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P问题】基于遗传算法结合粒子群算法求解TSP问题

一、粒子群算法简介

粒子群算法是在1995年由Eberhart博士和Kennedy博士一起提出的,它源于对鸟群捕食行为的研究。它的基本核心是利用群体中的个体对信息的共享从而使整个群体的运动在问题求解空间中产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过程,从而获得问题的最优解。设想这么一个场景:一群鸟进行觅食,而远处有一片玉米地,所有的鸟都不知道玉米地到底在哪里,但是它们知道自己当前的位置距离玉米地有多远。那么找到玉米地的最佳策略,也是最简单有效的策略就是搜寻目前距离玉米地最近的鸟群的周围区域。

在PSO中,每个优化问题的解都是搜索空间中的一只鸟,称之为"粒子",而问题的最优解就对应于鸟群中寻找的"玉米地"。所有的粒子都具有一个位置向量(粒子在解空间的位置)和速度向量(决定下次飞行的方向和速度),并可以根据目标函数来计算当前的所在位置的适应值(fitness value),可以将其理解为距离"玉米地"的距离。在每次的迭代中,种群中的例子除了根据自身的经验(历史位置)进行学习以外,还可以根据种群中最优粒子的"经验"来学习,从而确定下一次迭代时需要如何调整和改变飞行的方向和速度。就这样逐步迭代,最终整个种群的例子就会逐步趋于最优解。

上面的解释可能还比较抽象,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进行说明

在一个湖中有两个人他们之间可以通信,并且可以探测到自己所在位置的最低点。初始位置如上图所示,由于右边比较深,因此左边的人会往右边移动一下小船。

现在左边比较深,因此右边的人会往左边移动一下小船

一直重复该过程,最后两个小船会相遇

得到一个局部的最优解

将每个个体表示为粒子。每个个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表示为,x(t),方向表示为v(t)

p(t)为在t时刻x个体的自己的最优解,g(t)为在t时刻所有个体的最优解,v(t)为个体在t时刻的方向,x(t)为个体在t时刻的位置

下一个位置为上图所示由x,p,g共同决定了

种群中的粒子通过不断地向自身和种群的历史信息进行学习,从而可以找到问题的最优解。

但是,在后续的研究中表表明,上述原始的公式中存在一个问题:公式中V的更新太具有随机性,从而使整个PSO算法的全局优化能力很强,但是局部搜索能力较差。而实际上,我们需要在算法迭代初期PSO有着较强的全局优化能力,而在算法的后期,整个种群应该具有更强的局部搜索能力。所以根据上述的弊端,shi和Eberhart通过引入惯性权重修改了公式,从而提出了PSO的惯性权重模型:

每一个向量的分量表示如下

其中w称为是PSO的惯性权重,它的取值介于【0,1】区间,一般应用中均采用自适应的取值方法,即一开始令w=0.9,使得PSO全局优化能力较强,随着迭代的深入,参数w进行递减,从而使的PSO具有较强的局部优化能力,当迭代结束时,w=0.1。参数c1和c2称为学习因子,一般设置为1,4961;而r1和r2为介于[0,1]之间的随机概率值。

整个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算法框架如下:

step1种群初始化,可以进行随机初始化或者根据被优化的问题设计特定的初始化方法,然后计算个体的适应值,从而选择出个体的局部最优位置向量和种群的全局最优位置向量。

step2 迭代设置:设置迭代次数,并令当前迭代次数为1

step3 速度更新:更新每个个体的速度向量

step4 位置更新:更新每个个体的位置向量

step5 局部位置和全局位置向量更新:更新每个个体的局部最优解和种群的全局最优解

step6 终止条件判断:判断迭代次数时都达到最大迭代次数,如果满足,输出全局最优解,否则继续进行迭代,跳转至step 3。

  对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运用,主要是对速度和位置向量迭代算子的设计。迭代算子是否有效将决定整个PSO算法性能的优劣,所以如何设计PSO的迭代算子是PSO算法应用的研究重点和难点。

