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第八讲 可靠性设计

一、基本了解

(一)可靠性(reliability)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功能能力称为产品的可靠性。

(二)元器件的选用

系统的可靠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最关键的还是元器件的可靠性。以下有几个概念需要理解。

1、筛选是对大批量生产出的元器件在使用前进行的严格的挑选,挑选出符号要求的元器件。

2、参数飘移是在筛选合格的元器件时,元器件参数、性能不稳定的现象。

3、老炼是使参数性能稳定的过程。元器件是否要进行老炼,主要取决于这种元器件的参数飘移是否影响产品使用的可靠性,如果没有影响,就可以不进行老炼。

(三)元器件如何正确使用

1、降额使用是使元器件在低于其额定值的条件下工作,为了提高元器件的寿命和可靠性,我们时常要对其关键性指标降额使用。降额要有合适的量,降额会影响设备的体积或成本,降额不是越多越好。此外还要考虑降额的效果,无必要不降额。

2、减少元器件的数目,简化系统的结构,也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四)可靠度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概率叫做产品的可靠度。可靠度 R(t)是时间的函数,其数学表达式为:R(t)=P(T>t)T (寿命)是产品发生故障或失效的时间,t 是规定的时间。可靠度有三种分类如下:

1、工作可靠度R_{o}实际使用时的可靠度。

2、固有可靠度R_{i}:产品内在的可靠度。主要是由系统(硬件、软件等)决定的。我们所说的可靠度设计就是为实现固有可靠度的目标值而进行的设计。

3、使用可靠度R_{u}:与产品的外在的使用环境有关,比如包装、运输、人为因素等。设计者是无法掌控这些因素的。

4、三者之间的关系R_{o}\approx R_{i}R_{u}

(五)累积故障分布函数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其数学表达式为:F(t)=P(T\leqslant t),显然,R(t)+F(t)=1

常用的故障分布函数是指数分布f(t)=\lambda e^{-\lambda t},t> 0,R(t)=e^{-\lambda t},\lambda (t)=\lambda,MTIF=\frac{1}{\lambda }

(六)故障率函数

工作到某时刻尚未发生故障(失效)的产品,在该时刻后单位时间发生故障(失效)的概率,也称为该产品的瞬时故障(失效)率,或者是风险函数,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lambda (t)=\frac{f(t)}{R(t)}=\frac{F(t)^{'}}{1-F(t)}

如下是故障率计算示例:

 计算方法:(1)、(2)栏是记录而得。(3)栏是(2)栏的向下累积,(4)=总零件个数-(3),(5)=(2)/总零件个数,(6)=(4)/总零件个数,(7)是由(4)栏中相邻的两数的平均值(作为分母)去除与后一数同行的(2)栏取值(作为分子)得来的。

(七)平均寿命(MTTF/MTBF)

产品从投入使用到发生故障前正常运行时间的平均值。对于不可修复产品或长寿命产品,也称为平均失效前时间(mean time to failure),对于可修复产品,也称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数学表达式如下:

MTBF=E(t)=\int_{0}^{}R(t)tdt

有效度,是在任何时刻正常工作的概率。对于可修复系统,有效度大于可靠度。

(八)浴盆曲线

根据产品故障率在不同使用时期具有的不同特点,划分为三个时期。所有产品和系统都会经历这样三段时期。

1、早期故障期。故障原因主要是制造工艺缺陷、设计错误等,这种故障不仅发生在使用初期,可能在维修后再使用时也会出现,应该早发现,早解决。

2、偶然故障期。故障的发生是随机的,故障率近似为常数,产品的状态比较稳定,这是产品工作的最好时期。

3、耗损故障期。故障原因主要是产品材料的老化、疲劳磨损等,这时期已接近产品寿命的完结。

系统:是由若干个单元有机构成的可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

二、系统

常见的系统模型是串联和并联模型,以及它们的组合。

(一)串联系统

每个单元都正常工作时系统才能正常工作,任一单元出现故障就导致整个系统出现故障。串联系统的可靠度为:R(t)=\prod_{i=1}^{n}R_{i}(t),系统示意图如下:

串联系统的可靠度随着元件个数的增加而下降。提高一个串联系统的可靠度是非常困难的。要提高串联系统的可靠度,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①减少串联元件个数;②提高各元件的可靠度。

