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及方法|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许毅|5th WEEK

一、理论

(1).OSI参考模型中的物理层

p34

在计算机网络中,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介质上传输数据的比特流

1.1物理层的概述

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对于开放系统互联(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的定义为,物理层为建立、维护和释放数据链路实体之间的二进制比特传输的物理连接,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

从定义可以看出,物理层的特点是负责在物理链接上传输二进制比特流,并提供为建立、维护和释放物理链接所需要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的特性。

物理层的作用正是要尽可能地屏蔽掉这些差异,使其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从而使数据链路层只需要考虑如何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而不必考虑网络具体的传输介质是什么。用于物理层的协议也常被称为物理层规范(Procedure)。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如下:】

(1)为数据终端设备(Data Terminal Equipment,DTE)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数据通路可以是一个物理介质,也可以是由多个物理介质连接而成的。一次完整的数据传输包括激活物理链接、传送数据和终止物理链接。所谓激活物理链接,就是不管有多少物理介质参与,都需要将通信的两个数据终端设备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通路。

(2)传输数据。物理层要形成适合传输的实体,为数据传输服务,保证数据能在物理层正确通过,并提供足够的宽度,以减少信道的拥塞。数据传输的方式要能满足点到点、一点到多点、串行或并行、半双工或全双工、同步或异步传输的需要。

(3)其他管理工作。物理层还负责其他一些管理工作,如信道状态评估能量检测等。

【物理接口的4个特性:】

(1)机械特性。它规定了物理链接时使用的可接插连接器的形状和尺寸,连接器中的引脚数量和排列情况等。

(2)电气特性。它规定了在物理链接上传输二进制比特流时,线路上的信号的电平高低阻抗以及阻抗匹配传输速率距离限制

(3)功能特性。它规定了物理接口上各条信号线的功能分配确切定义物理接口信号线一般分为数据线、控制线、定时线和地线。

(4)规程特性。它定义了信号线进行二进制比特流传输时的一组操作过程,包括各接口信号线的工作规则和时序。

2.无线通信物理层的主要技术

无线通信物理层的主要技术包括介质的选择、频段的选择、调制技术和扩频技术。

(1)括介质的选择和频段的选择
(2)调制技术
(3)扩频技术
3.无线传感器网络物理层的特点

(2).红外通信

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传输介质主要有无线电波、红外波和光波三种类型。无线电波的通信限制较少,通常人们选择ISM频段。ISM频段的优点在于它是自由频段、无须注册、可选的频谱范围大,实现起来灵活方便。ISM频段的缺点主要是功率受限,另外与现有多种通信应用存在相互干扰问题。

红外通信也无须注册,且受无线电设备的干扰较小,不足的是存在视线关系分类(Line of Sight, LoS)限制。光学介质的传输不需要复杂的调制解调机制,传输功率小,但也同样存在视距限制。

(3).数据融合技术的分类、有损失融合

p69

传感器网络的数据融合技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3种分类方法:依据融合前后数据的信息含量进行分类、依据数据融合与应用层数据语义的关系进行分类,以及依据融合操作的级别进行分类。

3.1根据融合前后数据的信息含量分类

根据数据进行融合操作前后的信息含量,可以将数据融合分为无损失融合有损失融合两类。

(1)无损失融合

在无损失融合中,所有的细节信息均被保留,只去除冗余的部分信息。此类融合的常见做法是去除信息中的冗余部分。如果将多个数据分组打包成一个数据分组,而不改变各个分组所携带的数据内容,那么这种融合方式就属于无损失融合。它只是缩减了分组头部的数据和传输多个分组而需要的传输控制开销,而保留了全部数据信息。

*(2)有损失融合

有损失融合通常会省略一些细节信息或降低数据的质量,从而减少需要存储或传输的数据量,以达到节省存储资源或能量资源的目的。在有损失融合中,信息损失的上限是融合后的数据要保留应用所必需的全部信息量。

很多有损失融合都是针对数据收集的需求来进行网内处理的,例如,在温度监测应用中,需要查询某一区域范围内的平均温度或者最低、最高温度时,网内处理将对各个传感器节点所报告的数据进行运算,并只将结果数据报告给查询者。从信息含量的角度来看,这份结果数据相对于传感器节点所报告的原始数据来说,损失了绝大部分的信息,但是它完全能够满足数据收集者的要求。