二 、TSP模型

三、代码

``` clc %清空命令行窗口 clear %从当前工作区中删除所有变量,并将它们从系统内存中释放 close all %删除其句柄未隐藏的所有图窗 tic % 保存当前时间 %% GA-PSO算法求解TSP %输入: %City 需求点经纬度 %Distance 距离矩阵 %NIND 种群个数 %MAXGEN 遗传到第MAXGEN代时程序停止

%输出: %Gbest 最短路径 %GbestDistance 最短路径长度 %% 加载数据 load('../testdata/City.mat') %需求点经纬度,用于画实际路径的XY坐标 load('../testdata/Distance.mat') %距离矩阵

%% 初始化问题参数 CityNum=size(City,1)-1; %需求点个数

%% 初始化算法参数 NIND=60; %粒子数量 MAXGEN=100; %最大迭代次数

%% 为预分配内存而初始化的0矩阵 Population = zeros(NIND,CityNum+2); %预分配内存,用于存储种群数据 PopDistance = zeros(NIND,1); %预分配矩阵内存 GbestDisByGen = zeros(MAXGEN,1); %预分配矩阵内存 用于绘制迭代图

for i = 1:NIND %% 初始化各粒子 Population(i,2:end-1)=InitPop(CityNum); %随机生成TSP路径

%% 计算路径长度
PopDistance(i) = CalcDis(Population(i,:),Distance); % 计算路径长度

end

%% 存储Pbest数据 Pbest = Population; % 初始化Pbest为当前粒子集合 PbestDistance = PopDistance; % 初始化Pbest的目标函数值为当前粒子集合的目标函数值

%% 存储Gbest数据 [mindis,index] = min(PbestDistance); %获得Pbest中最小值 Gbest = Pbest(index,:); % 初始Gbest粒子 GbestDistance = mindis; % 初始Gbest粒子的目标函数值

%% 开始迭代 gen=1;

while gen <= MAXGEN %% 每个粒子更新 for i=1:NIND %% 粒子与Pbest交叉 Population(i,2:end-1)=Crossover(Population(i,2:end-1),Pbest(i,2:end-1)); %交叉

% 新路径长度变短则记录至Pbest
    PopDistance(i) = CalcDis(Population(i,:),Distance); %计算距离
    if PopDistance(i) < PbestDistance(i) %若新路径长度变短
        Pbest(i,:)=Population(i,:); %更新Pbest
        PbestDistance(i)=PopDistance(i); %更新Pbest距离
    end


end

%% 显示此代信息
fprintf('Iteration = %d, Min Distance = %.2f km  \n',gen,GbestDistance)

%% 存储此代最短距离
GbestDisByGen(gen)=GbestDistance;

%% 更新迭代次数
gen=gen+1;

end

%% 计算结果数据输出到命令行 disp('-------------------------------------------------------------') toc %显示运行时间 TextOutput(Gbest,GbestDistance) %显示最优路径

%% 迭代图 figure plot(GbestDisByGen,'LineWidth',2) %展示目标函数值历史变化 xlim([1 gen-1]) %设置 x 坐标轴范围 set(gca, 'LineWidth',1) xlabel('Iterations') ylabel('Min Distance(km)') title('HPSO Process')

%% 绘制实际路线 DrawPath(Gbest,City) ```

