP101GR的接口电路图包括其计算机主机接口和LAN接口两部分。其中计算机主机接口包括信号传输线路,主控芯片、EEPROM和Crystals等电路元器件。LAN接口则包括RJ-45接口,接口变压器和电容电路等元器件。 在计算机主机接口中,主控芯片通过MDC和MDIO线路与EEPROM相连,EEPROM中存储了网络存储区码,用来确认IP地址。另外,计算机主机接口还包括主晶振和XTAL电容两部分,主晶振的频率为25MHz。他们的作用是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使芯片能够正确地运行和通信。 在LAN接口中,用于接收和发送信息的RJ-45接口是标准的以太网接口。为了提高接口的可靠性,我们还需要在LAN接口中设置一个接口变压器。变压器会将发送和接收的数据进行隔离和转换,以增强数据传输的稳定性。电容电路则是为了抑制线路的电磁干扰而设置的。 总之,IP101GR的电路图是一个复杂且精密的系统,它可以帮助实现稳定的以太网通信。对于网络通信的改进和发展,这种以太网接口电路图在今后的应用中将会扮演重要的角色。 ### 回答3: IP101GR是一款十分常用的以太网接口芯片,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稳定性,常被应用于嵌入式设备、网关、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设计中。 IP101GR的电路图分为两个部分:MAC控制器和PHY接口电路。MAC控制器用于处理网络帧的发送和接收,而PHY接口电路则负责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实现物理层和MAC层之间的通信。 具体来说,IP101GR的MAC控制器包含一个DMA控制器、一个发送队列和一个接收队列,用于管理发送和接收数据。同时它还具有128KB内存,用于基于TCP/IP协议栈的缓冲区管理。 PHY接口电路则包含一个收发器、一个解调器和一个调制器。该接口电路具有自动协商功能,可根据物理链路的能力判断以太网连接速率和通信模式。另外,还有一个LED控制器,用于指示链路状态和活动状态等信息。 总之,IP101GR以太网接口电路图包含完整的MAC控制器和PHY接口电路,实现了可靠的以太网通信。通过其高兼容性、稳定性和自适应性的优势,能够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网络设备中。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