3.2根据数据融合与应用层数据语义之间的关系分类

数据融合技术可以在传感器网络协议栈的多个层次中实现,既能在MAC协议中实现,也能在路由协议应用协议中实现。根据数据融合是否基于应用数据的语义,可以将数据融合技术分为3类:

(1)依赖于应用的数据融合
(2)独立于应用的数据融合
(3)结合以上两种技术的数据融合

这种方式结合上面两种技术的优点,同时保留了AIDA层次和其他协议层内的数据融合技术,因此可以综合使用多种机制,得到更符合应用需求的融合效果。

3.3根据融合操作的级别分类

根据对传感器数据的操作级别,可将数据融合技术分为以下3类。

(1)数据级融合
*(2)特征级融合
(3)决策级融合

(4).动态电源管理(DPM)、动态电压调节

(5).流量自适应介质访问(TRAMA)协议

p143

流量自适应介质访问(Traffic Adaptive Medium Access, TRAMA)协议将时间划分为连续时槽,根据局部两跳内的邻居节点信息,采用分布式选举机制来确定每个时槽的无冲突发送者。同时,通过避免把时槽分配给无流量的节点,并让非发送和接收节点处于睡眠状态,来达到节省能量的目的。TRAMA协议包括邻居协议NP(Neighbor Protocol)调度交换协议(Schedule Exchange Protocol)自适应时槽选择算法AEA(Adaptive Electional Algorithm).

在TRAMA协议中,为了适应节点失败节点增加等引起的网络拓扑结构变化,将时间划分为交替的随机访问周期和调度访问周期。随机访问周期和调度访问周期的时槽个数根据具体应用的情况而定。随机访问周期主要完成网络维护,如新节点加入、已知节点失效等引起的网络拓扑变化要在随机访问周期内完成。

5.1NP协议

NP协议在随机访问周期执行,节点通过NP协议以竞争方式使用无线信道。协议要求节点周期性地通告自己的节点编号ID,是否有数据需要发送以及能够直接通信的邻居节点的相关信息,并实现节点之间的时间同步。节点间要通过NP协议获得一致的两跳内拓扑结构节点流量信息,为此协议要求所有节点在随机访问周期内都要一直处于活动状态,同时要求其通告信息要广播多次

5.2SEP协议

调度交换协议SEP用来建立和维护发送者和接收者的调度信息。在调度访问周期内,节点周期性地向邻居广播它的调度信息,如在赢时槽中发送数据的接收者,或者放弃该赢时槽等调度信息。

调度信息的产生过程:节点根据上层的应用产生分组的速率,首先计算它的调度间隔Tinterval,Tinterval代表一次调度对应的时槽个数。然后,节点计算在[t,t+Tinterval]内它具有最高优先级的时槽。最后,节点在赢时槽内发送数据,并通过调度信息告诉相应的接收者。如果节点没有足够多的数据需要发送,应及时通告放弃赢时槽以便其他节点利用。在节点的每个调度间隔内,最后,节点在赢时槽内发送数据,并通过调度消息以便其他节点利用。在节点的每个调度间隔内,最后一个赢时槽预留给节点广播其下一个调度间隔的调度信息

5.3AEA算法

节点有发送、接收和睡眠3种状态。在调度访问周期内的给定时槽,节点处于发送状态当且仅当它有数据需要发送,且在竞争者中有最高的优先级。节点处于接收状态当且仅当它是当前发送节点指定的接收者。在其他情况下,节点处于睡眠状态。每个节点在调度周期的每个时槽上都要运行AEA算法。该算法根据当前两跳邻居节点内的优先级和一跳邻居的调度信息,决定节点在当前时槽的活动策略,包括发送、接收、睡眠。

5.4总结

TRAMA流量自适应介质访问协议中,节点间通过NP协议获得一致的两跳内的拓扑信息,SEP协议建立和维护发送者和接收者的调度信息,通过AEA算法决定节点在时槽内的活动策略。TRAMA协议通过分布式协商保证节点无冲突地发送数据,无数据收发的节点处于睡眠状态。同时,可以避免把时槽分配给没有信息发送的节点。在节省能量消耗的同时,它能够保证网络的高数据传输率。