(二)并联系统

只要有一个单元能正常工作整个系统就能正常工作,只要有一个单元不发生故障系统就不会发生故障。并联系统的可靠度为:R(t)=1-\prod_{i=1}^{n}(1-R_{i}(t))

计算可靠度的近似方法:假设各元件的故障概率为 \lambda _{i} ,则系统可靠度为R\approx 1-\sum_{i=1}^{n}\lambda _{i}

 提高一个并联系统的可靠度是很容易的。随着元件个数的增加,并联系统的故障概率降低,系统的可靠度提高。并联方式可作为提高系统可靠度的一种手段,叫做冗余性

(三)串-并联方式

1、先并联再串联

每一个组合都是元件的冗余结构,称为低级冗余,系统整体的可靠度为:R=[1-(1-r)^{m})]^{n}

2、先串联后并联 

称为高级冗余系统,系统整体的可靠度为:R=1-(1-r^{n})^{m}

3、低级冗余和高级冗余的对比:

①“低级”和“高级”不是价值的判断,不代表优劣,而是对并联方式的区别。“低级”指并联由基本元件构成,“高级”指并联由复杂组合构成。 

②在所有情况下,低级冗余比高级冗余都有较高的可靠度。因此可以认为,提供备用元件比提供备用组合有更好的整体可靠性。

(四)系统可靠性的分配

把对系统可靠性总的定量要求分配到各单元,使系统和单元的可靠性定量要求协调一致。系统可靠性分配有两种方法。总的来说,在串联方式下,应该有:R_{1}(t)R_{2}(t)...R_{n}(t)\geqslant R(t),如果串联元件都服从指数分布,则有:\lambda _{1}+\lambda _{2}+...+\lambda _{n}\leqslant \lambda

特点:在每个系统组成部分都服从指数分布的条件下,串联系统的寿命仍然服从指数分布,故障率是每个单元故障率之和,\lambda =\lambda _{1}+...+\lambda _{n},这就是指数分布中故障率的可加性。于是串联系统可靠性分配也等价于故障率的分配。

1、等分配法

缺点:没有考虑各元件的不同情况,不加区别的看待各元件是不合理的。

2、相对故障法

每个元件的重要度(加权因子)为:\varpi _{i}=\frac{\widehat{\lambda _{i}}}{\sum_{i=1}^{n}\widehat{\lambda _{i}}}