本框架提供了有关粒子群算法(PSO)和遗传算法(GA)的完整实现,以及一套关于改进、应用、测试、结果输出的完整框架。 本框架对粒子群算法遗传算法进行逻辑解耦,对其中的改进点予以封装,进行模块化,使用者可以采取自己对该模块的改进替换默认实现组成新的改进算法与已有算法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基于Excel文件输出,并可通过设定不同的迭代结束方式选择试验数据的输出方式,包括: 1. 输出随迭代次数变化的平均达优率数据(设定终止条件区间大于0)。 2. 输出随迭代次数变化的平均最优值数据(设定终止条件区间等于0)。 本框架了包含了常用基准函数的实现以及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对其的求解方案实现和对比,如TSP,01背包,Banana函数,Griewank函数等。并提供大量工具方法,如KMeans,随机序列生成与无效序列修补方法等等。 对遗传算法的二进制编码,整数编码,实数编码,整数序列编码(用于求解TSP等),粒子群算法的各种拓扑结构,以及两种算法的参数各种更新方式均有实现,并提供接口供使用者实现新的改进方式并整合入框架进行试验。 其中还包括对PSO进行离散化的支持接口,和自己的设计一种离散PSO方法及其用以求解01背包问题的实现样例。 欢迎参考并提出宝贵意见,特别欢迎愿意协同更新修补代码的朋友(邮箱starffly@foxmail.com)。 代码已作为lakeast项目托管在Google Code: http://code.google.com/p/lakeast http://code.google.com/p/lakeast/downloads/list 某些类的功能说明: org.lakest.common中: BoundaryType定义了一个枚举,表示变量超出约束范围时为恢复到约束范围所采用的处理方式,分别是NONE(不处理),WRAP(加减若干整数个区间长度),BOUNCE(超出部分向区间内部折叠),STICK(取超出方向的最大限定值)。 Constraint定义了一个代表变量约束范围的类。 Functions定义了一系列基准函数的具体实现以供其他类统一调用。 InitializeException定义了一个代表程序初始化出现错误的异常类。 Randoms类的各个静态方法用以产生各种类型的随机数以及随机序列的快速产生。 Range类的实现了用以判断变量是否超出约束范围以及将超出约束范围的变量根据一定原则修补到约束范围的方法。 ToStringBuffer是一个将数组转换为其字符串表示的类。 org.lakeast.ga.skeleton中: AbstractChromosome定义了染色体的公共方法。 AbstractDomain是定义问题域有关的计算与参数的抽象类。 AbstractFactorGenerator定义产生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的共同方法。 BinaryChromosome是采用二进制编码的染色体的具体实现类。 ConstantFactorGenerator是一个把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定义为常量的参数产生器。 ConstraintSet用于在计算过程中保存和获取应用问题的各个维度的约束。 Domain是遗传算法求解中所有问题域必须实现的接口。 EncodingType是一个表明染色体编码类型的枚举,包括BINARY(二进制),REAL(实数),INTEGER(整型)。 Factor是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的封装。 IFactorGenerator参数产生器的公共接口。 Population定义了染色体种群的行为,包括种群的迭代,轮盘赌选择和交叉以及最优个体的保存。 org.lakeast.ga.chromosome中: BinaryChromosome二进制编码染色体实现。 IntegerChromosome整数编码染色体实现。 RealChromosome实数编码染色体实现。 SequenceIntegerChromosome整数序列染色体实现。 org.lakeast.pso.skeleton中: AbstractDomain提供一个接口,将粒子的位置向量解释到离散空间,同时不干扰粒子的更新方式。 AbstractFactorGenerator是PSO中参数产生器的公共抽象类。 AbstractParticle定义了PSO种群中粒子的基本行为,最主要是实现了如何根据现有位置计算得到下一代粒子的位置的合法值。 ConstraintSet用于在粒子迭代过程中保存和获取应用问题的各个维度的约束。 AbstractSwarm.java各种拓扑结构的PSO种群的抽象父类,主要实现了种群迭代过程中计算流程的定义以及中间数据被如何输出到测试工具类。 Domain是PSO算法求解中所有问题域必须实现的接口。 DynamicFatorGenerator若种群在迭代过程中,w,c1,c2随迭代次数发生变化,那么它们的产生器需要继承这个抽象类。 Factor封装了w,c1,c2三个参数的字面值。 Location用于保存和获取迭代中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向量的数值。 