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博客才能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两个月忙碌过后,我又回来啦~
目录
一、概述
CPRI是通用无线电接口,而eCPRI顾名思义,则是CPRI协议的演进形式。eCPRI定义了通过前传网络(fronthual transport network)连接在节点eREC和eRE之间的规范。与 CPRI 相比, eCPRI 可以通过灵活的功能分解来降低 eREC 和 eRE 之间的数据速率要求, 同时限制了 eRE 的复杂性。
CPRI连接REC与RE,eCPRI连接eREC与eRE(这里的e即是eCPRI)
如下图所示:
eCPRI 规范将支持 5g, 并实现更高的效率, 以满足5g 移动网络的预期需求。与 CPRI 不同的是, eCPRI 规范支持在蜂窝基站的物理层内更灵活地定位功能分割。
eCPRI 规范的范围是通过基于数据包的前端传输网络 (如 ip 或以太网) 实现高效、灵活的无线电数据传输。eCPRI 定义了一个协议层, 它为协议堆栈的上层提供各种(主要是用户平面数据)的服务。
该规范具有以下范围:
- 指定了内部无线电基站接口,通过基于数据包的传输网络在“ecpri无线电设备控制器”(eREC)和“ecpri无线电设备”(eRE)之间建立连接。
- 支持三种不同的信息流(SAPs、SAPCM、SAPU)通过接口传输。
- eCPRI在传输网络层之上定义了一个新的 ecpri 层。现有的标准用于传输网络层、C&M和同步。
eCPRI支持以下连接:
- eREC与eRE之间
- 两个eREC之间
- 两个eRE之间
- 互联功能(IWF):通过ecpri传输网连接一个或多个cpri节点
eCPRI支持连接cpri节点:
在Figure-1A中,互联功能位于ecpri传输网络和一个/多个cpri RE节点之间。SAP应在ecpri和cpri端同时终止,并通过厂商特定的功能相互连接。此配置使用IWF Type 0。
在Figure-1B中,互联功能位于各自的cpri节点和传输网络之间。互联功能桥梁cpri链路在前传网络。此配置使用IWF Type 1、Type 2。
二、系统描述
本节介绍基本无线电基站系统体系结构中与 ecpri 相关的部分, 并定义了功能到不同节点的映射。此外, 还定义了以下各节中使用的参考配置和基本术语。
以下描述基于演进的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和5G。但是,该接口也可用于其他无线电标准。
注:很多地方可以由cpri触类旁通。
2.1术语
eCPRI node:
无线电基站系统由两个基本的eCPRI节点组成,即eCPRI无线电设备控制(eREC)和eCPRI无线电设备(eRE)。 eCPRI无线电设备控制和eCPRI无线电设备将在下一章中介绍。 无线电基站系统应包含至少两个eCPRI节点,每种类型至少有一种:eREC和eRE。
eREC / eRE element:
eCPRI节点内的硬件或软件组件,它本身不构成完整的eCPRI节点。
Protocol planes:
C&M Plane: | 控制和管理数据流,用于节点的操作,管理和维护。 |
User Plane: | 用户平面覆盖的三个数据流:
|
Synchronization Plane: | 节点之间的同步和定时信息的数据流。 |
eCPRI Protocol Layer:
本规范定义的协议层,为上层提供特定服务。
Service Access Points:
服务访问点,对于除Connection OAM之外的所有协议平面,都定义了服务访问点。 这些服务访问点表示为SAPCM,SAPS和SAPU,如图1所示。服务访问点基于每个逻辑连接定义。
Logical connection:
“逻辑连接”定义跨越对等eCPRI节点的SAP(例如,SAPU)之间的互连。
Grandmaster Clock (GM):
基于精确时间协议的传输网络的参考时钟。 GM可以位于网络中以及eREC或eRE中。
Downlink:
从eNB/ gNB到UE的方向。
注:eNB即是4G LTE中的基站,gNB即是5G NR中的基站.
