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年产品经验,我总结了这些持续高效研发实践经验 · 研发篇

本文介绍了 Erda 团队采用基于主干的开发模式(Trunk Based Development)的实践经验,包括每日集成部署、持续测试、制品管理策略和发布火车规则。团队强调自动化、端能力、自定义配置和研发文化的重要性,以提升研发效能和质量。通过高度自动化的工作流和语义化版本管理,团队实现了高效且稳定的产品发布。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前言:**在产研全链路流程上,协同最大的目标就是团队信息的透明化,即在清晰目标的指引下进行团队信息透明的日常研发工作,助力项目/产品成功发布。基于此,研发过程是否行之有效就成为我们关注的另一重点要素。通常「研发过程」是指:代码到制品再到部署上线的全链路,这个过程是持续集成的重中之重。


本期主要围绕「研发过程」展开探讨,在具体分享实践之前,笔者想先和大家畅想讨论下,在软件研发全流程中,我们需要怎样的产品特性来支撑我们持续去追求高效研发(本期主要围绕成本、效能,质量这块后续单独再做分析)的目标,个人思考了几点内容(部分内容会在正文的实践分享中详细说明),在此抛个砖让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思考一 支持团队把实践和文化通过自定义配置方式沉淀。

1.png

所有团队成员在使用产品功能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按照团队希望的实践路线进行。一方面,团队的研发是按既定路线进行的,研发效能是可预期的;另一方面,团队新人也能快速融入到团队开发模式中,快速融入团队文化。

思考二 在软件研发全链路中,应该具备高度自动化的能力。

研发全链路工作流中的各节点,通过高度自动化的能力,能实现以下目标:

  • 除代码开发和项目管理事项信息录入外,尽量减少登录平台的手动操作;
  • 自动精准消息的推送,借助端的能力,让用户本地异步订阅查看研发和项目管理信息。

思考三 强大且丰富的端能力。

让研发成员能够在本地沉浸式开发,目标要做到不感知 DevOps 平台存在的情况下,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平台能力。

思考四 产品能力和形态应该能够高度自定义化。

想通过一种产品形态去支撑覆盖所有的行业是不现实的,一个 DevOps 平台研发团队,不可能深入了解熟悉各行各业的研发模式,更不可能去定义实践去引领所有行业的研发提效。平台能做和需要做的是:把平台底层基础能力做强、做灵活,让不同业领导者,在高效持续交付的理论引导下,利用平台丰富的基础能力和高度自定义配置能力,去构建属于自己行业的研发实践模式,最终通过行业研发实践模式沉淀模版的可复制化,助力该行业整体研发效能的提升。

思考五 平台需要深度结合低代码开发平台,让应用研发变得更简单。

思考六 借助 AI 的能力,辅助提升用户代码开发、质量、安全、问题定位等应用研发过程效能。

思考七 结合大数据、AI、函数计算等技术特性,让研发效能度量、运维监控等观测能力变得更强大。

  • 通过公有云或者企业级大数据、AI 和底层云计算能力的对接,让研发效能度量、监控数据统计的成本变得更低;
  • 通过函数计算以低成本的方式满足用户对研发效能和监控数据的灵活统计诉求;
  • 通过低代码开发平台 + DevOps 平台底层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