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皇太极之死谈高血压:中医视角下的健康启示

目录

从皇太极之死谈高血压:中医视角下的健康启示


最近看历史资料的时候,发现清太宗皇太极的死因很有意思。皇太极作为大清帝国的建立者,中年后身体发福,肥胖到需要八人抬轿。他在建立清朝 7 年后的深夜突然暴毙,死因颇具争议。有大陆历史学者从饮食习惯推论,认为他可能因 “三高” 问题猝死,这一观点和中医的一些理论不谋而合,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其中的关联。

中医认为,饮食习惯不良是疾病的重要诱因。像皇太极所处的游牧民族,饮食习惯与中原汉人不同,可能常吃油腻、甘甜的 “高粱厚味” 食物。这类食物吃多了会损伤脾胃,脾阳受损后,湿气无法正常运化,从而聚湿生痰。痰湿在体内积聚,会影响肠胃消化系统,进而导致肥胖。而肥胖又和 “三高” 密切相关,“三高” 在中医里与痰湿瘀有关。简单来说,脾湿生痰,时间久了就会产生瘀,这就好比血管里的成分发生了改变,血管的通透性和运行变差,最终可能引发高血压等疾病。所以,从中医角度看,皇太极因饮食习惯不良、肥胖导致 “三高”,进而中风猝死的推理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在中医概念里,湿、水、饮、痰之间是有联系的。它们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状态从稀到浓稠分别为湿、水、饮、痰。临床上常用 “痰瘀” 来指代病因,痰又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我们平常感冒咳嗽咳出的白白黏黏的痰,是狭义的、有形的痰,存在于呼吸道系统。而广义的无形之痰则比较难理解,它滞留在体内,可能附着在脏腑经络、气血运行的通道上,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会引发各种疾病。

其实,古人早就注意到肥胖和疾病的关系了。汉朝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提到的 “尊荣人”,就是那些吃得多、吃得好,却不运动、不劳作的人。他们身体虚弱,稍微活动就气喘吁吁,抵抗力差,容易中风。这和现在很多营养过剩、缺乏运动的都市人是不是很像?所以,为了避免肥胖带来的 “三高” 疾病,我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于已经肥胖且有痰湿体质的人,该如何保养呢?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入手:

  1. 生活饮食:保持低油、低脂、低盐、低钠、低糖的饮食原则,减少 “高粱厚味” 食物的摄入,从源头上控制痰湿的产生。
  2. 生活习惯:坚持运动,运动能够提升新陈代谢,让血管更有弹性。不过,高血压患者运动要选择缓和的项目,像散步、太极拳等,增加心肺功能的同时,还能改善血管状况,辅助降低血压。
  3. 治疗原发性疾病:排查是否存在其他疾病导致肥胖或 “三高”,如果有,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
  4. 合理用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用药,控制身体指标。但要注意,用药的同时也要配合生活方式的调整。

说到控制 “三高”,有一种食物不得不提,那就是苦瓜。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苦瓜萃取物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等功效,尤其是台湾原生种的山苦瓜,活性最高。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都表明,食用山苦瓜对肥胖、血糖调节异常、胰岛素阻抗、高血脂、高血压等状况都有显著改善。它不仅能增加热量消耗,还能让白色脂肪组织产生棕色脂肪组织的特征,把脂肪转化为热量散失掉。不过,苦瓜降血糖的功能在加热后会消失,所以建议生吃。可以把苦瓜切片做成沙拉,或者和喜欢的蔬果一起打成果汁饮用,每天 100 克就能达到保健目的。但苦瓜也不能天天吃,它偏寒凉,吃多了可能会让人恶心呕吐,脾胃不好的人吃了还容易拉肚子,而且它只是食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

除了饮食,中医还有一些养生方法对健康有益,比如敲胆经。敲胆经的正确姿势是站好,膝盖弯曲 90 度,从臀部开始往膝盖方向,用手握拳敲打,每天两侧各敲打 200 次左右,敲到微微发热就行,不要敲出淤血。胆经上有环跳穴、风市穴、中渎穴、膝阳关等重要穴位。环跳穴在大腿大骨大转子的凹陷处,胆经的湿气、精血水在这会升华成阳气,能治疗腰膝腿部疾病;风市穴是中医的六大穴位之一,站立时手自然下垂,中指抵到的外侧缝处就是,它有祛湿利湿、活络经络的效果;中渎穴在风市穴下两寸,能祛风除湿、通经通络;膝阳关在大腿骨到膝盖弯曲处的外侧,能疏通膝盖关节,缓解筋骨不适。经常敲胆经,能促进经络畅通,对身体有好处。

总之,中医认为饮食失调是引发疾病的重要因素,我们日常要注意均衡饮食,维持良好体重,再配合适当的运动和养生方法,才能让身体更健康。希望大家都能从这些中医知识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之道,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