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前言
本人为24考研人,一开始想考中山大学,后来改为国防科技大学,最终总分390,因为一直有用博客做笔记的习惯,考后打算将考研期间的复习笔记无偿分享出来,因为之前在一些网站上买的资料太垃圾了,又贵又垃圾实在看不惯他们,还不如自己的笔记,买资料也建议看看有无直系学长总结的资料卖,就算要钱卖的也是干货和对学弟学妹的关心,我就很幸运遇到一个真心想帮学弟学妹在中大的学长
这个系列博客包含南信大大气物理学院,中山大学或国防科技大学0706大气科学研究生初试中超全知识点,三所学校所考内容参考书目相同,但考试题型不同,国防科技大学会考计算和推导,因此南信大、中大的考试内容是国防科大考试的子集,一篇顶三校考纲
各个知识点我会将重点标出以便大家复习,标了重点的一定要回参考书目中自己再弄懂一遍
文章内容大部分来自本人啃书得到,少部分来自购买资料,基本纯手敲
如果有疏漏和错误敬请在评论中指出,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一、湍流
湍流是一种流体运动的性质,它表现为流体中的无规律的、复杂的、随机的和混乱的运动。它是由于流体的速度和方向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规则变化而产生的
湍流是一种非线性现象,它可以出现在各种尺度上,从微观的分子尺度到宏观的天气系统尺度。它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例如河流、大气中的风、海洋中的潮汐和星际空间中的星云等。
湍流的特征包括:
- 随机性:湍流是非规律,不可预测的,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非周期性的
- 扩散性:湍流会引起动量,热量,以及流动中的其他物质快速扩散
- 非线性:湍流是高度非线性的
- 涡旋性
- 耗散性
- 间歇性
- 多尺度性
二、雷诺数
R e = U L ν Re=\frac{UL}{\nu} Re=νUL
U为速度尺度,L为与流动有关的特征长度(对于大气一般可取离地面高度), n u nu nu为运动学粘性系数
即惯性力和粘性力之比,粘性力越大越稳定,惯性力越大越不稳定
一般雷诺数<2000为层流,>为湍流
三、大气湍流的产生和维持(重点)
3.1 热力湍流
由于局部受热不均,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使空气的运动出现不规则变化,这种因素引起的湍流称为热力湍流
- 陆地上的地表性质分布很不均匀,各部分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均匀,容易产生对流泡,热泡上升过程中由于流动的不稳定性和夹卷作用,热泡会部分破碎为小尺度湍流
- 相比陆地,海洋的表面性质比较均匀,海洋的热力湍流比陆地弱很多
3.2 动力湍流
形成原因主要有两种:
- 气层之间风向或风速存在差异(风切变),在这样两气层之间空气微团就会出现不规则变化
- 另一种是由于气流越过粗糙的下垫面,由于这里风速切变很大,涡度也大,流动不稳定,有利于湍流的形成,而湍流一旦形成便通过湍流切应力做功,将平均运动动能转化为湍流运动的动能,使湍流维持下去
3.3 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波
- 首先在稳定层结的界面上产生扰动
- 扰动不断增强,当振幅很大的时候会导致密度的倒置,即密度高的下层流体被抬升到密度低的上层流体上(即波谷位置和波峰有重合,就会有密度的倒置)
- 这种不稳定密度层结导致强烈的混合,即湍流过程
- 这种波不断长大,最后发生翻滚和破碎,这种破碎波称为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波
- 但这种波一旦形成,上下层混合加强,风切变就会随之减弱,流动又恢复到无湍流状态,如此往复
四、湍流与污染物扩散
烟团在三种不同尺度湍涡条件下的扩散:
-
湍涡小于烟团:烟团会慢慢长大,空间移动不明显
-
湍涡远大于烟团:烟团主要跟随大湍涡运动
-
两者尺度相当:烟团被撕裂变形,导致扩散剧烈
五、地面摩擦对风的影响(地转偏差)
-
地面摩擦力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反,大小与风速成正比
-
由于摩擦力使风减速,使得地转偏向力小于气压梯度力,会使得合力风向向低压方向偏转,因此当三力平衡的时候,合力偏向低压一侧
-
x和y方向的摩擦力分量为-Ku和-Kv(K为摩擦系数)
-
则水平运动方程为
f v − K u = 0 fv-Ku=0 fv−Ku=0
− f u − K v − 1 ρ ∂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