各权重之和为1,各元件分配到的故障率为:\lambda _{i}=\lambda \varpi _{i} 。计算时请保留4位小数。

  • 1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计 算 机 网 络 实 验 室 规 划 方 案 目录 第1章 网络实验室的建设目标 2 1.1 实验室建设的目标和意义 3 第2章 规划方案简介 4 2.1 实验室设备汇总 5 2.2.实验室设备拓扑图 6 2.3.实验的布线拓扑图 7 第3章综合布线的实施 8 布线系统设计原则、范围、遵循的规范和标准………………………………………………..8 耗才清单…………………………………………………………………………………….......9. 系统验收………………………………………………………………………………………..10 网络实验室的建设目标  网络技术是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领域,在校大学生网络技术实践能力的 高低,是检验计算机网络教学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因而网络技术实验室的建设也就 成为培养信息化人才必不可少的一个实践平台。 (1)建立多样化的实验环境。让参与网络技术学习的学生能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认 识了解和掌握网络设备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动手进行必要的网络设计、网络组 建、网络管理、网络安全和网络应用的实验,通过一系列的验证型、演示型、自主设计 型、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验技能,强化对所学知识的 理解,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满足专业教师学习网络、从事网络技术研究和应用系统开发的需要。网络实验室应涵 盖目前主流的网络技术和设备,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要求系统能够模拟先进的网络技 术环境,搭建网络工程;实验设备和实验内容应能非常灵活地进行扩展,从而为专业教 师研究当前网络最前沿的技术动态和发展(例如网络安全、IPv8、VolP等)提供完善的实 验平台,并能在此平台之上从事网络应用系统与技术的研发,提高学校整体网络科研与 教学应用水平。 (3)满足实习基地建设的需要。网络实验室的建设要面向社会,为社会尽可能多地培养紧 缺的IT人才。但今天的IT人才市场,越来越关注技术人员的实际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 因此,新建的网络实验室,要能够模拟宽带数据城域网及大型园区网的组网方式和业务 思路,并可以构建多种类型的局域网和广域网。可以让学生亲自搭建网络、亲自动手调 试和配置网络,通过在网络实验室中的实验和操作,真正提高他们的网络技能和实战能 力。此外,网络实验室还应充分考虑多种技术的融合、多个平台的操作、多厂家设备的 互联,可以提供仿真的网络设备配置环境,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系统,掌握更多的设备使 用。 网络实验室的建设原则 先进性。网络实验系统应能代表目前较为先进的网络技术,提供能够跟踪主流、前沿网 络技术的综合网络环境,应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所选网络产品要求支持协议类型丰富、 配置灵活、可扩展性强、支持万兆交换、满足Ipv8等网络技术研究的需求。 实用性。网络实验系统不同于一般网络系统的集成,更不是简单的设备堆砌。网络实验 系统应有完整的网络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内容丰富,网络实验室的建设应与社会需求接 轨,应尽可能采用业界主流的标准命令行配置界面,以便学生在完成实验课程后可以轻 松上手调试其他业界主流厂商的网络设备,拓宽就业渠道。 可靠性。网络实验室在用于实验和研究时可能会产生不可预知的结果,系统应能有效地 屏蔽这种影响。具体要求包括:各组实验互不干扰;组内实验过程中的不同实验者、不 同的实验之间互不干扰。另外,网络实验系统的测试运行不能对其他正常运行的网络环 境产生影响。 (4 ) 开放性。网络实验室应是一个开放的网络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伴随网络 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升级。扩展性包括设备端口扩展、网络协议扩展和网络结构扩展等 。即在网络结构设计合理的情况下,新的网络节点能够方便地加入到现有网络。根据组 网需要,各实验台组之间可以方便地共享实验设备,以便于搭建更大型的、更复杂的网 络环境。 (5) 可管理性。网络实验室应满足各种实验研究课题的不同网络需求,网络设计要考虑保证 其扩展及变化的灵活性,网络实验系统的管理要求灵活、高效,系统环境的重构要求简 便快捷,系统应支持在VLAN之间进行第三层交换时能够实施有效的安全控制,能对外部 接入实施有效的安全控制。 网络实验室的建设,对改善高校办学条件、提高教学与科研质量、培养高素质的网 络技术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网络实验室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坚持先 进性和实用性原则,走标准化、通用化的道路。 规划设计 由于各高校网络实验室设备不同,配置的软件不同,师资力量不同,学科研究方向 不同,使得各高校所开设的网络实验也不尽相同。针对我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在新 建网络实验室时,将实验按内容划分为以下几方面: (1)基础性实验。包括网络设备基本操作实验、局域网实验、广域网实验、VPN技术 实验和网络
