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HTAP---论操作分析化与分析操作化

HTAP应该怎样来描述?这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与抽象。交易的同时还能做些分析的分布式数据库也有很多,混合负载的提法其实也由来已久,并且都偏向于技术层面,缺乏更有业务特性的、更具代表性的表达。如果将HTAP定位为一种新兴的、有时代意义的架构与技术,那显然不能停留在这样的理解上。

假若依据HTAP需要带来的IT架构转型(即“分析上移、数据普惠”)目标,以及重点的应用场景类别(即“分析内嵌的应用”与“数据服务超市”)来反向推导,则可以对HTAP做如下抽象描述:

HTAP是操作(Operationalization)与分析(Analytics)的共生体,它在IT架构中由Analytical Operation(操作分析化)Operational Analytics(分析操作化)上下两部分组成,并且这两部分通过分立与对流,形成了HTAP驱动的企业现代IT形态数据视角,从技术角度最精准的诠释了已经广为流转但并没有达成普遍共识的“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的本质。如下图所示:

HTAP驱动的现代企业IT形态数据视角

  • Analytical Operation(操作分析化)位于企业IT体系的上游业务域,指具有即时分析能力的业务交易系统,并且这种分析能力能够支持达到“业务智能化”的程度,能够实现按需伸缩,实质上是对长期以来广为流转的“业务数据化”的本质性诠释与驱动;
  • Operational Analytics(分析操作化)但于企业IT体系的下游分析域,指具有Anyone、AnyTime、AnyWhere的操作型数据服务能力的业务分析系统,并且这种操作型能力能够支持达到T+0“服务实时化”的水平,也同样能够实现按需伸缩,实质上也是对长期以来广为流转的“数据业务化”的本质性诠释与驱动
  • 分立与对流:由于技术与组织等多方面的原因,在企业IT体系中,位于上游业务域的Analytical Operation与位于下游分析域的Operational Analytics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应该是相对独立存在的。但由于技术的进步,两者之间实时的对流将会成为企业数据体系发展的常态,即:业务域会随时随地随需(Anyone、AnyTime、AnyWhere)向分析域发起数据服务请求,以满足现代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的上下游流程一体化的战略目标,而分析域也会随时随地随需(Anyone、AnyTime、AnyWhere)向业务域推送高信息密度数据,如标签、画像、图谱等,以支撑实现更加精准、更加实时的业务目标。

由此还可以在已有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对HTAP的另一个技术特性进行推导,即:

对等性:HTAP中的TP与AP能力在架构设计与发展潜力上应该是对等的,而不应该在架构上与发展上一方永远成为另一方的附庸,因为这样的话,HTAP自身的发展就又不能满足它自身对企业IT架构升级驱动目标的要求,成为一项矛盾。对等性也可以理解为对实时性与一致性前提下“隔离性”的深度解释,这里认为它可以是HTAP产品发展策略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