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21世纪时信息时代,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数字化和网络化。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产生阶段):终端机用户通过终端机向中心主机发送数据处理清酒,中心主机处理后予以恢复,终端机将数据存储到中心主机,自身并不保存任何数据。第一代网络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网络,但已初步具备网络的特征
第二代网络(形成阶段):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主机之间不直接向量,由接口报文处理机负责转接。通信线路负责通信,构成通信子网。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资源子网。两台主机之间通信,必须遵循共同的规定——协议
互联互通阶段:TCP/IP,OSI模型
高速网络阶段:光纤网络,多媒体网络,智能网络和无线网络
无线网络和物联网阶段(泛在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主机、外设或者其他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进行连接,在网络操作系统,管理软件以及通信协议的管理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完整系统。
无线网络的协议层次特点:MAC层协议是多种无线网络关注的重点。
相关标准化和权威组织名称: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ISO/IEC,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美国计算机协会ACM,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
第二章
无线电频谱:常用:特高频(UHF)~至高频,30MHz~3000GHz;
ITU规定的ISM(工业,科学和医疗频段):无需授权,可免费试用。各国规定不统一。美国:902~928mHz;2.4~2.4835GHz和5.725~5.850GHz。其中2.4GHz为各国通用。欧洲的ISM低频段为868MHz和433MHz
无线传输介质:数据传输系统中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物理路径。可分为导向型(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线)和非导向型(无线电波)。
微波通信的主要方式:视距通信(Line Of Sight LOS),超视距需要中继站转发。微波通信特点:容量大,质量好,传输距离远。常用传输频段:2~40GHz。微波传输的主要损耗源于衰减。损耗L(db)可以表示为L= 10*lg(4Πd/λ)^2;
地面微博通信和卫星微波通信和红外线通信
损耗:使得接收方收到的信号不完全等同于初始信号。主要包括:书案件和衰减失真,自由空间损耗,噪声,大气吸收多径和折射。
衰减:信号强度随着跨越的传输介质的长度增加而下降。
自由空间损耗:离发射天线越远,接受的信号功率越低
噪声:热噪声,脉冲噪声:对模拟信号影响不大,在数字通信中可能导致严重错误。一般进行重传
多径:障碍物会反射信号,接收方会收到不同时延的同一信号的多路面副本。
移动环境中的衰落:因传输介质或路径改变引起的接收信号功率随着时间的变化(本质问题:多径)
1.多径传播:多径分为三种:反射,衍射和折射
2.衰落类型:快衰落和慢衰落。快衰落:城市中的移动节点沿着一条街移动时,当超过大约波长一半距离时,信号强度会急剧变化。慢衰落:当用户跨越超出一个波长的距离,接收到的发生快速波动的平均功率值会发生改变。
调制:将输入信息变换为适于信道传输的形式
脉冲调制:用脉冲序列作为载波。包含以下几种调制方式:
1.脉幅调制(PAM):用调制信号控制脉冲序列的幅度,使得在均值上下随着调制信号的瞬值变化
2.脉宽调制(PDM):用调制信号控制脉冲序列中各脉冲宽度,使得单脉冲持续时间与该瞬时调制信号值成比例。脉冲序列幅度不变,被调至的是脉冲前沿和后沿,使得脉冲持续时间发生变化
3.脉位调制(PPM)(应用较多):调制信号控制脉冲序列中各个脉冲的相对位置(即相位),使各个脉冲的相位相对位置随调制信号变化。此时序列中脉冲幅度和宽度均不变。
典型数字调制技术:
正交调幅(QAM)(相位+幅度):同时以载波信号的幅度和相位来代表不同的比特编码。QAM信号有两个相同频率的载波,但是相位相差四分之一个周期(90°),分别称为I和Q信号,可分别表示成正弦和余弦。两种被调制的载波发射时被混合。到达接收方后,载波分离,数据被分别提取,然后和原始调制信息相混合。QAM具体包裹二进制(4QAM),四进制(16QAM)和八进制QAM(64QAM)等,对应的空间信号矢量端点分布堆成星座图,分别有4,16,64个矢量端点。如果对于4QAM,当两路信号幅度相等时,其产生,解调,性能及相位矢量均与QPSK相同。