但是,该协议要求节点有较大存储空间来保存拓扑信息和邻居调度信息,需要计算两跳内邻居的所有节点的优先级,以运行AEA算法。TRAMA协议适用于有周期性地数据收集监测传感器网络的应用。

(6).SMACS/EAR协议

p148

SMACS/EAR(Self-organizing Medium Access Control for Sensor Networks/Eavesdrop And Register)协议是结合了TDMA和FDMA的基于固定信道分配的MAC协议。其基本思想是为每一对邻居节点分配一个特有频率进行数据传输,不同节点对间的频率互不干扰,从而避免了同时传输的数据之间产生碰撞。

SMACS协议假设传感器节点静止。当节点启动时,通过共享信道广播一个“邀请”信息,通知其邻居节点与其建立连接,接收到“邀请”消息的邻居节点与发出“邀请”消息的节点交换信息,协商两者之间的通信频率和一对时槽。如果节点接收到多个邻居节点对其“邀请”消息的应答,则选择最先应答的邻居节点建立无线链接。为了与更多邻居建立链接,节点需要定时地发送“邀请”消息。

SMACS协议主要用于静止节点间链路的建立,而EAR协议则用于建立少量运动节点与静止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其基本思想是运动节点侦听固定节点发出的“邀请”消息,根据消息的信号强度、节点ID号等信息决定是否建立链路。如果运动节点认为需要建立链路,则通过与对方交换信息来分配一对通信时槽通信频率

(7).ZigBee协议栈、ZigBee软件设计过程

p164、p167

7.1ZigBee协议框架

完整的ZigBee协议栈自上而下由应用层、应用汇聚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LLC+MAC)和物理层组成,由下图6-9所示。

应用层定义了各种类型的应用业务,是协议栈的最上层应用汇聚层负责把不同的应用映射到ZigBee网络层,包括安全与鉴权、多个业务数据流的汇聚、设备发现和业务发现,网络层的功能包括拓扑管理、MAC管理、路由管理和安全管理

数据链路层可分为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IEEE 802.15.4的LCC子层功能包括传输可靠性保障、数据包的分段与重组、数据包的顺序传输。IEEE 802.15.4的MAC子层采用了业务相关的汇聚子层(SSCS)协议,能支持多种LLC标准,其功能包括设备间无线链路的建立、维护和拆除,确认模式的帧传送与接收,信道接入控制,帧校验,预留时隙管理和广播信息管理。

物理层采用直接序列扩频(DSSS)技术,定义了3种流量等级:当频率采用2.4GHz时,使用16信道,能够提供250Kb/s的传输速率;当采用915MHz时,使用10信道,能够提供40Kb/s的传输速率;当采用886MHz时,使用单信道,且具有更高的容错性能,方便低端系统的实现。

7.2ZigBee软件设计过程

ZigBee网络系统的软件设计的主要过程包括如下。

(1)建立Profile

Profile是关于逻辑器件和它们的接口的定义,Profile文件约定了节点间进行通信时的应用层消息,ZigBee设备生产厂家之间通过共用Profile,可以实现良好的互操作性。研发一种新的应用可以使用已经发布的Profile,也可以自己建立Profile。自己建立的Profile需要经过ZigBee联盟的认证和发布,相应的应用才有可能是ZigBee应用。

(2)初始化

它包括ZigBee协议栈的初始化和外围设备的初始化。

在初始化协议栈之前,需要先进行硬件的初始化。例如,首先要对CC2420和单片机之间的SPI借口进行初始化,然后对连接硬件的端口进行初始化,像连接LED、按键、AD/DA等的接口。

在硬件初始化完成后,就要对ZigBee协议栈进行初始化了。

(3)编写应用层代码

(8).TEEN协议

p192

阈值敏感的高效传感器网络TEEN协议(Threshold Sensitive Energy Efficient Sensor Network),是一个基于簇群的路由协议,也是由LEACH发展而来的。这个协议中定义了硬门限和软门限两个概念。在报告时间以外的时间,节点都会关闭发射机,因此节约了能量。TEEN的模型中假设条件如下。

(1)网络由一个基站一个由传感器节点构成的网络组成,并且传感器节点都拥有相同的初始能量值。

(2)基站拥有持续的能量补充,可以方便地向节点传送指令和数据。

这个算法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用户可以及时获取感兴趣的信息。由于感应数据所耗能量比传输数据所耗能量要少得多,虽然节点一直处于感应状态,但是由于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数据传输,因此想对来说还是节能的。该协议也有如下一些不足之处。

