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的复位电路

  1. 电阻R1(10kΩ)和二极管D1(1N4148)这些组件通常用来形成一个简单的过电压保护或是电压限制电路。R1限制了流向基极的电流,D1保护下游电路免受反向电压损害。

  2. 电容C(10μF/16V)去耦电容,这个电容很可能是用来滤除电源线上的噪声,或者提供在复位过程中的延时功能。电容与电阻R1一起形成了RC延时电路,这决定了复位信号的延迟和持续时间。

  3. 三个反相器(U1A, U2B, U3C)非门,用于生成和放大复位信号。这些非门串联使用,增强了信号的驱动能力和稳定性。

    • U1A:一开始它的输入为低电平,输出为高电平。随着电容C的充电,输入电平逐渐上升到高电平,输出随之变为低电平。用来将RC电路生成的模拟延时信号转换为更为稳定的数字信号。
    • U2B和U3C:这两个反相器可能被用来进一步增强信号的驱动能力,最终从 U3C 输出的RESET信号是一个低电平有效的信号,即在低电平时激活复位以确保复位信号能够有效传递到所有需要复位的电路部分。
  4. RESET输出:最终的RESET信号输出,这个信号将被送往需要复位的电路。


 1.初始状态和RC延时

- 当电源首次接通时,电容C开始从电源通过电阻R1充电。由于电容初始时为空,它的两端电压接近于0V(低电平)。
- 电阻R1和电容C together 形成一个RC延时电路,这个延时决定了电容充电到一个特定阈值所需的时间。这个阈值是逻辑门U1A翻转其输出的电压水平。

2.逻辑门的翻转

- **U1A** 的输入直接来自电容C。在电容充电的初期,由于电压很低,U1A的输入是低电平,因此它的输出是高电平。
- 随着电容C的充电,输入电压逐渐增加。当这个电压超过U1A的高电平阈值时,U1A的输出会翻转为低电平。

3. 输出级的非门级联
- **U1A** 输出的低电平进一步送入下一个非门 **U2B**。由于非门的特性,U2B的输出会翻转为高电平。
- 最后,这个高电平送入第三个非门 **U3C**,其输出再次翻转,变为低电平。这个最终的低电平就是复位信号,通常用来将微控制器或其他数字电路复位到初始状态。

 4. 复位信号的稳定化
- 这三级非门不仅提供了信号的必要翻转,还增强了信号的驱动能力,并通过级联提供了更好的噪声抑制。
- 最终输出的复位信号在电源启动后持续一段时间为低电平,这保证了足够的时间让系统稳定。一旦电容充电到一定程度,U1A的输入变为持续的高电平,复位信号会结束,系统开始正常运行。

按钮按下时,它直接将电容C短接到地线,使得电容迅速放电。这个动作将电容两端的电压瞬间降至0伏,因此U1A的输入也跌至低电平。

  • 6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