NeighborhoodBestParticle定义了采用邻域版本的PSO算法的具体实现。主要是实现了如何根据邻域版本的PSO算法计算下一迭代中的粒子速度。 RingTopoSwarm定义环拓扑结构的具体实现,主要是定义了如何获取粒子的邻域粒子的方法。 StaticTopoSwarm静态拓扑结构的PSO算法的抽象父类。 org.lakeast.pso.swarm中包含粒子群拓扑结构的各种实现,基本见名知意。 对各种问题的求解样例位于org.lakeast.main包中,以...TaskTest结尾,基本见名知意。 以ShafferF6DomainTaskTes对ShafferF6函数进行求解(采用的是PSO,遗传算法样例参见TSPValueTaskTest)为例说明求解过程如下: 1. 入口函数位于org.lakeast.main.ShafferF6DomainTaskTest中,go函数执行。 2. 在go函数中,首先指定迭代次数(numberOfIterations),测试多少轮(testCount,多次运行以得到平均达优值),种群大小(popSize),邻域大小(neighborhoodSize),迭代结束条件(exitCondition,由于制定了迭代次数,所以设定为[0,0],也就是只有达到指定迭代次数才退出)。 3. 以testCount,numberOfIterations以及迭代结束条件exitCondition为参数构建TestBatch类的实例batch。这个类用来进行管理参与测试的各种具体算法,且把数据结果按指定的格式输出为Excel文件。 4. 指定PSO中的因子产生方法,采用ExponentFactorGenerator和ConstrictFactorGenerator两种方式(实现位于org.lakeast.pso.gen包)。 5. Y表示参与测试的算法数目。 6. Testable是所有可以被TestBatch测试的类需要实现的接口,以提供TestBatch生成结果Excel文件所需要的数据。 7. Domain接口是所有可以被算法解决的问题所需要实现的接口,比如说明该问题所需要的粒子位置约束范围,速度约束范围,以及适值评估的公司等。这里的Domain被实例化为ShafferF6Domain,也就是按照ShafferF6函数评估适值。 8. RingTopoSwarm是用来封装环拓扑邻域结构的类,NeighboordBestParticle是配合该类来实现按邻域最优更新速度而不是全局最优来更新。 9. 各个测试算法都被加入到TestBatch以后,batch.run()开始执行算法比较过程并输出结果Excel文件到C盘根目录(输出路径可在Testable接口中配置,除了生成Excel文件外,还可以通过修改log4j.properties在制定的位置产生运行结果日志)。
遗传交叉变异结合粒子群算法(Genetic Algorithm with Cross Mutation and Variance Combin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GAVC-PSO)是一种优化算法,用于解决旅行商问题(Travelling Salesman Problem, TSP)。TSP是一个经典的组合优化问题,目标是找到访问一组给定城市并返回起点的最短路径。 GAVC-PSO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初始化**:创建一群随机生成的粒子(也称为“解决方案”或“个体”),每个粒子代表一个可能的TSP路线,由一系列城市组成。 2. **速度和位置更新**:粒子的位置(城市顺序)根据当前最佳解(全局最优解)和粒子自己的局部最优解进行更新。速度由学习因子(inertia weight)、粒子位置、个人历史最佳位置和全局最佳位置四个因素决定。 3. **交叉变异**:在粒子的位置更新过程中,应用交叉(crossover)操作,类似于遗传算法中的基因重组,随机选择两个粒子的路径部分进行交换,这有助于产生新的解。 4. **变异**:变异操作则改变粒子的某些部分,可能引入新的路径特征,增加算法的多样性,防止陷入局部最优。 5. **评估**:计算每个粒子(路线)的适应度值,即路径长度。在TSP中,适应度就是路径的总距离,目标是最小化这个值。 6. **选择**:基于适应度值,选择一部分粒子进行下一代迭代。通常使用轮盘赌选择机制或者其他概率选择策略。 7. **迭代**:重复步骤2到6,直到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或者适应度值不再显著改进。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Matlab科研辅导帮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