(9).APTEEN协议

p193

APTEEN(Adaptive Periodic TEEN)协议是对TEEN的扩展。它是一种结合了响应型主动型传感器网络策略的混合型网络路由协议,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和应用类型来设定协议的周期性相关阈值,既可以周期性采集数据又可以对突发事件作出快速反应。APTEEN在TEEN的基础上定义了一个计数时间,如果节点从上一次发送数据开始,经历这个计数时间之后还没有发送数据,那么不管当前的数据是否满足软、硬门限的要求都会发送这个数据。APTEEN可以通过改变计数时间来控制能量消耗

在能量分布和网络生存时间的指标上,TEEN和APTEEN的性能都要优于LEACH协议。由于减少了数据传输的次数,TEEN获得了最好的性能指标。TEEN和APTEEN的重要缺点在于构建多层簇以及设置阈值功能在实现上较为复杂。

(10).遥传路由(Rumor Routing)

p199

2002年UCLA嵌入式协作系统实验室提出了一种专门为大型网络设计的路由协议,即谣传路由(Rumor Routing),其路由的建立是由Sink节点和源节点共同发起并完成。一般地,在没有地理位置信息可供定向扩散任务使用时,定向扩散通信模型将运用扩散法将查询传播到整个网络。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来自节点的请求仅仅是少量数据信息,因此运用扩散法是不必要的。

谣传路由借鉴了欧式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曲线交叉几率很大的思想,当一个节点检测到一个事件,它将事件添加到该节点自身保存的表单,称之为事件表中。然后产生一个被称为代理(Agent)的生命期较长的数据包,代理消息沿着随机路径向外扩散传播,同时汇聚节点发送的查询消息也沿着随机路径在网络中传播。当代理消息查询消息的路径交叉在一起时,就会形成一条汇聚节点到事件区域的完整路径。谣传路由的原理如图7-8所示。

圈中区域表示发生事件的区域,圆点表示传感器节点,黑色圆点表示代理消息经过的传感器节点,灰色节点表示查询消息经过的传感器节点,连接灰色节点和部分黑色节点的路径表示事件区域到汇聚节点的数据传输路径。

二、综合练习

分析一种现有的传感器网络的技术或算法的优缺点,自己设计改进方法。

举例阐述现有的哪种传统技术可以与传感器网络协同工作。

三、实验复习

LED和电机控制实验

超声波传感器测距实验

四、课本

第1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基本概念

特征

关键性能指标

应用

研究历史

第2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覆盖与连接

WSN拓扑结构

WSN覆盖

WSN连接可靠性

第3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

WSN协议结构

OSI参考模型

分层结构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协议

网络层协议

传输层协议

应用层协议

WSN跨层设计

第4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支撑技术

时间同步机制

定位技术

数据融合

能量管理

容错技术

数据管理

服务质量保证

第5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层

1.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的分类

2.IEEE 802.11 协议

3.基于竞争的MAC协议

S-MAC协议

T-MAC协议

Sift协议

4.基于时分复用的MAC协议

基于分簇网络的MAC协议

DEANA协议

基于周期性调度的MAC协议

TRAMA协议

DMAC

其他类型的MAC协议

第6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的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的意义

IEEE1451系列标准

IEEE 802.15.4标准

ZigBee协议标准

蓝牙(Bluetooth)

UWB

第7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

1.路由协议概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考虑因素

路由的过程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分类方法

2.平面路由协议

Flooding和Grossing协议

SPIN协议

SAR、DD和MCFA协议

3.层次路由协议

LEACH

PEGASIS

TEEN

APTEEN、TTDD和EARSN协议

平面路由协议和层次路由协议

4.能量感知路由

能量消耗源

能量路由

能量多路径路由

5.基于查询的路由

定向扩散路由

谣传路由

6.地理位置路由

GEAR路由

GAF路由

GPSR路由

GEM和MECN路由

7.可靠路由协议

不相交多路径路由机制

RelnForM路由

SPEED协议

8.路由协议自主切换

(2023年2月2日 20:23 首次发布)

  • 7
    点赞
  • 3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3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