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圈故障特征频率(Outer Race Fault Frequency, BPFO)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而是与轴承的几何参数和运行转速相关的一个特征频率。它的计算公式如下:
1. 外圈故障特征频率的计算公式
外圈故障特征频率(BPFO)的计算公式为:
[
BPFO = \frac{N}{2} \cdot \left(1 - \frac{d}{D} \cdot \cos\alpha\right) \cdot f_r
]
其中:
- (N):滚动体的数量
- (d):滚动体的直径
- (D):轴承的节圆直径(即滚动体中心所在的圆的直径)
- (\alpha):接触角(对于深沟球轴承,通常为0°)
- (f_r):轴的旋转频率(即转速,单位为Hz)
2. 特征频率的特点
- 与转速相关:BPFO 与轴的旋转频率 (f_r) 成正比。如果转速变化,BPFO 也会随之变化。
- 与轴承几何参数相关:BPFO 还取决于轴承的几何参数,如滚动体数量 (N)、滚动体直径 (d) 和节圆直径 (D)。不同型号的轴承,其 BPFO 可能不同。
- 固定比例关系:对于特定的轴承型号,BPFO 与转速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固定的。例如,某个轴承的 BPFO 可能是轴旋转频率的 3.2 倍(即 (BPFO = 3.2 \cdot f_r))。
3. 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 轴承型号的影响:不同型号的轴承具有不同的几何参数,因此其 BPFO 也不同。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轴承的具体型号计算 BPFO。
- 转速变化的影响:如果机器的转速不稳定或变化,BPFO 也会随之变化。因此,在进行包络分析时,需要实时监测转速。
- 多故障频率的识别:除了外圈故障特征频率(BPFO),轴承的其他故障(如内圈故障、滚动体故障、保持架故障)也有各自的特征频率。在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频率。
4. 举例说明
假设一个轴承的参数如下:
- 滚动体数量 (N = 8)
- 滚动体直径 (d = 10 , \text{mm})
- 节圆直径 (D = 50 , \text{mm})
- 接触角 (\alpha = 0°)
- 轴旋转频率 (f_r = 30 , \text{Hz})(即转速为 1800 RPM)
则外圈故障特征频率(BPFO)为:
[
BPFO = \frac{8}{2} \cdot \left(1 - \frac{10}{50} \cdot \cos 0°\right) \cdot 30 = 4 \cdot (1 - 0.2) \cdot 30 = 96 , \text{Hz}
]
这意味着,如果轴承外圈出现损坏,在包络频谱中会出现 96 Hz 的特征频率。
5. 总结
外圈故障特征频率(BPFO)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与轴承的几何参数和运行转速相关的一个特征频率。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轴承的具体型号和运行条件计算 BPFO,并在包络频谱中识别该频率,从而判断轴承外圈是否存在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