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重组:概念、历史、现状与展望?
李升伟
概念
基因重组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主要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交叉互换和后期的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此外,基因工程中人工构建载体导入受体细胞、肺炎链球菌的转化、病毒的重组等也属于基因重组.
历史
- 1936年,F.M.Burnet发表了噬菌体能产生突变体的观点,但未受重视,噬菌体遗传学发展延迟.
- 1944年,艾弗里等人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可以在同种生物间的不同个体之间转移.
- 1946年, Hershey和Luria宣布发现了噬菌体的r、h突变,Delbrück和Hershey发表了噬菌体重组,推动了噬菌体遗传学发展.
-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为基因重组技术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 1972年,伯格首先在体外进行了DNA的改造研究,成功构建了第一个体外重组DNA分子.
- 1973年,科学家证明质粒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构建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使外源基因在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基因工程正式问世.
现状
- 技术应用广泛:在医学领域,基因工程可生产重组蛋白药物,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还可用于基因治疗。在农业领域,可改良农作物,使其具有抗虫、抗病等性状。此外,在环境保护领域,可改造微生物以清除污染物.
- 市场规模增长:据统计,预计到2028年,生物技术中基因重组技术国际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08亿美元,2021年到2028年年增长率为2.0%.
- 技术不断创新:如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博德研究所改进的基因编辑技术,可高效地将整个基因插入人类细胞,为单基因遗传病的疗法提供了可能.
展望
- 疾病治疗方面: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进步,有望攻克更多疑难杂症,如囊性纤维化等单基因遗传病。同时,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将不断提高,为患者带来更多治愈希望.
- 农业发展方面: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可培育出更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
- 合成生物学方面:新技术如克隆重编程和组装平铺天然基因组DNA等不断涌现,将推动合成生物学发展,为生产药品、生物燃料等提供更高效的方法.
- 面临的挑战:技术层面需解决如提高基因编辑效率、降低脱靶效应等问题。伦理层面,需加强监管和规范,防止技术被滥用,如对人类生殖细胞的不当编辑等。