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inworth算法

绪论

偏置极化信息,就是对极化数据做出了假设,再进行校准,得到的极化信息就更像假设的极化,失去了原有的一些极化信息

模型



可见交叉极化和同极化不平衡与RT矩阵对角线有关,所以在定标时候RT矩阵对角线叫发射/接收的幅度不平衡,非对角线叫串扰。共极化交叉极化的不平衡是本论文模型下的叫法

从上面直接得到对的模型可看出,当散射矩阵乘以发发射或解说矩阵时,交叉极化hv vh通道的增益也是R或T的对角线项,而不是非对角线(串扰项)

观测的Ohh是由Shh增益kα和其他通道的串扰得到的。我们在讨论增益的时候,一定是shh到Ohh这样的。其他的叫串扰。增益包括幅度和相位,增益是复数增益

而相对增益,和相对相位偏移看的就是M11和M44之间的关系了

在忽略串扰后,G矩阵只表示相对增益(各极化通道间的增益大致比例),由于忽略了前面的因子tvvrvvkα,所以没校准绝对增益。

在没有串扰的情况下,首先调整 α 以补偿交叉极化(cross-pol)的不平衡,然后调整 k 以使乘积 kα 补偿同极化(co-pol)的不平衡。然而,在存在串扰的情况下,解决方案并不那么直接。一个复杂之处在于 α 和 k 与串扰参数 u,v,w,z 相互耦合。所以k叫同极化增益因子,但k和α共同决定同极化的相对增益。

散射互易条件下的原极化协方差矩阵(或者说是校准后的极化协方差矩阵)

极化协方差矩阵定义式

反射对称性

忽略串扰时的模型(求解α交叉极化增益和η噪声

β‘按散射互易模型是实数,在假设串扰为0的情况下,β’约等于Cvhhvα*/α,所以认为是α*/α将观测协方差元素Cvhhv变为0

求解A和B

将0串扰模型下得到的校准后协方差矩阵Σ‘,其中元素组合得到A和B。


求解串扰参数(用校准后的协方差矩阵Σ′与原协方差矩阵Σ匹配)


由于校准的目标是使校准后的协方差矩阵(由 Σ′ 表示)与某个目标或期望的协方差矩阵相匹配,因此可以通过设置 A 和 B 等于这些目标矩阵中的对应元素来建立等式。这些等式(即 A=ΣHVHH​,A=ΣVHHH​,B=ΣHVVV​,B=ΣVHVV​)实际上构成了关于串扰参数的方程组。通过解这个方程组,可以确定四个串扰参数的值,这些参数将用于调整系统,以消除或最小化串扰效应。因此,给定 α,A 和 B,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等式来确定串扰参数,从而实现系统的校准。
A和B的定义是用原协方差矩阵元素定义的,前面求到的AB实在无串扰情况下算的,并不等于原协方差矩阵中元素的

算法

在原散射矩阵满足散射互易性,串扰为0时,观测协方差矩阵如下。

从观测协方差阵中求解出α

重点:该模型给人一种误解(该模型可以分为 串扰矩阵右乘不平衡矩阵,要先校准串扰,后校准不平衡)

其实只是模型的问题,如果串扰方程提取RhhThh时,重新定义参数,此时M矩阵可拆解为不平衡矩阵×串扰矩阵。(如果重新定义参数在进行校准会不会更好)


串扰矩阵求逆(虽然没求完,但是至少分母和论文中一样)

论文中的逆矩阵


迭代:

1、从无串扰模型,计算第一次的串扰因子
无串扰算得的AB

直接与加串扰算到的AB加等号,如果等式算到的串扰为0就迭代成功了。
 

所以,左边的AB是在估计有串扰的时候,AB的值。右边是在计算有串扰的时候AB的值
上面这个方程论文中说再串扰幅度小于1时,这个忽略高次项的假设是成立的。

2、串扰更新(0+新计算的串扰参数),变为计算得到的串扰参数

3、更新得到的串扰用上

再用得到串扰的矩阵,计算交叉极化不平衡因子

迭代的灵魂

在aniworth中求解α是一个线性方程,求解uvwz是一组线性方程。所以我们可以先求解α,再把α带入另一组线性方程来求解uvwz(后面推导却没这么简单)

aniworth中交叉极化不平衡迭代出的是乘量,串扰迭代出的是增量。

为什么串扰迭代出是增量(结果矩阵只保存了最高次的元素)

且由于交叉极化不平衡趋近于1,所以再加串扰,可看作增量

  • 16
    点赞
  • 1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