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Ubuntu文件目录体系结构
Ubuntu(Linux)以树状目录结构的形式展现文件体系,最顶端为根目录(/),根目录下又有多个二级目录,具体如下:
*/home
用户主目录,一个用户对应一个自己的目录,目录名为用户的账号名,比如opensipss。
*/usr
usr(unix shared resources)相当于windows下的program files目录,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目录,很多应用程序(软件)和文件都放在该目录下:
图中/usr/local是用户级软件目录,用来存放用户安装编译或自己编译安装的软件。src是用于存放源码的目录,/usr/src目录下存放的是系统级源码,而/usr/local/src目录下存放的是用户级的源码:
*etc
etc(etcetera等等)这个目录用来存放系统管理所需要的所有配置文件和子目录,所以/etc目录存放的是系统级的配置文件,更改该目录下的某个配置文件可能会导致系统启动不了,而/usr/local/etc目录存放的是用户级的配置文件。
其中apache2是一个开源的http代理服务器软件程序(web服务器中的一种),所谓web服务器一般指的是网站服务器,可存放网站、数据等文件,向浏览器等Web客户端(用户)提供数据,Web服务器通过网站的域名进行访问,并确保将网站的内容交付给请求用户。因为web服务器主要使用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所以也叫http服务器。cron.d是系统自动定期需要做的任务。ufw是ubuntu默认的防火墙配置工具,旨在简化iptables防火墙的配置置。/etc/init.d和/etc/rc.d/init.d两个目录都是用于存放服务脚本的,是在Linux系统启动时会自动执行的一些脚本,其中的每一个文件都是一个启动脚本,都代表了某一类应用程序服,用于启动一些应用程序服务,比如ssh 、Apache 、MySQL 、opensips、ufw等服务。
opensips.cfg是opensips(开源sip服务器)的配置文件,opensipsctlrc文件包含与数据库交互的控制选项(数据库的配置内容),比如database host、database name等。opensips.cfg、opensipsctlrc和osipsconsolerc是opensips的三个配置文件,opensips.cfg主要用于opensips启动的配置,所有应用功能的配置都在这个文件中,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一是全局变量,二是加载模块相应参数的设置,三是路由策略和功能运用。
*bin
bin(binaries二进制文件)目录用于存放系统常用的命令:
(具体见下篇)
而/usr/bin目录下存放的是系统用户使用的应用程序。
*boot
boot目录下存放一些启动Ubuntu(Linux)系统时使用到的一些核心文件,比如镜像文件和一些连接文件。
*dev
该目录下存放的是Ubuntu的外部设备。
*lib(library)
该目录下存放系统最基本的动态连接共享库,所以几乎所有的应用程序都需要用到该目录。
*lost+found
该目录一般情况下是空的,只有当系统非法关机后,会在该目录下存放一些文件。
*media
该目录用于挂载一些被识别的设备,比如U盘、光驱等等。
*mnt
该目录用于临时挂载一些文件系统,比如光驱,挂载后可在该目录下查看光驱里面的内容。
*opt(optional)
用于摆放主机额外安装的软件,一般是空的。
*proc(processes)
该目录是一种虚拟文件系统,用于存放当前内核运行状态的一系列特殊文件。该目录是一个虚拟的目录,是系统内存的映射,可通过直接访问该目录来获取系统信息。
*root
root为系统管理员(超级用户)的主目录。
*sbin
sbin即超级用户的二进制文件,存放的是超级用户使用的系统管理程序。而/usr/sbin目录下存放的是超级用户使用的比较高级的管理程序和系统守护程序。
*run
该目录属于临时文件系统,存放系统启动以来的信息,重启时应被清除:
*sys
该目录也是一个虚拟文件系统,可以访问该目录来设置或获取有关内核系统视图的信息。
*srv
该目录存放一些服务启动后需要提取的数据。
注:属学习笔记,如有错误,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