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知识点汇总

 1. 数据库基本概念:

- 数据库(Database):是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数据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少的冗余和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允许多个用户共享使用,并且提供数据的安全维护和完整性检查等措施。常见的数据库类型有关系型数据库、NoSQL 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内存数据库等。

-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操作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它提供了数据定义、数据操作和数据控制等功能,包括创建、修改和删除数据库对象,对数据的插入、更新、删除和查询,以及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完整性和并发控制等。

2. 数据模型:

- 概念模型:用于描述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及其联系,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常见的概念模型表示方法是实体-联系(E-R)图,其中实体用矩形框表示,属性用椭圆形表示,联系用菱形框表示,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有一对一(1:1)、一对多(1:n)、多对多(m:n)等类型。

- 逻辑模型:是对概念模型的进一步抽象和转换,用于在数据库系统中具体实现。常见的逻辑模型有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和 NoSQL 模型等。

- 关系模型:以表格的形式存储数据,通过行和列表示实体和属性,操作数据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关系模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易于理解和操作,缺点是对复杂数据结构的支持较弱。

- 面向对象模型:通过对象和类的概念表示数据,支持复杂数据结构和继承、封装等面向对象特性,适用于复杂应用场景。

- NoSQL 模型:采用键值对、文档、列族和图等多种数据结构,适用于大规模数据存储和实时数据处理等应用场景。

- 物理模型:描述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存储方式和物理结构,如数据的存储位置、索引结构、存储路径等。

3. 数据库体系结构:

- 三级模式结构:包括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 外模式:也称为用户模式或子模式,是用户能够看到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与用户交互的接口。

- 模式:又称逻辑模式或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是数据库系统模式结构的中间层。

- 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系统内部的存储方式和物理结构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

- 两级映射:

- 外模式/模式映射: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即当模式发生改变时,外模式可以保持不变,只需修改外模式/模式映射关系,应用程序不需要修改。

- 模式/内模式映射: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即当内模式发生改变时,模式可以保持不变,只需修改模式/内模式映射关系,应用程序也不需要修改。

4. 关系数据库:

- 关系的基本概念:包括关系、元组、属性、候选码、主码、外码等。

- 关系:是一张二维表,表中的每一行称为一个元组,每一列称为一个属性。

- 候选码:能够唯一标识关系中一个元组的属性或属性组。

- 主码:从候选码中选择一个作为关系的主键,用于唯一确定一个元组,主码的值不允许为空且不能重复。

- 外码:如果一个关系中的属性是另一个关系的主码,则该属性称为外码,用于建立两个关系之间的联系。

- 关系代数:是一种抽象的查询语言,包括并、交、差、选择、投影、连接等运算,用于对关系进行操作和查询。

- 关系的完整性约束:

- 实体完整性:要求关系中的主码属性值不能为空且不能重复,用于保证关系中每个元组的唯一性和确定性。

- 参照完整性:定义了外码与被参照表中的主码之间的引用规则,用于保证关系之间的数据一致性。当参照表中的外码值发生变化时,需要根据参照完整性规则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拒绝(NO ACTION)、级联(CASCADE)、设置为空值等。

-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是针对具体应用的数据约束条件,由用户根据实际需求定义。

5. SQL 语言:

- 数据定义语言(DDL):用于创建、修改和删除数据库对象,如表、视图、索引等。例如,CREATE TABLE 用于创建表,ALTER TABLE 用于修改表结构,DROP TABLE 用于删除表。

- 数据操作语言(DML):用于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基本操作,如插入、更新、删除和查询。例如,INSERT INTO 用于插入数据,UPDATE 用于更新数据,DELETE FROM 用于删除数据,SELECT 用于查询数据。

- 数据控制语言(DCL):用于控制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如授权(GRANT)和回收权限(REVOKE)等。

6. 数据库设计:

- 需求分析:了解用户的需求,确定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收集和分析数据。

- 概念设计:使用概念模型(如 E-R 图)对需求进行抽象和描述,确定数据库的实体、属性和联系。

- 逻辑设计:将概念模型转换为逻辑模型,设计关系模式,确定表的结构、属性和主码等。

- 物理设计:根据逻辑设计的结果,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和索引,确定数据库的物理存储方式和参数。

- 数据库实施:使用 DDL 语句创建数据库对象,使用 DML 语句插入数据,建立数据库应用程序。

- 数据库运行与维护:对数据库进行监控、优化、备份和恢复等操作,保证数据库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7. 数据库管理:

- 数据库的安全性管理:包括用户身份鉴别、存取控制、审计、视图、数据加密等技术。用户身份鉴别用于验证用户的身份,存取控制用于限制用户对数据库对象的访问权限,审计用于记录用户对数据库的操作,视图可以提供一定的安全性,数据加密可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

- 数据库的并发控制:在多用户并发访问数据库时,需要解决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问题,如丢失更新、脏读、不可重复读等。常用的并发控制技术有封锁机制、时间戳机制等。

-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当数据库发生故障时,可以使用备份的数据进行恢复。备份策略包括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等。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