第八章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第八章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共46张PPT)全文共46页,当前为第1页。 对于不同的控制对象,系统设计具体要求是不同的,但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大体相同的。具体表现在: 1.系统应具有优良的操作性能 操作性能好,包括两个含义,即使用方便和维修容易。硬件和软件设计时都要考虑这个问题。在配置软件时,就应考虑配置什么样的软件才能降低对操作人员专业知识的要求。硬件方面,零部件的配置应便于操作人员维修。 8.1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原则 第八章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共46张PPT)全文共46页,当前为第2页。 2.通用性好、便于扩充 一个计算机控制系统,一般可以控制多个设备和不同的过程参数,但各个设备和控制对象的要求是不同的,而且控制设备还有更新,控制对象还有增减。系统设计时应考虑能适应各种不同设备和各种不同控制对象,使系统不必大改动就能很快适应新的情况。这就要求系统的通用性要好,能灵活地进行扩充。 第八章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共46张PPT)全文共46页,当前为第3页。 3.可靠性可靠性高是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最重要的一个基本要求。一旦系统出现故障将造成整个生产过程的混乱,引起严重后果。因此在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时,通常应考虑后援手段,如配备常规控制装置或手动控制装置作后备。通常可直接采用多台计算机组成热备份(备份机与控制机同时工作但不介入控制,一旦主控制机有故障就切换到备份机上)或冷备份(备份机处于待工作状态,一旦主控机有故障就启动备份机投入工作)等工作方式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第八章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共46张PPT)全文共46页,当前为第4页。 4.实时性好 工业控制机的实时性,表现在对内部和外部的事件能及时地响应,并做出相应的处理,不丢失信息、不延误操作。 5.设计周期要短,价格要便宜 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迅速,各种新技术和产品不断出现,在满足精度、速度和其它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应缩短设计周期和尽可能采用价格低的元器件,以降低整个控制系统的费用。 第八章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共46张PPT)全文共46页,当前为第5页。 8.2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步骤 1.研究被控对象、确定控制任务 2.确定系统整体方案 (1)确定系统的性质和结构 (2)确定执行机构方案 (3)控制系统总体"黑箱"设计 (4)控制系统层次以及硬件、软件功能划分 在总体方案设计完成后,形成了系统组成的粗线条框图结构、硬件与软件划分等文件,供详细设计使用。以此作为进一步设计的依据。 第八章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共46张PPT)全文共46页,当前为第6页。 3.建立数学模型,确定控制算法 4.硬件的设计 (1)确定过程的输入、输出通道及其处理方式 (2)计算机系统选择 (3)过程通道及接口设计 (4)控制台设计 (5)可靠性设计 (6)硬件调试 第八章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共46张PPT)全文共46页,当前为第7页。 5.软件的设计 (1) 选择编程语言 汇编语言 高级语言 混合语言 (2) 软件设计步骤 问题定义 细化设计 编制源程序 形成可执行代码 调试 第八章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共46张PPT)全文共46页,当前为第8页。 6.系统仿真与调试 (1) 实验室硬件联调 (2) 实验室软件联调 (3) 实验室系统仿真 7.现场安装调试 第八章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共46张PPT)全文共46页,当前为第9页。 8.3 计算机控制系统输入/输出通道设计8.3.1 过程输入输出通道的组成与功能 根据过程信息的性质及传送方向,过程通道包括模拟量输入通道、模拟量输出通道、数字量输入通道和数字量输出通道。 要对工业现场实现控制,就必须对它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模拟量输入通道和数字量(开关量)输入通道就是为此而设置的两种检测通道。生产过程的被调参数(一般包括压力、流量、温度、液面高度等等)一般都是随时间变化的模拟量,通过检测元件和传感器,可以把它们转换成模拟电流或电压。由于计算机只能识别数字量,故模拟电信号必须通过模拟量输入通道变换成相应的数字信号,才能送入计算机;而生产现场的两态开关、电平的高低、脉冲量等数字或开关信号,则须通过数字量输入通道输入计算机。 第八章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共46张PPT)全文共46页,当前为第10页。 计算机控制生产现场的控制通道也有两种,即模拟量输出通道及数字量输出通道。计算机输出的控制信号是以数字形式给出的,有的生产过程的执行元件要求提供模拟电流或电压,故应采用模拟量输出通道实现;有的执行元件只要求提供数字量或开关量,故应采用数字量输出通道。可见,过程通道是计算机和工业生产过程(控制对象)相互交换信息的桥梁。 第八章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共46张PPT)全文共46页,当前为第11
可靠性设计与分析是一种方法,旨在确保产品或系统在特定条件下能够持续正常运行的能力。它包括对产品或系统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设计措施来提高其可靠性可靠性设计与分析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需要进行可靠性需求分析。这包括确定产品或系统的使用环境、性能要求、故障率要求等方面的要求,以便确定产品或系统的可靠性目标。 然后,进行可靠性评估。通过收集和分析产品或系统的历史数据,使用统计方法来评估产品或系统的可靠性,并确定是否满足可靠性目标。如果不满足,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设计改进。 接下来,执行可靠性设计。根据可靠性目标和评估结果,对产品或系统进行设计改进,包括增加冗余、优化结构、改进工艺等措施,以提高可靠性。 最后,进行可靠性验证和测试。通过实验室测试、模拟仿真等方法,验证设计改进是否有效,是否满足可靠性目标。 关于可靠性设计与分析的PDF资料下载,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的文献或技术手册。一些大型技术机构、研究机构或大学也提供相关的免费或付费下载服务。此外,一些学术文献数据库或在线图书馆也可能提供相应的PDF资源。 需要注意的是,下载的PDF资料应当来自可信的来源,并且要确保其适用于你所研究的具体领域或产品。在使用下载的资料时,还应该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理解,避免盲目套用或误解相关概念。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