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脑电采集记录技术

脑电采集记录技术

《脑电与认知神经科学》 (田银) 总结


第二章 脑电采集记录技术

2.1 有损和无损检测技术

目前对脑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即研究大脑的生理结构和不同大脑皮层区域的生理功能。对大脑活动进行检测的手段主要分为有损无损两大类。

有损检测方式由于需要进行开颅手术而对大脑有一定的损伤,这类方法通过外科开颅手术将电极阵列植入颅内直接记录或刺激大脑神经元,从而实现和外界环境的交互。通过在颅内神经中枢植入这些微装置,可以更精准地监测大脑的活动、研究大脑机能、治疗脑部疾病、控制外部设备等。有损检测方式具体又可分为完全植入型和皮层表面电极型。完全植入型就是将电极植入大脑;而皮层表面电极型则是将电极放在大脑皮层的表面而不是真正植入大脑,通过将一个微小的电极阵列植入一名瘫痪患者的大脑运动皮层,从而使这位患者可以通过思维来操控外界设备,如打开电视机、移动假肢、使用键盘打字、移动鼠标等。皮层表面电极型和完全植入型相比较,两者虽然都需要做开颅手术,但皮层表面电极型不需要将电极植入大脑皮层,而是将其放置在大脑皮层表面,这样对皮层神经元的损伤就很小,风险也更低。因此,有损型的研究和实施一般都是用在那些需要用大脑皮层电极来实现病灶的精确定位的癫痫患者身上。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仍是无损检测方式,常见的有脑电图、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近红外光谱、脑磁图(ME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等。

1.脑电图

脑的高级功能活动所产生的电信号被称为诱发电位,又称 ERP。由刺激事件引起的实时脑电波形,也是BCI系统中真正有用的信号。脑电技术的优点是时间分辨率高,可实时检测神经信号的变化情况。

2.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

脱氧血红蛋白是顺磁物质,氧合血红蛋白(HbO2)是逆磁物质,将磁性物质的相对增减记录下来,就反映了相关脑区的激活状态。

3.近红外光谱

近红外光谱仪(NIRS)通过捕捉脑组织对两种或多种光谱的吸收特性来测量脑组织的血氧和血流量,最后通过测量输入、输出光波等参数的变化,可以得到脑组织生理参数的相对变化值或者绝对变化值。

4.脑磁图(MEG)

脑磁图测量的主要就是突触后电位引发的磁场。MEG 无需侵入人体就能准确定位大脑电磁波产生的部位,但必须在磁屏蔽室内进行,对实验环境要求较高。

5.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PET)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可以在分子水平上提供有关脏器及其病变的功能信息,该技术与放射性核素的衰变有关。目前PET已成为肿瘤、心脑疾病诊断与病理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但其注入人体的正电子放射素可能会对人体造成轻微损害。


2.2 脑电放大器设计原理

1. 脑电信号的特点

脑电图是一种具有正弦波节律的波形,它是头皮上两点间的电位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周期、波幅、相位是脑电图的基本特征。

正常人的脑电频率主要为 0.5~30Hz,其波幅为 2~200µV。根据频率与波幅的不同,可以将脑电波分为 α 波、β波、θ波和δ波。α波可在头颅部检测到,频率为8~13Hz,波幅为20~100µV。它是节律性脑电波中最明显的波,整个大脑皮层均可产生,在清醒、安静并闭眼时即可出现,波幅表现为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规律性变化,呈棱状图形。β波在额部和颞部最为明显,频率为 12~30Hz,波幅为 5~20µV,是一种快波,其出现一般意味着大脑比较兴奋。θ波频率为4~8Hz,波幅为100~150µV,它是在人困乏时,中枢神经系统(CNS)处于抑制状态时所记录到的波形。δ 波在睡眠、深度麻醉、缺氧或大脑有器质性病变时出现,频率为0.5~4Hz,波幅为20~200µV。脑电图的波形随生理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当脑电图由高波幅的慢波转变为低波幅的快波时,则意味着兴奋过程加强;当脑电图由低波幅的快波转变为高波幅的慢波时,则意味着抑制过程进一步发展。