Uplink:
从UE到eNB / gNB的方向。
Service:
通过eCPRI协议访问一个或多个功能的方法。 该方法通常涉及eCPRI消息的发送/接收。
下图说明了与服务访问点相关的基本定义:(是不是跟CPRI很像)
eCPRI/CPRI Interworking Function (IWF):
一个在eCPRI和CPRI节点之间提供桥梁的功能。eCPRI和CPRI的协议应在IWF内终止,并相互桥接。定义了三种类型的IWF:
Type 0:
eREC<—>前传网络<—>IWF Type 0<—>RE
Type 1:
REC<—>IWF Type 1<—>前传网络<—>IWF Type 2<—>RE
Type 2:
REC<—>IWF Type 1<—>前传网络<—>IWF Type 2<—>RE
CPRI master port for IWF type 0:
“IWF Type 0的CPRI主端口”完全等同于CPRI规范中描述的“CPRI主端口”,并应符合CPRI规范中规定的对CPRI主端口的所有要求。
CPRI slave port for IWF type 1:
“IWF Type 1的CPRI从端口”连接到“CPRI主端口”并交互,当IWF Type 1和Type 2时表现为一个“CPRI从端口”。然而,“IWF Type 1的CPRI从端口”本身的配置和功能并不等同于“CPRI从端口”,可能不能作为“CPRI从端口”,除非与IWF Type 2和RE一起操作。
CPRI master port for IWF type 2:
“IWF Type 2的CPRI主端口”连接到“CPRI从端口”并交互,当IWF Type 1和Type 2配置为一个“CPRI主端口”。然而,“IWF类型2的CPRI主端口”本身的配置和功能并不等同于“CPRI主端口”,并且可能不能表现为“CPRI主端口”,除非与IWF type 1 、2 和REC一起操作。
2.2系统结构
无线电基站应为移动网络运营商提供部署灵活性,即除了“all-in-one”无线电基站外,还应支持涉及远程无线电设备的更灵活的无线电基站系统架构。这可以通过将无线电基站分解成两个基本构建模块来实现,即所谓的eCPRI无线电设备控制(eREC)和eCPRI无线电设备(eRE)。两个部分可以在物理上分开(即,eRE可以靠近天线,而eREC通常位于方便访问的位置),并通过传输网络连接。
通常,eREC包含部分PHY层功能和空中接口的更高层功能,而eRE包含PHY层功能的其他部分和模拟射频功能。用户平面数据(即eREC和eRE中的分裂PHY层功能与其实际时间控制之间的信息流)、控制、管理和同步信号通过eREC(s)和eRE所连接的传输网络(前传网络)进行打包、复用和传输。
eCPRI不限制使用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来形成网络,因此,只要满足eCPRI需求,任何一种类型的网络都可以用于eCPRI。eCPRI还尽可能多地使用现有的事实上/法律上的标准协议。基本思想如figure-1所示。
Figure 3显示了一个具有本地eCPRI的系统架构的示例。当eREC/eRE由多个eREC/eRE元素组成时,eCPRI被用作eREC和/或eRE(本地eCPRI)中的内部接口。在一个附加系统中,eCPRI和CPRI可以在一个系统中共存。
请注意,eCPRI与CPRI没有向后兼容性。
eCPRI/CPRI互联功能类型0、1和2(IWF0/1/2)也如figure 3所示。IWF0允许连接一个RE,就好像它是一个eRE一样(从eREC的观点来看)。类似地,它提供了REC功能(从RE的角度来看)。IWF1和2的组合提供了REC和RE节点之间的逻辑连接。
2.3 功能描述
本节介绍了eNB/gNB的功能内容。CPRI的无线电基站概念分为两个节点,一个称为REC(无线电设备控制),另一个称为RE(无线电设备),仍然对eCPRI有效,但将两个节点改名为eREC/eRE。与CPRI规范相比,可以更灵活地概述这两个节点之间的功能分割。一个eNB/gNB(eREC和eRE)的功能内容列于表1中,表中引用了相应的3GPP技术规范。
注:fronthaul network(前传网络),即为BBU到RRU这一段传输网络。
无论选择eREC和eRE之间的功能分解,“前传网络”都是两个eCPRI节点eREC和eRE之间的接口。表1中列出的不同功能可以位于eREC或eRE中。当将eCPRI用于现有或即将发布的无线电标准,如3GPP5G(NR)时,eREC和eRE之间的功能分解取决于供应商特定的选择。不同的实现将针对不同的目标(无线电性能、前端性能自适应、功能需要情况等)。导致eREC和eRE之间的功能分解不同。
2.3.1功能分解
图5示出了3GPP 4G(LTE)或5G(NR)无线电基站的协议栈层。在图中描绘了编号为A到E的五个层间功能分裂。 还示出了另一组名为“{ID; IID; IU}”的PHY内分裂。 有关PHY内分裂的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见第6.1.1节。
如图5所示,eNB / gNB仅由两个单元组成:eREC和eRE。 对于某些拆分,只有两个节点的实现可能不太现实。 例如,具有中央RRC的分裂A和包含协议栈的其余部分的分布式单元将不能有效地支持许多特征(诸如那些需要小区协调的特征)。 eCPRI假设eNB / gNB仅由eREC和eRE组成,因此应记住以下文本。 帧内PHY分裂用红线标记,这仅是示出如何解释图形的示例,eNB / gNB中的蓝色和黄色区域示出了哪些部分位于eREC和eRE中。
用于E-UTRA的CPRI规范功能分解-拆分对应于拆分E。
PHY内部分裂的优点是:可以有效地支持诸如载波聚合,网络MIMO,下行链路CoMP,上行链路L1压缩联合处理之类的特征。 其中一些功能当然也可以由其他分支支持。
PHY内分割的一些缺点是:与更高层分裂相比,需要具有“更高”容量和“更低”延迟的前传网络。
表2显示了不同分组如何在前传网络上设置不同的相对容量和延迟要求。
夜深了!咱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