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胞自动机】基于元胞自动机模拟晶体生长matlab源码

1.元胞

元胞又可称为单元。或基元,是元胞自动机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元胞分布在离散的一维、二维或多维欧几里德空间的晶格点上。\ 每一个元胞都有一个状态,例如下方中间的元胞状态是有一只小虫子,其他元胞的状态是没有小虫子。但如果虫子移动了,那么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状态的变化产生的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元胞有很多种,可以是六边形,也可以是三角形等等,我们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元胞空间

元胞所分布在的空间网点集合就是这里的元胞空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邻居

在一维元胞自动机中,通常以半径,来确定邻居,距离一个元胞,内的所有元胞均被认为是该元胞的邻居。二维元胞自动机的邻居定义较为复杂,但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我们以最常用的规则四方网格划分为例)。下图中黑色元胞为中心元胞,灰色元胞为其邻居,它们的状态一起来计算中心元胞在下一时刻的状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也就是说:元胞下一时刻的状态决定于本身状态和它邻居元胞的状态。

4.规则

规则是一个最重要的一点,决定了元胞算法的好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元胞自动机就是根据规则进行局部元胞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全局变化。

% DLA clc;clear;close all; S=zeros(400,500); % 生成状态矩阵 S(end,:)=1; % 设置状态矩阵中最下面一行元素等于1 A=1;B=1;X=0.8; rand('state',0); % 设置随机数的状态数 subplot(121);Ii=imshow(1-S,[]); % 显示状态矩阵 T1=title(['times = 1',', total particle=',num2str(sum(S(:)))],... 'Fontname','times new roman','fontsize',14); % 显示时间与粒子总数 r=rand(1,500); subplot(122);P1=plot(sum(S,2)/size(S,2),1:size(S,1),'r');% 绘制各行的密度值曲线 set(gca,'Position',[0.57,0.35,0.33,0.36],'YDir','reverse'); % 设置坐标轴属性 xlim([0,max(sum(S,2)/size(S,2))]); % 设置x轴的范围 ylabel('\ith','fontname','times new roman','fontsize',14); % y轴标注 xlabel('\it\rho','fontname','times new roman','fontsize',14); % x轴标注 title('{\it\rho} ({\ith})','fontname','times new roman','fontsize',14); % 加注图题 set(gcf,'DoubleBuffer','on'); % 设置图形窗口的渲染效果 [L1,L2]=size(S); % 返回状态矩阵的行数L1和列数L2 N=500;H=1; % 初始化参数:粒子总数N和时间参数H h=150; % 设置截顶高度 scale=0.5; % 设置剪切系数 while N<20000; R1=2+round([L1-3]*rand); % 随机产生粒子的坐标 R2=2+round([L2-4]*rand); % 随机产生粒子的坐标 flag=0; % 控制循环停止的参数 while R1<L1&R1>1&R2<L2&R2>1&flag==0; % 验证粒子在状态矩阵内部且粒子未被吸附 he=S(R1,R2-1)+S(R1,R2+1)+S(R1+1,R2); % 计算左、下和右方位的近邻 if he>0.5; % 判断近邻中有固定粒子 S(R1,R2)=1; % 运动粒子被吸附 flag=1; % 标记粒子已经被吸附 else ra=rand; % 粒子进行随机移动的分量 rb=rand; % 粒子进行随机移动的分量 R1=R1+(ra>=0.5)-(ra<0.5); % 计算下一时刻粒子的位置坐标 R2=R2+(rb>=0.5)-(rb<0.5); % 计算下一时刻粒子的位置坐标 end end sS=sum(S,2); % 对行所有元素求和 Se=find(sS);Se=min(Se); % 找出有粒子的最高一行 if Se==[size(S,1)-h]; % 判断高度是否达到截顶高度 Sx=find(S(Se,:)); % 找出最高点粒子的横坐标 S=cuth(S,h,Se,Sx,scale); % 切去最高点粒子所在的分支 end set(Ii,'CData',1-S); % 显示状态矩阵 N=sum(S(:)); % 计算粒子总数 H=H+1; % 累计时间值 set(P1,'XData',sum(S,2)/size(S,2)); % 更新密度曲线数据 set(T1,'string',['times = ',num2str(H),', total particle=',num2str(sum(S(:)))]);% 更新时间和粒子总数 pause(0.02); % 暂停一下,显示动画效果 end

  • 4
    点赞
  • 1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火灾模拟是通过将火场划分为多个小的方格单元(元胞),通过模拟每个元胞的状态和相互作用来模拟火灾的发展过程。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使用Matlab实现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火灾模拟的示例代码: 代码如下: ```matlab % 定义火场大小和初始条件 num_cells = 100; % 元胞个数 grid_size = 10; % 火场大小 prob_fire = 0.5; % 火焰点燃概率 % 初始化火场状态 fire_grid = zeros(grid_size); % 火场矩阵,0表示无火,1表示有火 fire_grid(rand(grid_size) < prob_fire) = 1; % 随机点燃火焰 % 进行模拟 for t = 1:num_cells % 模拟num_cells个时间步长 % 复制当前火场状态 new_fire_grid = fire_grid; % 遍历每个元胞,更新其状态 for i = 1:grid_size for j = 1:grid_size % 获取元胞周围相邻元胞的状态 neighbors = fire_grid(max(i-1,1):min(i+1,grid_size), max(j-1,1):min(j+1,grid_size)); % 判断该元胞是否处于燃烧状态 if fire_grid(i, j) == 1 % 如果周围有未燃烧的元胞,则将其点燃 if sum(sum(neighbors)) < 8 new_fire_grid(i, j) = 1; end else % 如果周围有燃烧的元胞,则将其点燃 if sum(sum(neighbors)) > 0 new_fire_grid(i, j) = 1; end end end end % 更新火场状态 fire_grid = new_fire_grid; % 可视化当前火场状态 imagesc(fire_grid); colormap([0,0,0; 1,0,0]); % 0为黑色,表示无火;1为红色,表示有火 title(sprintf('Fire Simulation Step: %d', t)); pause(0.1); % 暂停一段时间,使模拟过程可视化 end ```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使用Matlab实现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简单火灾模拟的示例代码。可以通过调整火场大小、初始条件和模拟参数来进行更复杂和真实的火灾模拟。该模拟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火灾蔓延规律和火场控制策略的研究。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Matlab科研辅导帮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