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不少同学发信息询问,新接手的项目怎么开展测试工作?其实,在TesterHome社区网站上,也有同学曾经提出过这类问题。
所以,当新接手一个项目时,你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如何开展测试?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一些相关的内容。
一、熟悉项目,了解业务背景
1.研读文档,熟悉业务需求
建议大家,首先要仔细阅读项目的需求文档、设计文档、用户手册等,全面了解项目的背景、目标、功能范围、业务流程和用户场景,这将为后续的测试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重点关注项目的关键业务场景、特殊需求和约束条件,以及与其他系统的集成点,这将帮助你确定测试的重点和范围。
2.评估技术架构
了解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栈,包括编程语言、框架、数据库等。不同的技术可能需要不同的测试方法和工具。
研究项目的架构设计,包括系统的分层结构、模块之间的交互方式等。这有助于你确定测试的切入点和可能存在风险的区域。
3.多多沟通交流
与项目的业务同事、项目负责人、产品经理等进行沟通,了解项目的开发进度、技术架构、风险点和重点关注领域,确保对业务逻辑有准确的理解。
询问关于项目的历史测试情况,如已发现的问题、常见的故障点等,以便在测试过程中重点关注。
用TesterHome社区老粉的话说,就是胆子大点,脸皮厚点,多问人。
4.审查文档、代码(如果可行)
审查现有文档,查看项目已有的测试文档,如测试计划、测试用例、缺陷报告等。这些文档可以提供关于项目历史测试情况的宝贵信息,包括已发现的问题类型、常见的故障点等。检查项目的开发文档,如设计文档、代码注释等,以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实现方式。
对于有代码访问权限的项目,可以适当审查部分关键代码,了解系统的实现方式和技术细节。这有助于更好地设计测试用例和发现潜在的问题。关注代码的结构、注释、异常处理等方面,评估代码的质量和可测试性。
二、测试准备,如何制定测试计划
在基本了解新项目的情况后,就可以开始准备测试计划了。
1.首先,确定测试目标
根据项目的需求和风险,明确测试的目标和重点。例如,是确保功能的正确性、性能的稳定性,还是安全性等方面。
确定测试的通过标准,即什么情况下可以认为项目达到了可交付的质量水平。
2.规划测试范围
确定需要测试的功能模块、业务流程和技术组件。根据项目的优先级和时间限制,合理划分测试的范围,确保关键功能得到充分测试。
考虑对项目的集成点、接口和外部依赖进行测试,以确保整个系统的协同工作正常。
3.选择测试策略
根据项目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测试策略。例如,采用黑盒测试、白盒测试还是灰盒测试;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还是兼容性测试等。
确定测试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和覆盖标准。
4.安排测试资源
确定测试所需的人力、时间和设备资源。根据项目的进度和测试的工作量,合理分配测试人员,制定测试计划的时间表。
确保测试环境的准备和维护,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安装、网络配置等。
5.制定风险应对计划
识别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如需求变更、技术难题、时间压力等。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以降低风险对测试工作的影响。
定期评估风险的状态,及时调整风险应对计划。
三、设计测试用例
1.分析需求
对项目的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将其分解为可测试的功能点和业务场景。确定每个功能点的输入、输出和预期结果。
考虑各种正常和异常情况,以及边界条件和错误处理。
2.设计测试用例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具体的测试用例。测试用例应具有明确的编号、标题、步骤、输入数据、预期结果和优先级。
采用多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因果图等,以提高测试的覆盖率。
3.评审测试用例
组织测试团队和相关人员对设计好的测试用例进行评审。检查测试用例的完整性、正确性和有效性,确保其能够满足测试的需求。
根据评审意见对测试用例进行修改和完善。
四、测试环境搭建阶段
1.准备硬件和软件
根据项目的要求,准备测试所需的硬件设备,如服务器、客户端计算机、网络设备等。确保硬件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满足测试的需求。
安装和配置测试所需的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测试工具等。确保软件的版本和配置与生产环境尽可能一致。
2.搭建测试环境
根据项目的架构和部署方式,搭建测试环境。可以采用物理环境、虚拟环境或云环境等不同的方式,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确保测试环境与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相互独立,避免相互干扰。同时,要保证测试环境的可重复性和可恢复性,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快速重建测试环境。
3.验证测试环境
在测试环境搭建完成后,进行环境验证。检查硬件设备和软件的安装和配置是否正确,网络连接是否正常,测试工具是否能够正常工作等。
进行一些简单的功能测试,以确保测试环境能够满足项目的测试需求。
五、测试执行阶段
1.执行测试用例
按照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的优先级,逐步执行测试用例。在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测试用例的步骤进行操作,记录测试的实际结果。
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录缺陷的详细信息,包括缺陷的现象、重现步骤、影响范围等。确保缺陷的描述准确、清晰,以便开发人员能够快速定位和修复问题。
2.跟踪缺陷
对发现的缺陷进行跟踪和管理。及时将缺陷反馈给开发人员,并跟踪缺陷的修复进度。确保缺陷得到及时修复,并且修复后的结果经过验证。
对于严重的缺陷,要进行回归测试,以确保修复后的系统不会引入新的问题。
3.进行探索性测试
在执行测试用例的同时,可以进行探索性测试。探索性测试是一种基于经验和直觉的测试方法,通过自由探索系统的功能和边界,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
探索性测试可以帮助测试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的行为和特点,发现一些在测试用例设计阶段没有考虑到的问题。
六、持续改进
1.编写测试报告
在测试完成后,编写测试报告。测试报告应包括测试的目标、范围、方法、结果、缺陷情况等内容。
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评估项目的质量状况。提出改进建议和后续的测试计划。
2.总结经验教训
在项目测试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分析测试中发现的问题,找出测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在后续的项目中进行改进。
记录测试过程中的最佳实践和创新方法,供团队其他成员参考。
3.优化测试流程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测试流程。提高测试效率和质量,减少测试成本和时间。
引入新的测试技术和工具,如自动化测试、持续集成测试等,以适应项目的发展需求。
总之,测试新接手的项目需要全面考虑项目的各个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执行有效的测试策略,并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和优化测试流程,确保项目的质量和成功交付。
最后: 下方这份完整的软件测试视频教程已经整理上传完成,需要的朋友们可以自行领取【保证100%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