复用和多址:
1.FDMA(频分多址):将传输频带划分为若干较窄且互不重叠的子频带,各用户分配一个固定子频带。各个频带间留有一定间隔以减少串扰。
2.OFDMA(正交频分复用):将信道分为若干正交子信道,将告诉数据信号转换为低速子数据流,调制至每个子信道上并行传输。接收方区分正交信号,减少子信道之间的互相干扰。
3.SDMA:利用空间特征区分不同用户,以实现多址通信。最常用的特征时用户位置。配合电磁波的传输特征,可使不同地域用户同时使用相同频率且互不干扰。蜂窝移动通信充分运用了SDMA,用优先频谱构成大容量通信系统,称为频率再用。
天线:
1.天线分集技术:分散传输,集中处理。通过多信道,接收到载有相同信息的多个副本。
2.波束赋形技术:分为上行和下行两个方向。上行与用户信号检测密切相关。下行与功率分配有关
3.智能天线技术
MIMO(多入多出):利用多发射,多接受天线进行空间和时间分集,利用多天线来抑制信道衰落。接收方和发送方均采用多天线或者天线阵列。
认知无线电:congnitive radio
目的:提高频谱利用率。
关键技术:频谱检测:寻找频谱空洞,反馈至发送端进行频谱管理和功率控制(能量检测、干扰温度检测)。频谱管理:CR采用动态频谱分配,使信道利用率最大化。功率控制:发送功率受到给定的干扰温度和可用频谱空洞数量的限制。
第三章
WLAN的两个典型标准:IEEE802.11和HiperLan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
站(STA):也称主机或者终端,是WLAN的基本组成单元。WLAN能覆盖的区域称为服务区(SA),由移动站的无线发信机和地理环境确定的通信覆盖区域称为基本服务区(BSA),是网络的最小单元。一个BSA内相互联系,相互通信的一组主机组成了基本服务集(BSS)
无线介质(WM):WLAN中站或AP间通信的传输介质
无线接入点(AP):AP类似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站(BS)常处于BSA中心
分布式系统(DS):为了覆盖更大区域,可以将多个BSA通过DS连接,形成一个扩展服务区(ESA),通过DS互联的属于同一ESA的所有主机组成一个扩展服务集(ESS)。用来连接不同BSA的通信信道称为分布式系统介质(DSM)可以分为有线和无线信道。
无线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分步对等式拓扑:是独立BSS(IBSS)。典型的自治方式单区网,任意站之间可直接通信而无需依赖AP转接。由于无AP,站之间是对等,分布式或者无中心的。也称为自组织网络。各站竞争公用信道,如果站点数过多,竞争会影响网络性能,比较适合小规模,小范围的WLAN,多用于临时组网和军事通信。IBBS不能接入DS。
基础架构集中式拓扑:一个基础架构除了DS外,至少要有一个AP。只包含一个AP的单区基础架构网络。与IBSS相比,基础架构BSS的可靠性较差。如果AP发生故障或损坏,整个BSS就会瘫痪。此外,中心站AP的复杂度比较大,成本也较高。两站之间通信必须经过AP,占用了链路,增加了传输时延。相比BSS有以下优势:所有站必须在AP通信范围内,但是对各个站之间的距离没有限制。各站不需要保持邻居关系,路由复杂性和物理层实现复杂度较低。AP作为中心站,控制所有站点对网络的访问,当网络业务量增大时,网络吞吐和时延性能的恶化不明显。可控性好,可伸缩性好。
无线局域网的服务
1.STA服务:1.认证2.解除认证3.保密
2.DS服务:1.关联2.重新关联3.解除关联4.分布5.集成
IEEE802.11ac标准的MAC规范
1.分布式协调功能(DFC distributed coordinate function)和帧间间隔
mac子层的功能首先是提供给可靠的数据传输,还能实现共享介质的公平控制,通过两种访问机制来实现:基本访问机制即 分布式协调功能 (DCF)。集中控制访问机制:即点协调功能(PCFpoint coordinate function)。
DCF是基础协议,核心是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CSMA/CD),包括载波检测,帧间间隔和随机退避。
为了避免冲突,MAC子层规定所有站在完成发送后必须等待一个短时间(继续监听)才能发送下一帧,该时间称为帧间间隔(IFS)长短取决于帧类型。高优先级的等待时间短。
IEEE802.11规定了4种IFS,以实现不同的访问优先级别,长度时间关系为SIFS<PIFS<DIFS<EIFS
SIFS(short IFS):最小的IFS,采用SIFS的节点具有最高访问优先级。一些特殊的帧要求使用SIFS访问介质,如应答帧ACK,清除发送帧CTS,MAC服务数据单元(MSDU)的非头分段
PIFS(PCF IFS):PIFS为SIFS和时隙时间之和,AP在无竞争期开始时获得介质访问权的时间间隔,即AP总比普通节点具有更高的访问信道和优先级