脑电信号属于微弱信号,容易受到诸如工频干扰等噪声的影响,因此在脑电采集系统中,限制干扰和噪声比放大信号更有意义。

2. 脑电测量装置的电极导联方式

根据电极放置方式不同,脑电图可分为头皮脑电图、皮层脑电图(ECoG)和深部脑电图等。

脑电信号的采集是通过专用的生物传感器—脑电极从人体头部提取的。必须把从人体头皮提取的信号放大到一定的强度才能由计算机读取。脑电信号的放大装置一般采用差动输入的低噪声前置放大器,并采取滤波、屏蔽等提高共模抑制比。

脑电图的导联连接方式一般分为单极导联法双极导联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单极导联法

单极导联法是将活动电极置于头皮上,并通过导联选择开关接至前置放大器的一个输入端;参考电极置于耳垂,并通过导联选择开关接至前置放大器的另一个输入端。这样,产生于活动电极处的阴性电位就会变为波形向上的阴性波形而被记录下来。参考电极一般选两侧,它与活动电极有多种连接方式:

  • 第一种是一侧耳垂参考电极与同侧头皮活动电极连接。
  • 第二种是一侧耳垂参考电极与另一侧头皮活动电极连接。
  • 第三种是左右两侧耳垂的电极连接在一起作为参考电极使用(也可接地),再与各活动电极(每次只能取一种)相连。
双极导联法

双极导联法不使用参考电极,只使用头皮上的两个活动电极。


3. 脑电系统

脑电系统由两个部分构成,即脑电的上位机部分和脑电的下位机部分。上位机部分是通过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的。脑电的下位机部分主要是通过模拟电路,经过放大、滤波等环节,得到清晰的脑电波;再使用单片机,对得到的脑电进行数字滤波,之后可以通过串口上传至PC机进行分析处理,也可以采用无线通信,达到远程控制的目的。脑电信号的采集是该系统的重点,也是该系统的难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模拟信号处理转换电路

模拟信号处理电路的任务是从噪声中提取脑电信号,并将它放大到合适的电平以提供给A/D转换器。根据信号的特点设计好各电路的环节,然后根据每个环节的特点安排好它们的次序,以及它们每一级的放大倍数。前置放大电路后面是高通滤波电路,这样可以将直流分量滤除,以避免直流分量在后面的电路中被放大。前置放大电路输出的脑电信号存在基线不稳的情况,基线漂移严重时输出的脑电信号会超过放大器的动态范围,测不出脑电信号,所以需要在前置放大电路和高通滤波器的后面加上去基线漂移电路。前置放大电路输出的脑电波中含有大量的50Hz工频干扰,必须予以滤除。后级放大电路放在低通滤波之后,电平迁移电路最好放在最后一级调节。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3 参考转换技术

1. 参考转换的内涵

对于单一的参考电极,其电位本身是活动的。当用所有头表电极电位减去参考电极电位的时候,会引入一个不易知的时域变化干扰,从而影响实际的结果。因此,脑电参考转换就成了脑电离线处理的一个重要步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双侧乳突参考

双侧乳突参考是较早的一种参考技术,它将两侧耳后的乳突电极的电势差作为参考电位,理论上是将两种信号同等对待。

平均参考(AVR)

平均参考(AVR) 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参考技术之一,它是将采集后的所有电极电位的平均值作为参考信号。

参考电极标准化技术(REST)

参考电极标准化技术(REST) 是一种新兴的方法,它不依赖于头皮上的中性参考电极位置或电位零点,而是将头皮上的一点或其他参考点近似地转换为以空间的无限远点为参考位置

双侧乳突参考主要表现出头表前部的拓扑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参考主要表现出头表前部和后部的拓扑分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REST 参考主要表现出头表后部的拓扑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些结果表明,虽然电压的拓扑分布与参考电极无关,但是跟参考电极有关的波幅差异能够影响实验效应差异,从而改变最终的认知结果解释。


麻烦点赞收藏,谢谢啦😊😊😊😍😍😍
也在学习ing,有问题可以留言~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LEFT&Picasso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