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器版本的识别问题
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电子计算机自诞生以来,经历了极为快速的发展。区区百年的时间内,无论从体积、能耗、计算速度,还是应用能力等方面,电子计算机都出现了极为显著的变化。但要充分利用这一工具,必须使用能够被电子计算机解释执行的指令序列,即程序。
最早可用于在电子计算机上执行的程序通常使用机器语言(machine language)编制。由于该类语言并不直观,故它极大地限制了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为克服这一困难,1957年诞生了第一个自动编译器,FORTRAN。此后,大量性能更高并支持近乎自然语言的编译器被设计了出来,例如,著名的C/C++编译器,Python编译器等。编译器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电子计算机在当代的广泛应用。
为方便使用电子计算机,人们需首先按照一定的规则(即程序设计语言)将需要电子计算机完成的指令以特定的顺序集成在一起,形成脚本(即程序),然后使用编译器自动将脚本翻译为一系列机器语言的组合(即编译),编译器的编译结果最后会提交电子计算机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