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之路】前端技术简介,大前端的发展史

前言

        看了很多前端发展史,大多数前端大牛们都将前端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网页制作”、“前端开发”、“后端开发”。其实最长看到的还是“三剑客”,大多数人还浅显的认为,只要掌握了三剑客就掌握了前端,可笑的是他们可能还分不清,“网页三剑客”和“前端三剑客”。


目录

前言

一、 从“网页制作”到“前端开发”

        一、Web 1.0时代的“网页制作”

        二、Web 2.0时代的“前端开发”

二、从“前端开发”到“后端开发”


一、 从“网页制作”到“前端开发”


        一、Web 1.0时代的“网页制作”

         1991年,WorldWideWeb 浏览器发布,这款由 Web 之父 Tim Berners-Lee 亲手设计的图形化浏览器还包含一个所见即所得 HTML 编辑器。谁能想到这一小小的创举,竟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网络世界。“浏览器后来改名为 Nexus.”

        1993年,Mosaic 发布,这款浏览器将 Web 带向了大众。

        1994年,Netscape 成立,发布了第一款商业浏览器 Netscape Navigator。

        1995年,微软的IE 发布,也为后来著名的“浏览器大战”也开始埋下了伏笔。

        1996年,Opera 发布。

        1998年,Mozilla 项目成立。

        1998年, IE 征战的失利,Netscape 市场份额急剧下降,Netscape 浏览器走向开源,以期重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主流的前端框架体系包括基于MVC的框架、基于MVVM的框架和基于函数式编程的框架。前端技术发展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静态HTML时代 Web的早期阶段,网页主要由静态HTML页面构成,网页的交互性和动态性非常有限,用户只能通过点击链接进行页面跳转。 2. 动态HTML时代 为了增强Web的交互性和动态性,JavaScript语言被引入Web开发中,使得网页可以动态地改变内容和样式,展现更加丰富的用户界面。此时出现了jQuery等JavaScript库,简化了开发工作。 3. SPA时代 随着Web应用程序的复杂度不断提高,出现了基于MVC架构的单页应用程序(SPA),使得Web应用程序可以像桌面应用程序一样,拥有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高的性能。此时出现了AngularJS、Backbone.js和Ember.js等MVC框架以及Vue.js和React.js等MVVM框架。 4. Web组件化时代 为了提高Web应用程序的可复用性和可维护性,Web组件化成为了新的趋势。Web组件化将Web应用程序拆分为多个独立的组件,每个组件都封装了自己的HTML、CSS和JavaScript代码,可以实现复用和独立开发。此时出现了Web Components规范和Angular、React和Vue等组件化框架。 5. PWA时代 PWA(Progressive Web Apps)是一种新型的Web应用程序开发模式,它结合了Web应用程序和本地应用程序的优点,具有离线访问、推送通知、快速加载和安装等特点。PWA的出现,使得Web应用程序可以与原生应用程序一较高下。 总的来说,前端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从静态HTML到动态HTML,再到单页应用程序、Web组件化和PWA,前端技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前端框架体系则是在不断地演化和扩展,从MVC到MVVM、函数式编程,每个框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