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CPU的频率?
CPU的频率,通常也称为时钟速度或时钟频率,是指中央处理器(CPU)每秒钟能够完成的周期数。这个频率以赫兹(Hz)为单位,现代CPU的频率通常以吉赫兹(GHz)来衡量。例如,一个运行在3.6 GHz的CPU意味着它每秒可以执行3.6千兆次周期。
较高的CPU频率通常意味着处理器能够更快地执行指令,从而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不过,实际性能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CPU架构、缓存大小以及多核心的支持等。
因此不同的CPU之间不能单纯用频率来判断他的运算性能,仅仅能够用频率来比较同款CPU的速度。
1.1 CPU的工作频率:外频与倍频
外频是CPU与系统其他组件(如内存控制器、北桥芯片等)通信的基本频率,在早期的计算机系统中,外频指的是CPU与主板上其他部件通信的总线频率,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CPU往往直接集成内存控制器和其他组件,外频的概念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重要了,但在一些情况下仍然被提及。
倍频是指CPU的实际工作频率与外频的比例关系,通过将外频乘以倍频,我们可以得到CPU的实际工作频率,例如,如果外频是100 MHz,倍频是36,则CPU的工作频率就是 100 MHz × 36 = 3.6 GHz。
CPU的实际工作频率 = 外频 × 倍频
1.2 CPU的工作频率:超频
超频是指通过提高CPU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