DIFS(DCF IFS):DIFS为SIFS的两倍时隙时间之和,工作在DCF模式的终端通过载波监听到介质空闲超过DIFS,且本终端随机退避结束,可立即发送
EIFS(External IFS)EIFS为ACK帧传输时间和SIFS、DIFS的时间之和。在前一帧出错的情况下,发送节点不得不延迟EIFS时间后再发送下一帧。EIFS期间内收到正确帧将使得该站重新同步并且结束EIFS,进入正常介质访问状态
DCF有两种工作模式:CSMA/CA和RTS/CTS
2.CSMA/CA
IEEE802.3采CSMA/CD和IEEE802.11ac的区别在于802.3是冲突检测,而802.11是冲突避免。不采用冲突检测的原因是:信号强度衰减,无法准确检测出冲突;节点隐藏,无法感知对方存在从而导致冲突。
CSMA/CA的基础是载波侦听,有虚拟载波侦听(VCS)和物理载波侦听(PCS)
VCS依靠网络分配向量(NAV 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NAV根据时间设置的位于数据帧的Duration/ID域值所决定。NAV提供给其他站关于信道需要被某个站占用的时间信息。
PCS是一个有物理层向MAC层发送报警信号的机制,以表明目前是否有信号被侦听到。结合VCS和PCS,MAC层协议使用了冲突避免机制。发从数据前先进行VCS,然后进行PCS一个DIFS的时间长度。
发送方和接收方使用确认机制来判断传输是否正确,称为CSMA/CA + ACK。发送方线检测信道,通过物理层直接载波监听,根据收到的相对信号强度是否超过一个阈值判定是否有其他站使用本信道。源站发送首帧时,若检测到信道空闲,则等待DIFS后就可以发送。目标站若正确收到该帧,则经过SIFS后就可向源站恢复ACK帧。若源站规定时间内未收到ACK则该帧重传,直到正确接收为止。
源站检测到正在信道中传输的MAC帧首部的持续时间字段,就调整自身NAV。
当信道从忙变为空闲,任何站要发送帧时,不仅需要等待一个DIFS,还要进入竞争窗口,并计算随即退避时间,退避间隔(BI)是从竞争窗口CWmin和CWmax随机选择的。CW为CWmax和CWmin的差值。连哥哥以上站选择相同BI会发生冲突,很多站一起竞争时尤甚。为了减少冲突,每次冲突后CW加倍,直至CWmax;
进入退避后,站继续监听信道,只要信道空闲,退避计时器就开始递减至0.当侦听到信道正忙,则冻结退避计时器,一直等到信道空闲再重新激活。
3.RTS/CTS
当一个站只能侦听到部分其他站时,就存在隐藏节点问题。为解决该问题,IEEE802.11提供了另一个机制,就是RTS/CTS
四次握手的RTS/CTS方式工作过程为:假设站A要向站B发送数据,A先向B发送RTS信号,表明自己准备向B发送数据。B收到RTS后,回想周围广播CTS信号,表明准备接受就绪。接下来,A可发送数据,其余站处于静止态。B接受完数据后,即向周围广播ACK帧。所有站又开始监听信道,开始新一轮的信道竞争。
第四章
无线城域网WMAN。IEEE802.16也称WiMax
第六章
无限自组织网络(ad hoc)又称为无线对等网络。是由若干个无线终端构成的一个临时性,无中心的网络,网络中也不需要任何基础设施。
移动ad hoc(Mobile ad hoc network)MANET网络。MANET又称为移动多跳网或者移动对等网,是一种特殊的网络。在不借助任何中间网络设备的情况下,可在有限范围内实现多个移动节点临时互联互通。
MANET中,每个节点既可以作为主机,也可以作为中间路由设备。
MANET的特点:
1.拓扑结构动态变化
2.资源有限
3.多跳通信。
4.安全性较低
MANET体系结构
1.MANET的拓扑结构:可分为平面结构和分级结构。平面结构中所有节点平等。分级结构中,网络会划分为多个簇,各簇包含一个簇头和多个簇成员。簇头形成高一级网络,高一级网络中可再分簇,形成更高一级网络。簇头负责簇间数据转发。
分级结构网络分单频和多频。单频分级图如下所有节点使用同一频率。为了实现簇头间通信,需要网关节点(处于两个簇)的支持。而多频分级网络中,不同级采用不同频率。低级节点的通信范围往往较小,高级节点个覆盖较大范围。
平面网络结构简单,所有节点完全对等,因此也成为对等式结构,源节点与目标节点通信时存在多条路径,原则上不存在瓶颈,所以健壮性良好,而且网络也相对安全。缺点是可扩充性较差,因为每个节点都要知道到达其他所有节点的全部路由,路由维护开销成指数级增长,消耗有效的带宽。
分级结构网络簇成员的功能比较简单,不需要维护复杂的路由信息,有效减少了网络中路由控制信息的数量,资源开销相对较小,因此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缺点是:维护分级结构需要节点执行簇头选举算法,簇头节点可能成为网络瓶颈。
问及网络结构具有较高的系统吞吐量,节点定位简单,MANET正逐渐呈现分级化的趋势。
当网络规模较小时,可以采用简单的平面结构。当网络规模较大时,应采用分级结构。
MANET路由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